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风华 惟实励新 | 广州美术学院举办建校70周年系列活动

南方+ 记者

11月19日,广州美术学院迎来建校70周年,学校在大学城校区举办“七秩风华 惟实励新”建校70周年大会,各届近2万名校友、全国高校主要负责人和艺术界专家等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广美70年发展历程与成就,为广美送上祝福。此外,广州美术学院同步举办了艺越70年——广州美术学院典藏特展、“风起南国——广州美术学院与新中国美术教育历程”展,“延伸的地平线——广州美术学院校友分享会”活动。

特别的展览

“此次展览由美术馆典藏部团队策划,也是首次从典藏机制及其藏品研究的角度来对馆藏作品进行系统展示,将不同时期师生们在教学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及对我校教学发展有促进作用的作品进行集中展出,让学界、艺术界和公众借此机会了解大学美术馆在艺术品收藏、定位以及研究方面的工作内涵与意义。”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工作人员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

伴随新中国美术高等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大学美术馆及其所珍藏的艺术作品日益成为学院教学、学术研究、美术鉴赏和社会美育共享的重要文化资源。2023年,值此建校70周年之际,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的“艺越70年——广州美术学院典藏特展”,特别向业界及公众展示广美在漫长岁月中系统收藏及保存的美术创作与教育成果。这些藏品不但回溯了近百年华南区域现代美术教育发展史的脉络和线索,还呈现了广美与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曲折历程和风格鲜明的时代之音。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现有藏品两万余件,大多来源于留校作品、教师和院外名家捐赠作品、作为教学示范所购藏的作品和政府转拨艺术品等。馆藏的主体是留校的优秀学生作品和教师捐赠作品,其中不乏名家大师质量上乘的大批捐赠。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校初期,学校购藏了一批作为教学、临摹用途的明清书画作品;还抢救性收藏了大批潮绣和潮州木雕等民间工艺品。近年,广美图书馆在整理旧藏的过程中,转交了两批较为特殊的藏品给美术馆,一是抗战前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的木刻作品234件;二是1946年至1949年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巡展之作,在上世纪60年代由有识之士予以广美,这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新兴木刻运动非常重要的见证。

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美术馆,一个极具时代气息的校庆特展吸引着广大师生和校友们的目光。作为建校7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风起南国——广州美术学院与新中国美术教育历程”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发展历程为线索,将美术学科和设计学科两大版块的发展历程,以数个特色专题分重点推出,旨在呈现广美师生在七十年的岁月中所积累的重要的艺术与设计教育成果,这些作品既有鲜明的南国文化特色又充满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精神内涵,尤其在很多关键的历史转折点和具前瞻性的探索中,都能看到广美师生留下的思考和笔墨。展览中呈现的作品大多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其中“从武汉到广州:广州美术学院初创时期的艺术教育风貌”“向海洋——广州美术学院主题美术创作教育与海洋建设”“新风入南国——新中国广东美术教育与珠三角水乡建设”三个专题也是美术馆近年关于广东与二十世纪美术史研究方面的系列成果,曾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馆藏精品展出季、全国美术馆年度优秀项目等,在本次展览中根据新的展览结构需求进行了重新提炼与策划;“南风从新——新时代广东美术教育”“与时偕行:广州美术学院与新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历程”两个专题则是特为此次展览新策划的专题。

特别难得的是,与设计史相关的策划和研究专题,是广美首次从更宏观整体的学科建设视角,将新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在华南区域发展历程进行了初步的线索追溯和结构梳理,为接下来的广美设计学科史研究走出关键一步。

一场饱含深情的庆典

一份巨型的蛋糕被7位九十岁以上的老教授共同切开,以庆贺广州美术学院建校七十周年。现场的师生纷纷拿起相机手机拍摄记录,集体共唱生日歌将庆祝的温暖氛围推向高潮。这正是广州美术学院建校七十周年大会上的动人一幕。

11月19日下午,广州美术学院建校七十周年大会在大学城校区体育馆举行,昌岗校区设分会场同步直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主持大会,院长范勃作《七秩风华峥嵘路 惟实励新向未来》主题发言。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锋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创始人、深圳科创学院发起人、广州美术学院达芬奇创新学院名誉院长李泽湘,2001届校友曹斐,教师代表、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以及学生代表、2022级硕士研究生董剑晶分别致辞。现场出席的嘉宾有广东相关政府部门负责热和75所兄弟院校、28所科研院所、36所企事业单位、25家媒体及12所海外合作机构的代表。师生、校友们创作的数条视频、数个节目为大会增添了温度,增添了活力,增添了色彩。

“面向未来,我们要主动服务区域发展,承担提升区域文化的重任。”广美院长范勃说,将进一步建构好“湾区艺术创新系统”,在社会技术创新、艺术科技产业、艺术城乡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生活、视觉文化传播等多个集群,探索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同向同行。范勃表示,广美将坚定文化自信,以美术和设计创新,为历史提供新的美学经验和文化观照,并直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学技术,探索用艺术的方式研究与回答时代命题,建构起艺术、科技、产业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双向赋能的跨学科发展新模式。

曹斐发言

曹斐发言

“我父母是广美的第一代学子,他们来自中南美专,这一代广美人见证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巨变,是广美这座学府的奠基人,也是艺术梦想的守护者。”庆祝大会上,2001届校友曹斐说。

在过去2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作为致力于捕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变化,主张对新时代自我认知、主体性和多元性的归属进行记录和探索的当代艺术家,曹斐的作品逐渐受到国内外艺术界的关注和认可,如今她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并成为了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中国艺术家。

大会现场,广美师生和校友还奉献了一台包含歌曲、街舞、情景剧等内容的精彩绝伦的演出。

 广州美术学院建校大事记 

1953年,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中南文艺学院和广西的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相关系科人员合并组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落址武汉;

1958年,中南美专迁至广州海珠,并更名广州美术学院,升格为四年制本科院校,成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府;

1985年,乘改革开放东风,广美开创性成立集美设计工程公司,推动各学科专业内联外引,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子;

2004年,大学城校区启用,办学条件实现质的飞跃,推动艺术教育走向大众化,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研创作等不断跃上新台阶;

2021年以来,广美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还开辟了佛山新校区,迈向“一校三区”办学格局。

至此,广美初步建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以美术与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艺术学理论与人文教育为支撑、主动服务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办学特色。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李梦醒

【责编】张蓓蕾

【频道编辑】李卓华 林琳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林若川 蒋玉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李卓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