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中山市南朗街道崖口村东堤夜市又再热闹起来。移动餐车沿着堤坝排布,在彩色灯带的点缀下,形成了数公里长的彩色“列车”。约30公里外,东区街道沙岗村沙岗墟进入到一天人气最旺的时期,夜市华灯初上,烟火气升起,人头攒动。罗三妹山下,三乡镇雍陌村夜市亮灯,为这条千年古村带来了新的活力……
当下,夜间经济在中山大地上遍地开花,为乡村发展注入了一股新活力,也画下了中山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鲜活一笔。
11月22日,中山召开全市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强镇兴村“施工图”。作为带动镇村人气和消费的新抓手,夜经济将发挥重要作用。按照《中山市促进夜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山将在全市择优打造不少于20个夜经济聚集区,三年内认定不少于3个中山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培育“夜中山”的消费场景,打造新的消费热点。
夜经济,新“爆点”
最近几年,伶仃洋畔上的南朗街道崖口村成功“出圈”。每逢小长假,崖口村总能登上中山及周边地区朋友圈“热搜榜”。从小渔村到“网红村”,崖口村靠的是独特的文旅业态,而夜间经济是人气引流的“爆点”所在。
崖口村夜经济从位于村庄东边的东堤起步。长度超过2公里的东堤拥有开阔的海景视野。近年来,一批创业青年以“车尾箱”集市的形式,开启了东堤的夜市经济。经过崖口村规划建设,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由近80辆流动餐车组成的夜市。
南朗街道崖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谭锦鹍是崖口村夜间经济的主要推动者。借东堤夜市热度,2021年,他与村“两委”发动村民,利用村中连片稻田,在“海鲜一条街”西端建起集装箱风情街,与“海鲜一条街”和东堤夜市形成了长度超过6公里的夜市群。
谭锦鹍表示,夜间经济的繁荣直接带旺了村中的人气。今年暑期两个月,崖口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而在今年国庆期间,单天最高接待游客更是超过5万人次。
崖口村的火爆并不是孤例。当下,夜间经济热潮正席卷中山乃至全国各地。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夜间消费需求全面恢复,1至8月,全国重点监测的363座城市夜间游客规模平均恢复到2019年的110%。据携程数据,2023年暑期夜游产品销量较2019年增长692%。
抓住夜间消费风口,中山各镇街和各村积极布局。民众街道在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举行多种文旅活动,其中夜间集市是重要内容之一。8天小长假,民众街道共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拉动旅游消费560万元。最近,民众街道已在民众社区等地新增夜经济消费区,进一步做旺夜经济。
三乡镇雍陌村今年8月推出“雍•梦”悦享集市,共设置了超过60个摊位,引入茶饮、手工艺品、文艺表演等元素。每逢周末,集市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成为古村的一股活力来源。
截至目前,中山23个镇街均已发布了重点规划发展的夜市集居区,形成了“一镇一点”的夜市群。
新场景,新就业
乡间夜间经济的崛起,为村民提供了创业就业的新场景。与崖口村相距不远,南朗街道左步村也是中山内外知名的一条“网红村”,夜间经济在这里也正长出“新果实”。在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前4天,该村就接待了超过5万人次。旺盛的文旅人气和消费力,吸引了一大批创业青年扎根乡间田野,开创发展的新天地。
罗嘉豪是左步村人,3年前,大学毕业后,就回村开起了村内第一家咖啡馆。如今,这家咖啡馆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点。在左步,类似罗嘉豪这样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崖口村则是青年创业的集聚地。谭伟杰是最早回村创业的青年之一。2022年,经历餐饮和农家乐等多种业态创业尝试后,他毅然加入东堤夜市的青年创业队伍中,经营茶饮小食,一直坚持至今。
“我们宁愿村集体收入少点,也要为村里的年轻人提供创业和发展的舞台。”在规划崖口村的夜市经济和文旅产业规划时,谭锦鹍就将青年创业就业问题放在了重要位置。如今,村中的集装箱风情街和东堤夜市,本地村民经营的比例分别为90%和60%,其中不少场地和摊位免费向创业青年开放。如今,崖口村已吸引了70多名本村青年返乡创业,也带动了超过300名村民就近就业。
纵观中山市各镇街夜市规划发展情况,公益性是其中鲜明特点之一。“雍•梦”悦享集市共设置超过60个摊位,全部向本村创业青年免费开放。东凤镇创办2023年青年创业集市,现场共设近70个摊位,免费提供给符合条件的青年进驻创业。
在市级层面,中山也大力打造夜间经济的就业平台,以“小夜市”带动“大就业”。今年5月,中山市第一届“粤菜师傅” 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路演活动以夜间美食集市的形式向市民开放,设在中山博览中心的夜市举办了3天,超过5万人次入场,成为中山“现象级”的夜市。应市民需求,这个设在中山博览中心的“临时夜市”逐渐打造成为“永不落幕”的固定夜市。如今中山博览中心夜市已设置超过100个销售摊位,吸引了大批创业青年聚集。
大舞台,新业态
夜间经济在中山乡村大地上展现出强大“兼容性”。在夜间经济的引流下,中山乡村文旅融合结出了“新果实”。
借助夜间经济的旺盛人气,崖口村发展出民宿和乡村美食等多种文旅业态,激活了村集体经济。2021年,集装箱风情街10个集装箱为村集体带来近10万元的租金收入。2022年,集装箱风情街新增8个集装箱,预计今年可为村集体带来超过25万元的收益。2022年,崖口村吸引游客超25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超过3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
地处“香山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上,雍陌村在发展夜间经济的同时,也积极拓展文旅新业态,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该村对已改造提升的37间古旧建筑进行了盘活,分别引入轻餐饮、民宿、非遗项目等新经济、新业态,各类业态带动就业创业116人,并为村集体收入每年增收超过44万元。其中,雍陌村与国资和镇资合作成立中山市雍汇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引入职业经理人,建立本地民宿运营队伍,打造了“美宿·雍陌”项目品牌。自2022年7月开业至今,“美宿·雍陌”共接待游客约2800人次,营业额约64万元。项目也由此斩获“2022年中山市特色民宿”“2022年度新锐美宿”、2022-2023年“广信杯”大湾区“最美民宿”大赛“最美旅游民宿”等荣誉。
更多新探索正在中山大地上实践。当下,一场乡村文旅盛事正在南朗街道左步村酝酿。11月25日至26日,金色大地音乐会·2023粤港澳大湾区(中山·左步)稻田音乐会将在这里举行。这是继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后,左步村举行的第二场金色大地音乐会。
金色大地音乐会是中山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新样本。其前身是创办于2018年的南朗稻田音乐节。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中山各镇街在山间田野举办9场金色大地音乐会,共吸引了线上线下约245万人次观看。
这个稻田里“长”出的音乐节正从1.0版向2.0、3.0版迈进。各镇街通过美食、民宿、阅读、体育赛事等要素融入音乐会中,让农村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未来,中山还将结合金色大地音乐会,招引高端新消费业态项目,打造集合文、艺、住、食、娱、购等多种元素的高端消费场景。
今年9月出台的《中山市促进夜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也对乡村文旅元素融合提出规划。中山将打造夜经济聚集区,培育“夜中山”消费场景,形成“香山夜韵”夜间促消费品牌,打造食、游、娱、购、体、展、演于一体的特色夜经济。
南方+记者 雷海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