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苦“第一学历”久矣?

南方+

“第一学历是永远的伤吗?”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第一学历”是否重要,近日又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近年来,除了“第一学历”,社会上也存在将“非全日制”学生进行区别对待的行为。

有业内人士认为,“第一学历”是就业竞争激烈下的产物,大多出现在校招中。但是,这只是求职者的一块“敲门砖”,不必因为第一学历较低而产生自卑心理,应保持自信,积极展示自身优势,也可被“破格录取”。

卡“第一学历”大多数在校招

广州九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锐旭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学历被关注,与这两年的求职环境竞争激烈有关。“在这种激烈竞争的情况下,确实有不少HR把第一学历当做选择的标准之一。”

“目前在招聘过程中,会考虑第一学历的主要是校招。在大量应届毕业生竞争同一个岗位的情况下,筛选学历甚至是第一学历有助于HR优中选优,快速筛选到更高素质的人才。”王锐旭分析道。

实际上,“第一学历”本身就是个伪概念。

2021年,教育部曾针对网友提问“专升本(非成人高招专升本)毕业后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进行答复。

回复如下: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所说“学历”通常指的是个人获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学历。

智联招聘深圳区域市场总监许庆伦认为,第一学历对某些岗位是刚需,如技术研发类,数据研究分析类、医学类、教育类等。因为往往这些岗位对于专业要求很高。学历代表着受过系统培训,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必须的。

“不过,第一学历往往只是敲门砖”, 许庆伦表示,这只会决定员工的工作“下限”,但无法决定员工的工作“上限”。绝对大多数的岗位其实更看重的是工作经验,职场履历,工作成效。

许庆伦告诉南方+记者,大多数头部企业为了防止招到下限低的员工,降低试错成本,会卡“第一学历”。但这并非绝对,只要在工作过程中磨炼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有独到的优势,还是能被破格录取。

招聘现场图

招聘现场图

多种求职路径拿下心水岗位

与相关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对比,作为“出身”的“第一学历”,却很难通过求职者的努力而改变。这些行为,无形中对于高职专科、普通本科学生群体产生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打击了他们求职的积极性。不能扭转“第一学历”的劣势,成为求职者的一种负担。

对此,王锐旭鼓励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不必因为第一学历较低而产生自卑心理。“在校期间多多参与社会实践,面试过程中积极展示自身优势,遇到困难保持自信,也可以帮助求职者顺利找到合适的岗位。”

王锐旭表示,学历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学习阶段的认真程度和学习能力,这与能否胜任社会或者胜任工作并不是100%关联。招聘过程中更应该了解各个岗位的核心需求与候选人的专业背景、技能、性格、经验的匹配程度。

许庆伦则建议,毕业生可以先择业再就业,通过工作成就磨平自己的第一学历差距。分析好自己的优劣势,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进入小公司、普通公司从基层做起,逐步积累经验和资源,逐步过渡到大平台,或者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不少公司是小而美,或者是隐形冠军。”

南方+记者 沈丛升

编辑 田一鸣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