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刘女士怀胎十月临产作动,因大雨倾盆未能及时到达医院生产,在医护人员到场之前,小宝宝已迫不及待来到这个世上,所幸,母女平安。但由于产程中缺乏对会阴的保护,加上长期较强的体力劳动,在更年期到来之际,阴道有个“肉球”掉了出来,这就是盆腔脏器脱垂。因惧怕手术的风险,刘女士选择保守治疗,现年50岁出头的刘女士却有了5年放置子宫托的经验。但使用子宫托是麻烦的,需要定时取出清洁消毒,且长期放置有阴道刺激和溃疡、出血、感染、膀胱直肠瘘、阴道直肠瘘等风险,对于有性生活需求的女性尤其不便。
近日,刘女士来到我院就诊,要求手术治疗。在经过仔细量化的POP-Q评分、盆底功能评估、尿动力学及常规的术前检查评估后,我们发现刘女士非常符合利用网片的保留子宫的新型脱垂术式——腹腔镜子宫侧腹壁悬吊术(LLS)。梁春燕主任医师团队给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往往千人千面,梁主任根据刘女士的具体情况同时还做了腹腔镜直肠子宫陷凹封闭术及会阴体重建,尽量让刘女士由内而外都恢复到正常状态,手术过程相当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及家属都非常满意。
什么是盆腔脏器脱垂?
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是老年女性的常见疾病,由于盆底肌肉群、筋膜、韧带及其神经构成的盆底支持薄弱,造成的盆腔器官离开原有的正常解剖位置,脱出于阴道内或阴道外,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
POP发生的高危原因包括分娩产伤、年龄增长、肥胖、结缔组织异常疾病、绝经状态、慢性便秘、慢性咳嗽等。主要症状表现为阴道口肿物脱出、合并有膀胱膨出或直肠膨出、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主要治疗方式有哪些?
(一)非手术治疗:盆底肌锻炼(Kegal训练)、盆底康复治疗、子宫托、中医理疗等。
(二)手术治疗:1. 传统手术,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封闭术等。前两种术式复发率及二次手术率都较高;而阴道封闭术后无法进行性生活,不适用于年轻及仍有性生活需求患者。2. 应用自体组织或网片进行修补的盆底重建术。可经阴道、经腹及经腹腔镜进行,该术式不仅有利于恢复脱垂器官正常解剖位置,网片的支撑作用也可以恢复脱垂器官的功能,缓解不适症状,临床效果较好。腹腔镜侧腹壁悬吊术便是其中之一。
腹腔镜侧腹壁悬吊(LLS)主要适用于前盆腔脱垂伴或不伴中盆腔脱垂的女性患者,尤其是性生活频繁的年轻女性和超重妇女群体。可保留或不保留子宫,避免切开阴道前壁损伤神经破坏G点,影响夫妻“性”福。与经阴道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相比,LLS减少了网片暴露和侵蚀的风险,网片仅需简单穿过腹膜,无需将网片钉在骶骨及任何韧带结构上,避免骨膜炎,减少术后疼痛,降低刺激和损伤腹下神经丛的风险,同时避免骶岬区域包括髂血管、主动脉、腔静脉、输尿管及直肠的损伤。LLS是一种微创、安全性高、有效性高的新术式,有望造福更多女性患者。
韶关市第一人民女性盆底疾病诊治中心是粤北地区唯一与全国顶尖专家张晓薇教授团队建立联盟的单位,来我院就诊的女性朋友不出韶关,就能得到全国顶尖教授的专业意见及优质诊疗。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特色诊疗
盆底疾病治疗是我科特色诊疗,我科目前已设立盆底功能康复门诊,能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及治疗,开展各项盆底康复治疗及手术治疗。妇科团队自2016年以来率先在韶关市开展盆底功能重建新术式,造福韶关女性,在院内开展盆底相关新技术多项,同时不断学习改进盆底重建手术技巧。妇科医师团队成员多次参加国内、省内盆底学术会议,熟练掌握盆底重建手术,系统进修盆底专业,获得盆底技术重建资质,团队内多位医生率先在韶关市开展妇科盆底重建手术,目前在盆底疾病诊治处于市内领先水平。
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腔脏器脱垂(阴道松弛,子宫、膀胱、阴道、直肠脱垂);女性排尿异常(咳嗽、大笑、打喷嚏时漏尿,不明原因尿频、尿急、排尿不尽,尿潴留);排便异常(习惯性便秘、粪失禁等)盆腔慢性疼痛(盆腔淤血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征);性功能障碍(性交痛、性冷淡、痉挛、无性高潮);反复尿道、阴道感染等等。
2、各种盆底相关手术
抗尿失禁手术(TVT-0、TVT-E、腹腔镜下Burch手术、自体组织尿道折叠术等);脱垂手术(经阴道盆底重建术(前、后或全盆底网片植入)、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道紧缩术、曼式手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道封闭术、骶韧带高位悬吊术、腹腔镜下阴道顶端“Y”网骶骨固定术等);生殖道损伤修补手术(尿瘘修补、直肠阴道瘘修补、会阴3度及4度裂伤修补)。
无创治疗盆底疾病:盆底修复仪、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治疗阴道松弛、压力性尿失禁、轻度阴道膨出等。
妇科专家介绍
梁春燕 妇产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韶关市青年科技人才、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主任
熟练掌握宫腔镜、腹腔镜等各种微创、四级手术,开展妇科新技术多项。在宫颈病变、妇科肿瘤及盆底疾病诊治方面具有较深造诣,擅长妇女慢病诊治管理。主持开展韶关市科研课题多项,省级科研1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韶关市质量协会评审专家、韶关市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专家、韶关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常务委员、韶关市医学会计划生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妇产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宫颈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肿瘤性疾病医疗质控中心卵巢癌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生殖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每周三上午
蒋芸 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韶关市职工技术创新能手 韶关医学院兼职讲师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首届优秀青年人才 全科住培医师带教老师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生殖妇科专委会委员
毕业于中山大学,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妇科内窥镜,获妇科四级腔镜手术资格,对妇科常见病的诊治及微创手术的运用有丰富经验,尤其擅长妇科内分泌疾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
2019年荣获第四届子宫内膜异位症优秀病例演讲比赛优胜奖
2020年荣获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生殖妇科专委会年会妇科内分泌青年医师演讲比赛二等奖(粤北区域赛第一名)
2021年荣获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年度优秀病历奖二等奖
2022年4月荣获“2021年度韶关学院医学院临床课程理论教学课件PPT创作比赛妇产科学课程组三等奖”
2022年4月荣获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举办的女性生殖道感染及宫颈疾病科普视频活动“最佳科普奖”一等奖及“最佳人气奖”优秀奖
2023年10月荣获“韶关市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宫颈癌防治项目一等奖”。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下午、每周四上午
黄艳萍 妇产科主任医师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韶关医学院兼职教授
擅长对妇科内分泌,妇科肿瘤,腹腔镜,宫腔镜和宫颈病变有丰富临床经验,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检查,妇科内分泌治疗等新技术,在妇科开展盆底功能重建新术式,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妇科内镜四级手术。
•韶关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韶关医学会生殖分会副主任委员
•韶关女医师协会第五届副会长
•韶关市肿瘤多学科诊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生殖妇科专委会常委
•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妇产科专委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等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周二、周三、周五、周日全天
付爱民 妇产科主任医师
韶关学院医学院兼职副教授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0余年,曾到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二院及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对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妇科内分泌、月经病、不孕不育及宫颈病变的诊治,对妇科腹腔镜、宫腔镜手术及妇科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手术、放疗、化疗等规范化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周二、周四、周五、周六全天
刘志玲 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韶关学院医学院兼职副教授
毕业于广东医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曾到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院进修学习,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擅长妇科内分泌、宫颈病变及妇科肿瘤的诊治;熟练掌握宫腔镜、腹腔镜手术。在国内杂志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的课题获得韶关市卫健局及韶关市科技局立项并获奖,同时参与科室多个科研项目及新技术开展。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全天
曹清丽 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韶关学院医学院兼职副教授
曾前往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学习。主持和参与多项韶关市卫健局和科技局科研立项,发表多篇专业论文。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子宫颈疾病,子宫及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底功能障碍,女性生殖道感染等疾病,妇科内分泌,妇科肿瘤的系统诊治,以及计划生育,妇科危急重症的抢救工作。熟练妇科腔镜微创,传统腹式、阴式手术操作。 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数字医学与影像学组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会员 韶关市女医师协会会员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杨帆 副主任医师
韶关学院医学院兼职副教授
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
专业特长:中西医综合治疗,尤其擅长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调理、异常子宫出血调节月经、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急慢性盆腔炎、宫外孕保守治疗、先兆流产安胎等疾病的诊治。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三下午
郑瑞芳 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韶关学院医学院兼职讲师 全科住培医师带教老师
毕业于广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对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微创手术治疗妇科良性病变。在国内杂志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的课题获得韶关市卫健局及韶关市科技局立项共两项,同时参与科室多个科研项目及新技术开展,在医院科室管理方面有较强的能力。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2020年度“十佳医师”
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临床能力竞赛(教师赛)中获得三等奖
供稿:蒋芸
审核:梁春燕 刘洪斌 邱卫东
编辑:杨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