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州市中小学“美感课堂”教学成果展示交流研讨会成功举办

南方雅荷艺术
+订阅

冬之美在于积聚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

为贯彻落实《广州市构建以全面育人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教学评新生态行动方案》,深化广州市美术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强化美术课堂“以美育人”功能,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美术学科扎根课堂教学研究,持续推进“美感课堂”学科品牌建设,不断提高“美感课堂”新范式的针对性、有效性,评选出一批可推广的优秀教学成果。为了更好地展示“美感课堂”的实施效果,推广教学经验,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为广大美术教育研究者和一线美术教师提供一个成果展示、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2023年11月17日,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办,广州市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协办,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岭南美术出版社承办的“传承·创新·跨越——2023年广州市中小学‘美感课堂’教学成果展示交流研讨会”在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礼堂举行。

▲与会教师参加活动签到

 本次“美感课堂”教学成果展示交流研讨会分上午、下午两场,采取了“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广东省部分地市、贵州省安顺市的美术教师同步收看直播开展教研学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李于昆教授、广东美术学院陈卫和教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陈玉萍老师,以及各区美术教研员、毕节跟岗美术书法教研员、各区美术骨干教师参加了现场教研。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美术书法教研员陈芳老师担任主持,主要内容有“美感课堂”课例展示、专家点评、专题报告、区域特色分享、专家论坛沙龙、“美感课堂”成果展览等。

▲陈芳老师主持本次活动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师能力发展研究所陈志雄所长出席了本次活动并致辞,他希望通过本次教学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给予老师们更多更美的启发和灵感,激发大家探索美育教学方法的热情。同时寄望老师们带着美的收获回到自己的教学领域中继续钻研提升,在个人的美术课堂上真正做到以美育人,共同推动广州美育的高质量发展。

▲陈志雄所长致辞

“美感课堂”课例展风采

第一节“美感课堂”课例由白云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白云实验小学欧阳雯老师现场执教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实践课例《走近传统民居》。欧阳老师在课前对教学环境进行了精心的布置,犹如走进微型中国传统民居博物馆。通过问题导入,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传统北方民居(四合院)和陕北民居(窑洞)的造型美、布局美、功能美、装饰美;通过学习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南方的皖南民居、福建土楼和广州骑楼,加深学生对南方民居的理解。课堂作业实践以生动有趣的南北方小朋友互赠明信片的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带领学生体验“民居主题”明信片制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中国传统民居的美感。

▲欧阳雯老师展示课例

第二节“美感课堂”课例由广州中学宋一郎老师以广州地域文化资源所设计的初中美术“综合·探究”实践课例《寻美羊城——科学、艺术考察活动策划》,课堂以“感知——实践——理解”美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以美为媒,探寻广州之美。课例以情境视频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广州美在哪里?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考察主题、选取考察资源、合理规划路线、最后完善行动路线图。通过欣赏广州寻美考察视频,激发学生合作考察行动路线图的创作热情;通过一系列团队美术创作活动,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美,除了感受传统之美,了解人文之美,观察建筑之美,品尝饮食之美外,也关注社会,思考广州的未来、传承与创新。

▲宋一郎老师展示课例

专家点评:

广州美术学院陈卫和教授肯定了广州市在新时代美育“美感课堂”的道路上探索多年收获的丰硕成果。陈教授从课堂导入环节到分享评价环节,评价了《走进传统民居》和《寻美广州》两节课例,点赞两位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以及学生对课堂的投入,高度评价了执教教师在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环节上的教学设计。

▲陈卫和教授点评课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李于昆教授从观念、载体、方法三个角度评价了《走进传统民居》和《寻美广州》两节课例,同时高度肯定广州市“美感课堂”实践八年来所形成的成果,认为广州“美感课堂”的“美的导入、美的体验、美的探究、美的合作、美的创意、美的收获、美的理解、美的通感”架构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美育教学探索。

▲李于昆教授点评课例

第三节“美感课堂”课例由广州市第十三中学郑嘉敏老师执教高中美术鉴赏必修模块《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课例,通过创设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以主题式策展探究为任务驱动导向,引导学生用对比欣赏的方式观察图像中的美术形式、艺术特征,探讨其风格脉络成因等。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情境化的学习任务与评价单,引发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作品的思考。学生通过“研究——分析——了解——借鉴”,经历“象策展人一样思考”的过程,领悟美术作品在生活中的人生意蕴,有机融入核心价值观,从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建立审美思维和探究思维,发展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郑嘉敏老师展示课例

专家点评:

李于昆教授以三个“超越”高度评价了郑老师的课例:一是教师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清晰认识有“超越”的专业素养;二是中西方艺术的对比教学方法“超越”了教材本身的教学范畴;三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新颖高效,从设计方法拓展到策展学习,“超越”了课程本身,呈现出实践性、活动性,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经历高品质学科思维的学习实践。

▲李于昆教授点评课例

 广州大学曹晖教授从教师课程设计、学生课堂参与度等方面高度赞赏了郑老师的课例:郑教师创造性地使用现有信息技术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层层递进的探索性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导学生感受西方现代艺术特征和对成因的思考。曹教授肯定了教师设计的“策展”环节,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问题的思考。

▲曹晖教授点评课例

“美感课堂”范式成果丰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广州市中小学“美感课堂”新范式是新时期改进美育教育思想下的实践探索。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陈玉萍老师作了《“美感课堂”新范式学科品牌的建构与实践》专题报告。报告中,陈玉萍老师从“美感课堂”范式的提出、“美感课堂”新范式的建构、“美感课堂”新范式的实践与成效、理论的框架、“美感课堂”新范式学科品牌的确立”四个方面回顾了广州市从2016年以来进行的“美感课堂”新范式探索。

▲陈玉萍老师作专题报告

 并阐述了“美感课堂”是以美感涵养学生,提高他们发现美、体验美、感悟美的能力。课堂中情感体验伴随着视觉审美的过程生成,并向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三个层次发展,能给师生的身心带来愉悦和享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美的熏陶。美育的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学生学以致用,不仅通过视觉、听觉去欣赏美、感受美,同时对于艺术作品中传递的人文精神、文化品格等建立独特美感鉴赏与体验。陈老师提出我们将继续探索美育新路径,为打造高品质的美育提供可借鉴的广州美育方案。

区域美育特色凝智慧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陈幼勤老师作了《美教美学,让美感一直在场——白云区小学美术“美感课堂”实践汇报》专题分享,从“美育队伍”的育师之美、“美境”的创境之美、“美教”的塑课之美、“美学”的导学之美、“美感教研”的美教美研,树美育学科品牌等方面,介绍了白云区小学美术学科“美感课堂”依托于广州市“美感课堂”建构所做的工作,阐述了如何通过教师、课堂、学生、环境等方面来落实“美感课堂”、美感教育,最终实现美教美学、以美育人。

▲陈幼勤老师作专题分享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陈泽勉老师作了《精耕细作,美育路上再出发——越秀区中学“美感课堂”新样态的实践与思考》专题分享,陈老师介绍了越秀区基于“学习共同体”理念,通过“校本教研——学区教研联盟——区域教研”并行教研机制,以“教科研引领——课堂实践——学科活动展评”路径,开展广泛而有效的“美感课堂”高品质特征研究,探索“美感课堂”新样态的实践与思考。通过案例集中展示越秀区在“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观统摄下“美感课堂”深度教学、作业设计等方面的实践做法,在注重作业实效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在深度教学实践中增强“美感课堂”的效度。

▲陈泽勉老师作专题分享

 广州市天河区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李琳老师分享了专题为《应美而生·向美同行——天河区“美感课堂”实践探索》。她从天河区教研体系建构、教育教学理念融合、教师美育队伍培养、区域美育品牌构建、理论前沿探索等方面,分享了2016-2023年天河区美育工作的探索与凝练。天河区中小学美术依托区教育局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合作的项目践行学历案,致力探索“美感课堂”新生态,同时积极打造以评价为导向的艺术测评、以天河部落为抓手的教研平台、以资源整合为目的的馆校合作等美育品牌建设。

▲李琳老师作专题分享

美育论坛专家齐献策

在陈芳老师的主持下,本场教研活动进入了最后的精彩环节——围绕“美感课堂”品牌高质量提升的方法和策略的美育沙龙。

▲论坛专家从左至右分别是:陈芳、赖荣幸、陆达铁、李于昆、陈卫和、曹晖、黄伟明、陈玉萍

论题:

1.如何提升“美感课堂”学科品牌的影响力?

2.在双新背景下,如何推进“美感课堂”的高质量发展?

3.如何通过打造“美感课堂”来提升教师的美学素养?

4.如何通过“美感课堂”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发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价值?

5.在跨学科融合的教育发展背景下,“美感课堂”可以有何作为?

6.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如何筛选适合“美感课堂”的教学内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李于昆教授认为“美感课堂”的品牌是对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积极响应;其次,“美感课堂”是课程的回归,在高科技新时代的背景下能够坚守本心;第三,“美感课堂”是人的发展,从课堂到课外,从学生到教师本身,培养一批批优秀教师和学生,接受到了美的陶冶,让真善美融为一体。

广州美术学院陈卫和教授认为推进“美感课堂”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让美育教学落到实处,让美术教师成为美育教师有了真正的方向。陈卫和教授提出可以从教师素养、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四个方向推进“美育课堂”的高质量发展。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书记赖荣幸教授从以美培元出发,认为作为美术老师,教育教学能力和艺术能力的提升对教师的美学素养达成至关重要。

广州大学曹晖博士认为八年的“美感课堂”实施具有长期性、积累性和前瞻性。曹博士建议可以把课堂延伸到课堂外,扩大学生的视野和心胸,尝试和博物馆、新时代科技相融合,但重点还是要落在提升美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清远市教师发展中心黄伟明老师认为可以从视听觉、当代艺术的体验和互动,来提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以及对美的体验。

阳江市教育局体卫艺科的陆达铁老师认为要结合学生的学情、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资源和设备的可用性,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及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特长来设计。

这是一个成熟的季节,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美感课堂”是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陈玉萍老师带领广州市、区教研团队创建的“广州美术教研”学科品牌,历经多年的研发与实验,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次全市美术教研活动,以鲜活生动的样态呈现了什么是“美感课堂”,“美感课堂”如何实施,“美感课堂”如何高质量发展。通过八年的实践,已经确立了“美感课堂”在广州美术教研发展上的重要价值,明晰了“美感课堂”的高品质内涵和提升的方法与策略。让我们共同期待广州美术教研“美感课堂”学科品牌走深走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新课标下的中小学美术高品质教研做出应有的贡献!

▲老师们细致观摩广州市“美感课堂”的成果展示

▲“美感课堂”教学成果展示交流研讨会现场

▲与会老师认真听课学习做笔记

▲贵州省安顺市美术老师线上观摩本次研讨会

▲上午专场活动大合照

▲下午专场活动大合照

【供稿】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广东省基础教育美术学科教研基地项目(广州)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