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去世后,我将她“数字复活”
在女儿离世半年之后,深圳父亲赵晓冬开始在网上上传从小给女儿拍摄的视频。5个月,93条短视频,网友被他们一家的欢乐氛围感染。这个账号获得了近百万的点赞,有10.6万人成为粉丝,还有网友亲切地称赵晓冬爱笑的女儿为“月牙妹妹”。
赵晓冬觉得女儿在网络上“数字复活”了。采访时,赵晓冬跟我们强调他不习惯煽情,只是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女儿雨婷并且记住她。这位父亲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延续”着女儿的生命。
女儿生前,赵晓冬一家三口常去影院看新上映的电影,采访时他多次提到电影《寻梦环游记》中的台词:“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以下内容是根据赵晓冬的讲述整理
一
我从来没想过,给女儿拍的成长视频在现在发出来。
这些视频是女儿雨婷从小到大的一个记录。一开始是拍照多一些,2002年的时候,女儿7岁,我看到有人用手持DV机了,我也狠狠心买了一台。我还记得价格是7800元,花了我三四个月的工资。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逮住机会就拍。我不是想拍什么高光时刻,什么大场面,就是想拍日常生活的细节、点滴。我拍摄都以抓拍为主,或是“偷拍”,哈哈。我经常就是架一个摄像机在那里。
比如,拍一些雨婷的重要时刻:她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登台演节目,第一次有手机,第一次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第一次去大学报到;还有一些挺好笑的场面,因为篮球赛跟妈妈争论。生病发烧了,小脸烧得红扑扑的,妈妈抱着她……
现在算一下,录像带有十几盘吧,后来就是相机、手机拍得多了。视频还是小的时候多一些,她上大学,然后去工作,拍得就少了。这些视频我起初是卡带、电脑、硬盘存在这三个地方,大概有快300个G的内容。现在就再备份一份到云盘里面。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有一份从小到大的影像记录,是很珍贵的。我是计划一直拍下去的。等到我七八十岁吧,把她从小到大的这些记录,剪成从小到大的经历影像送给她。
我想,这是我们要离开这个世界之前,给她留下的一笔精神财富。能给孩子留下这样一份回忆,我觉得这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是吧?
二
我是误打误撞现在成了一个你们说的“博主”。
今年6月份,我在网上发了第一条雨婷的视频。
当时,离雨婷出事过去有半年多了,我们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之前我们一家三口看过一个电影叫《寻梦环游记》,里面的观点对我还是挺震撼的。那里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我想着,7月24日是雨婷的生日。也就是这个原因,我把雨婷以前的视频都整理了出来,我想着把视频发到短视频平台上,让亲朋好友们看看,能永远地记住她。
当时,我短视频平台很少粉丝。关注的也就是一些周围的熟人。但是视频发出来,关注的人多了一些,我和她妈妈也有一些顾虑,我们这样发出去好不好。
一开始,这个短视频号是我用来发深圳风景的。深圳有几百个公园,我计划每个周末去一个,雨婷和她妈妈出镜做模特,我做摄影和剪辑。当时是发了四五个公园吧,雨婷很关注,总是来问我后台有多少人看了,要是点赞的人多,她也很开心。
其实,雨婷很喜欢别人关注她。我就和她妈妈决定把这些视频继续发下去,越多人关注越好。
现在我一共发了93条关于女儿的视频,有10.6万的粉丝,100多万的点赞量,1.3亿的浏览量。因为她爱笑,一笑眼睛弯弯的,网友还给她起了个名字叫“月牙妹妹”。我还有几个粉丝群,粉丝给起的群名叫“家有儿女”。
女儿在的话,应该会挺开心吧。
三
我看短视频后台有一个数据分析,我粉丝的年龄段最多的是24-30岁,其次是30-40岁。就是跟雨婷差不多这个年龄段的一群人。他们关注度最高的话题是“我们的家庭氛围”,其次是喜欢雨婷的。
还有一小部分算是我的“颜粉”,觉得我年轻的时候(颜值)还可以。哈哈。其实,这一点雨婷应该赞同。我记得她高中那时候开家长会,我和她妈妈一起去了,她让妈妈原地等待,她挎着我胳膊,挨个班串门儿。跟她认识的同学介绍:“这是我爸,帅吧?”
哎呀,她当时那个显摆的劲头儿,我和她妈笑得够呛。
其实,这些回忆,也是这次发视频,我们才慢慢想起来。甚至她妈妈都不知道我拍了这些。现在她妈妈变成了催我更新的人,我一发视频她马上看。一遍一遍地看。还说,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好玩的事情。
我印象最深的是她11岁的时候,用零用钱给我买父亲节礼物。
她平时很抠的,因为这些钱都是她做家务得的,比如刷一次碗给她5角钱。那天父亲节是6月18日,她把所有的零用钱都拿出来给我买了一副墨镜,还剩了两块钱,给我买了雪糕吃。因为对她来说,雪糕是最好的。
后来她长大了也是,带我们去看最新的院线电影、吃网红餐厅,带我们一家去国内国外旅行。
也有网友问我,觉得我们家庭氛围好,怎么营造出来的。其实,我们自己并没意识到,我一直对女儿没有太高的要求,我只希望她健康快乐就行。
我想说,如果看了视频,你们喜欢我们家庭这种模式,觉得我们这种方式对小孩子好。那就别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而是把这种方式放在对待下一代人身上。
我和女儿的故事停止在2022年12月18日。我用分享视频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她,有人觉得雨婷已经成了她的“数字朋友”。这也算是让女儿“数字复活”吧,感觉我们父女的故事还能继续讲。
不是说可能有平行世界么,想跟丫头说一声:我们都想着你。
【采写】南方+记者 李业珅
【摄影】南方+记者 吴明
【剪辑】南方+记者 杨奇
【海报】刘玉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