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教育家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产生教育家的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的老师们既生逢其时,又重任在肩。
11月21日中午,2023年度东莞教育系统“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主题视频第十期(总第二十四期)上线南方+。本期视频围绕“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当时代‘大先生’”主题,走近“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先生。
南方+二次梳理视频及其教育观,进行逐一呈现,看先生如何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在风起云涌的动荡年代,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书写绚烂而炽热的教育人生。
走近教育家⑤|蔡元培:开学术与自由新风,成就北大群星璀璨
“蔡孑民先生于二十二日抵北京,大风雪中,来此学界泰斗加晦雾之时睹一颗明星也。”这是1917年1月1日,刊登在上海《中华新报》上的报道。这一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私德不修,祸及社会。”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他非常重视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品行修养及道德建设,在著名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他向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砺德行,三是敬爱师友。
就职演说成为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宣言书,其抱负之宏大,志向之高远,成为一枚巨弹,震惊中国。
为整饬校风,他不遗余力与社会浊流作斗争,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聘请辜鸿铭、钱玄同、胡适等大儒为老师,也力邀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新文化运动名人入校,这一时期北大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摇篮,培养了一代代杰出人才,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他主张“科学救国、美育救国”,提出要培养自由、平等、民主的社会新人,在德、美、体、智方面一个都不可松懈。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曾这样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等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找不出第二个人。”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一百年前,先生以“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铁肩担道义,用知识分子的思想与脊梁,推动“兼收并蓄、广纳众流”由理想成为现实,成就了北大的群星璀璨,也培育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新思潮。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根本之问,教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愿大家一起携手,将“胸怀天下”的文化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统筹】王慧
【采写】黄婷
【视频】孙俊杰 黎晗
【海报】袁永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