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雪|不下雪的梅州,我们看湖光鹭影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写出了渔翁的洒脱,更描绘出了鹭飞鱼跃的田园风光。秋冬季,在梅州蕉岭就有这样一幅秀美国风山水画。
芦苇摇曳,白鹭低飞,石窟河的冬日美不胜收。
静谧的石窟河上,三五成群的白鹭,时而飞舞追逐于天际,时而落在树梢休憩,时而贴近水面展翅滑翔,留下了一串串波纹,波光粼粼美极了。河边的湿地里,一只只白鹭悠然漫步,怡然自得。它们昂头挺胸,提起一只脚,用另一只脚站在水田中,优雅动人。它们一翅半展,长颈弯曲朝后,白色的头枕在背脊上,长喙梳理着雪白的蓑毛,有说不出的妩媚。部分白鹭则成群结队在浅滩踏水觅食,还有的屹立于泥土上,轻拍双翅,脚尖微微翘起,优美的舞姿,仿佛是人间天使。
白鹭“挂满枝头”,像极了一个个白色的小精灵。
郭沫若倾心于白鹭的美:“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鹭在石窟河湿地里晒太阳。
与郭沫若同样惊叹白鹭之美的,还有大批摄影爱好者和爱鸟人士,他们慕名而去,在石窟河畔架起长枪短炮。“白鹭准备飞起来了,快调好快门准备抓拍。”“你看,那两只白鹭在戏水打闹,好灵动啊!”摄影爱好者们疯狂按着快门为白色的精灵们拍下动人的写真。
碧水映照着成群白鹭,在夕阳下缓缓展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白鹭翩翩起舞的美景,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游客张女士表示,石窟河的白鹭群落已经成为蕉岭县的一张生态名片,吸引了他们前来观赏,这里的美景让她感到不虚此行。
白鹭在石窟河成群、或展翅飞翔,或水中觅食。
白鹭栖息于湖泊、水库、河滩、沼泽等湿地中,以鱼、虾、蛙、田螺、昆虫等水生动物为食。“良禽择木而栖”,白鹭又被称为“环保使者”,是公认的“环境监测鸟”,它对于栖息地环境要求严格,“天蓝、水清、岸绿”,是它安家落户的标配。在蕉岭,如今白鹭成了“长住客”,并在这里繁衍后代,这是对绿美蕉岭生态建设最好的肯定。
白鹭长期“落户”石窟河,蹁跹伴飞。
近年来,蕉岭县着力推进绿美蕉岭生态建设,按照“护绿、增绿、用绿”的思路,推行实施“林长制”守住绿色、开展山林修复拓宽绿色、探索林下经济用好绿色,让绿水青山成为长寿之乡最珍贵的财富。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蕉岭县林地总面积达112.7万亩、活立木总蓄积697.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9.04%,获得“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荣誉。
河边的湿地里,一只只白鹭悠然漫步,怡然自得。
生态之美,才有生物之趣。蕉岭县通过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打造出了更加美丽的生态环境,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也让这群小精灵找到了舒适的家。
栖息在枝头的白鹭看着远方,似乎也在向往着美好的生活。
如今,白鹭的倩影常常出现在蕉岭的河畔田野,一年又一年,一群群白鹭,几千只白鹭,栖息在这片寿乡的青山绿水中,看中了寿乡景如画,在这儿安上了家。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陈萍
视频/摄影 徐志宝
通讯员 徐志宝 廖静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