广东“田长制”带来了什么?

南方+ 记者

眼下,广东大部分地区晚稻已收割完毕。在茂名市高州市镇江镇新圳村,一眼望去,千亩沃野只剩整齐的稻茬。当上田长这一年来,村党支部书记杨金兰无数次骑着小摩托,在村里穿梭巡田,见证了两季早晚稻丰收的场景。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田长制”先行县(市、区)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21个先行县探索出了不少基层创新做法,为“田长制”在全省全面铺开积累了有益经验。

建设21个“田长制”先行县(市、区)

为完善耕地保护基层治理机制,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2022年9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积极推动建立“田长制”,从全省21个地市各选取1个县(市、区)开展“田长制”先行县建设,守好自己的责任田。

其中,高州市是全省21个“田长制”先行县(市、区)之一。截至目前,该市共有镇级田长56个,村级田长442个,网格田长5974个。杨金兰就是其中一位村级田长,成为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环。

据悉,高州市依托自然资源大数据平台,创新打造“智慧管田”模式。耕地保护“田长制”数据库目前已全部上线,各级田长均可利用巡田APP开展日常巡田工作。

“巡田APP可以为巡田人员提供外业定位、实时查询、数据采集、路线导航等信息服务,实现田长巡查情况全记录、全监管。”高州市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股股长钟声说,巡田人员发现违法用地后可迅速上报,镇街快速作出反应,实现耕地保护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

这一信息化平台还能实时记录田长的巡查路线、时间及内容,全面量化各级田长履职情况,让耕地保护工作更加规范、精准。

年近退休的杨金兰,巡田的认真劲儿一点也不输年轻的村“两委”干部。在高州市自然资源局的统一培训下,她很快学会了通过智能手机操作巡田APP。骑着摩托一路巡、一路记、随手拍、随时拍,就成了杨金兰巡田的日常。

“我是村级田长,每个月要把全村2000多亩田巡一遍,下面还有七八个由村小组长兼任的网格田长,他们每周要把自己责任网格里的田巡一遍。”杨金兰说,这些年来,村民保护耕地的意识有所提升,占用耕地建房的现象几乎没再发生,一发现有动工的苗头,巡田时立马就被制止。

为弥补人力巡田的不足,高州市还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合作,依托该公司的基站,在垦造水田、永久基本农田等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上,利用通信铁塔搭载高性能摄像机,实现耕地保护全方位可视化、智能化监管。目前该市已安装13个监测站点,监测耕地面积20000多亩,为耕地保护安装上了“千里眼”。

据镇江镇党委书记李金辉介绍,该镇共有耕地4万亩,其中3.9万亩是永久基本农田,且耕地连片度高、灌溉条件好,耕地资源显得极其宝贵。实行田长制以来,该镇每月集中处理一次巡田发现的问题,例如物料压占耕地、在耕地种树等,确保全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只增不减。

全省设立各级田长33799名

“欢迎参与巡田,积分可兑换日常生活用品!”为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巡田工作,韶关市南雄市珠玑镇结合当地乡村振兴积分制激励办法,将巡田工作表现纳入积分制管理,满一定积分就可兑换日常生活用品。

此外,中山市三角镇各级田长带图入村、带图巡田,当地村干部表示,自从实行“田长制”后,占用耕地挖塘养鱼少了,就算要挖也会避开耕地;梅州市蕉岭县实行“镇+村”联动的“双田长”巡田,每周上报巡查情况;汕头市澄海区、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实行考核百分制,对考核不合格的田长实行约谈,对严重失职渎职的,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据统计,广东各“田长制”先行县(市、区)共划分耕地保护责任网格219840个,覆盖耕地478万亩,约占全省耕地16%。设立各级田长33799名,其中县级田长54名、镇级田长792名、村级田长6834名以及以村小组组长为主体的网格田长26130名,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机制。

今年10月23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向社会公开征求 《关于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该公告提出,拟由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省自然资源厅每年安排300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省级考核奖励,对全面推行“田长制”工作情况综合评价结果排名第一、二、三名(第一档次),第四、五、六、七名(第二档次),第八、九、十名(第三档次)的地级以上市分别给予700万、500万、300万元的资金奖励以及400亩、300亩、200亩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动出台“田长制”省级制度文件,制定考核激励等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巡田APP功能,加大宣传培训引导力度,提升耕地保护意识,推动“田长制”在全省范围内全面落地实施。

南方+记者 陈薇

通讯员 冯建奎

编辑 钟烜新 何雪峰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