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共建共享共荣,家校携手有力有温度

广东碧桂园学校
+订阅

家长是学校的同盟军

家校是教育的合伙人

家校结成命运共同体

勠力同心引领孩子

快乐成长成才成人

11月16日,广东碧桂园学校举行了2023-2024学年家委会成立大会。家委会全体成员,学校正副校长,学部正副校长、正副德育主任,校办、总务、舍务、宣传、招生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学校副校长兼初中部校长张龙主持。

GCGS

2023-2024学年家委会成员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01

郑重而亲和,仪式感承载的是责任

家长,如同GCGS教育探索实践之路上的一缕阳光,温暖而明亮。是他们,给了学校一路风雨兼程、勇往无前的勇气,各种教育探索、校园活动中都有他们的身影。从教育教学到文化建设,从志愿服务到生活点滴,是他们,为GCGS的每一次发展欢呼喝彩。

张龙副校长介绍家委会委员

为家委会委员颁发聘书

02

以未来教育为引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经纬,构建学校发展新战略

程晋升校长向家委介绍了学校发展现状,全面阐述了学校发展新思路新战略新理念。

(一)

耕耘二十年,国际教育取得辉煌成绩

QS世界排名或USNews美国排名前五十强大学录取率,连续八年超90%,连续五年超95%,最近两年均超98%牛剑藤连续三年稳定在十三十四人。福布斯榜排名华南第一、全国第四。胡润榜在168所全球顶尖高中里名列143

如何再攀新高峰?

如何走好可持续发展的名校之路?

(二)

新素质教育,塑造学校发展的核心理论

程校长认为,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开启了未来教育的新发展。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发布了《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教育4.0全球框架的八个关键特征:全球公民技能,创新创造技能,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个性化和自定进度的学习,可及性和包容性学习,基于问题和协作的学习,终身学习和学生自驱动的学习。

我们以这八大特征为核心,提出了新素质教育的理念。新素质教育以生命教育、成功教育、未来教育为哲学基础。

  • 生命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提高人的生存能力, 使他能过上有尊严而幸福的生活;通过教育提高他为社会服务的品德和能力,使他能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 成功教育就是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高水平的成功,在教育实践中要适性扬长,要通过激励,让学生成长、成才、成人三位一体发展。

  • 未来教育就是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创造教育相结合,成才教育与幸福教育相结合,民族教育与人类教育相结合。突出个性全面发展,重视创造能力开发,突出幸福素质塑造,注意和谐精神培养。

新素质教育是广碧发展新战略的底层理论,学校的价值体系、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学习体系、教师体系、管理体系等都以它为基础来构建。

新素质教育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对照国家核心素养的要求,尤其是对标申请美国顶级名校对学生品德和素养的要求,我们不断发现和总结出学校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以此为经纬线,全方位重塑学生培养目标、教师发展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数字校园建设等。

(三)

德育新举措,培育面向未来的关键品质

程校长说:“胡润百富2022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家庭传承报告》,提出高净值人群认为对孩子发展最为重要的能力和品格。能力包括领导力、创新力、协作力、判断力、分析力、观察力、亲和力、抗压力、学习力、应变力。品格有乐观自信、诚实守信、开拓创新、坚忍不拔、勤奋好学、谦逊低调、知足勤俭、善良豁达、刚正不阿。

我校在这些能力基础上更重视自驱力审美力共情力,在这些品格基础上更强调自强不息这些都是未来人工智能所不能取代的关键品质

自2020学年开始,我校开始了以“自强不息”为核心,以积极心理学、NLP逻辑层次为方法论,以争做“六自学生”为抓手的自我教育工程,“六自”就是让学生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主、心理自信、人格自尊、精神自强,最终“立德树人,立志成人”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其著作《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中根据人对自身能力发展的认知,总结出两种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美国NLP专家罗伯特.迪尔茨将“自我”分为六个层次:环境思维、行为思维、能力思维、价值思维、身份思维(哲学思维)、愿景思维(宗教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德西·爱德华和理查德·瑞恩等人以积极心理学为背景提出了自我决定论。“六自教育”就是我们吸取世界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最新理论,结合学校实际设计的教育路径。通俗来讲,学生成长—成才—成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他驱还是自驱?“六自教育”的内核其实就是要解决学生成长的动力问题。

经过三年探索,我校的“六自教育”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首先,我们把“六自”分为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行为层次,强调自立(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第二层次,情绪层次,强调自信(心理自信);第三层次,精神层次,强调自强(人格自尊、精神自强)。其次,每个“自”我们都有了评估的标准和可操作的细则。第三,我们在实践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的精神气质和行为习惯都有了很大的提升,3500名学生荣获“六自学生”标兵称号。各学部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各有创新,积累了大量的鲜活的“六自”教育的成功案例。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四)

教学新措施,全面优化学生的学习体系

1.开展国际项目中外融通研究。2020年6月,学校科研课题“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中外融通课程’湾区实践研究”作为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规划课题正式立项。2023年7月,课题以优秀等级结题,评审委员会建议课程教材研究所推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满生研究员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文章特别推介。这在国家加强对民办教育、国际教育、课程、教材、招生规范管理的政策环境下,对国际特色教育突破“卡脖子”的瓶颈问题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2.实施名师工程,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目前我校有国际教师152人,海归教师105人,博士28人,硕士208人,特级教师6人,获得国际项目考官、评审官资格的269人,获得省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的317人,获得苹果认证教师的168人。我们将持续优化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国际化”教师队伍。

3.实施学术和升学指导双轮驱动。学校成立专门的升学指导中心,目前有20名全职升学指导,14名兼职升学指导,毕业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是美国IACAC国际升学指导协会会员、美国NACAC美国升学指导协会会员。升学指导平均有3年以上升学指导工作经验,接受专业生涯规划、升学指导培训。团队成员具有全球职业生涯规划证书、全球职业生涯发展教练证书、哈佛大学学校管理与领导力证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升学指导培训证书、英国牛津大学升学指导培训证书等。

4.深化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重点解决说、写痛点。针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说、写较弱的现状,小学成立领航班,初中成立卓越班,每班专配国际英语教师,同时审慎增加双语教学学科,突破学生英语语言关。

5.深入开展基于IB教学法的深度学习研究,落实高质量的教与学。聚焦课堂,加强“高质量教与学”的研究与实践,向专业化管理、精细化管理要效率,在组织变革、流程优化、制度落地方面下功夫,合理配置与运用关键资源、关键能力在课程内容、育人方法、教与学方式、数字化赋能等方面全面创新。

6.成立超才培养博士工作室。配置包括计算机、生化、物理、文学、哲学、历史、经济、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外教博士、海归博士、国内博士、博士后,选拔天赋超群的学生,在正常学习之外,依据学生禀赋,一生一案,一对一指导,提供个性化定制教育,从学科发展最前沿,高屋建瓴,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超才培养已实施2年,进展顺利。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五)

管理新思路,实施国际认证的规范管理

我校参加国际学校认证,已成为CIS成员学校和WASC候选学校。CIS是全球学校评估和认证领域的领导者,被认为是国际教育行业最严格和最权威的认证之一。WASC是美国西部学校与学院教育联盟协会认证委员会,是美国教育部认可的非营利、非政府组织,是世界知名的认证协会,是美国六大地区认证机构之一。

我校参加国际认证,就是要在学校管理上按照国际认证的标准全面升级,无论是教育教学管理,还是后勤服务管理、宿舍服务管理,都要真正落实“高质量,强服务,创一流”九字要求。

(六)

学校新理念,培养面向世界的未来人才

程校长全面阐述了学校重新梳理和完善的教育理念,重点解读了使命宣言、发展目标和核心价值观。

使命宣言:

我们致力于为基础教育发展树立典范。通过提供丰富多元的优质教育,激发学生潜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会做人、会做事,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终身学习者和全球发展建设者。

学校发展目标:

我们致力于

1.全面发展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高水平的成功,着重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我成长的能力。适性扬长,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并提供丰富的教育机会以激发他们个体的最大潜能。

2.构建卓越的教职员工团队。重视“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建设,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支持教职员工专业发展,激发教职员工乐于合作、永葆激情及追求卓越的精神。

3.提供丰富、多元且体系化的课程。不断完善素养本位的融通课程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教与学。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夯实学生基础、发展学生个性、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精神。

4.打造CASRA校本特色。深化CAS活动一体化的学校特色,加强特色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强调阅读,希望校园中的每个人都能在广博或精深的阅读中丰富自我。注重美育,营造艺术氛围浓郁的校园,提升师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师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

5.营造文明有礼、通情达理的校园文化,建立友爱、安全、多元和包容的学习型社区。

6.提升校园以及社区中成员的福祉。相信福祉是整个社区文化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在社区中形成开放、和睦、友好的互动关系,发展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归属感和幸福感。

7.建设数字化的校园。积极探索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引入新技术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运营、校园设施等场景中的应用。高度关注可持续发展,并承诺将可持续发展精神融入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核心价值观

03

以家长委员为桥梁,以共建共享共荣为文化,共创学校发展新未来

家委会娄会长回顾了自己十年的广碧家长经:“当年把孩子送来广碧读书之前,我走遍了广州所有的国际学校,最终选定了这里。整整十年,我见证了学校的变化和发展。这十年我深深被教师们的爱心良心和不忘初心所感动。这一路我心怀感恩,不负相遇。我觉得为孩子们为学校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我应该有的一种责任和担当,同时也对孩子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

娄滨 

Lou Bin

广东碧桂园学校家委会会长

他充分肯定了学校取得的优异成绩,尤其是卓越的大学申请结果。他解析了自己对学校发展理念的理解,表达了对国际教育以及广东碧桂园学校发展的信心。他感谢学校对家长意见和建议的重视,感谢学校各级领导对家委会工作的大力支持,认为学校组建了班级、年级、学部、学校四级家委,能够真正听到家长的声音。他还从家长的视角回顾了学校的特色教学和特色活动,表达了家长对学校发展新的期待。他表示,家委会还要放大格局,增强责任,加强与校友会的联动,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资源矩阵。

蔡秘书长在发言中对学校发展的新思路新战略新规划非常赞同,认为体现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应该具有的高瞻远瞩和久久为功。深刻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改革思路、脚踏实地落地有声踏石留痕的工作作风,一定会让广东碧桂园学校插上再次腾飞的翅膀。

卢副会长对学校的行知课程发表了意见,认为无论是幼儿园的乐行、小学的研行、初中的毅行还是高中的骑行,都以世界为课堂,都能够铸造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坚毅品格,都能够培养学生行动与冒险、服务与责任、跨界与合作等素养,是培养学生的领袖品质的好课程。她希望学校要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坚持做下去。

最后,张龙副校长阐述了“团结协作,理解支持,积极参与,携手共建”的家校和谐文化建设,认为无形的文化变成了有感的力量,变成了有温度的氛围,让学生、老师、家长在学校集体中找到了共同的信念,也让同学们在心中镌刻下美好的成长体验。

家校携手教育情

育得桃李满园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