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选手冲线争议背后:“乌龙”事件不止一起

南方+

11月19日,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半马拉松上,终点的冲线处发生连环失误:当东亚半马拉松锦标赛男子冠军及全场半马拉松女子组冠军跑到终点时,工作人员均未能安排好冲线带给予两人冲线。次日晚,中国香港田径总会发布声明致歉。

南方+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举办的马拉松比赛中,“乌龙”事件并不在少数。背后有着怎么样的原因?是否存在网友所称的“不正当安排”?

没有“冲线”的冠军

据悉,当日比赛进行到1小时7分钟多,内地跑手谢冬生跑回到终点,成为东亚半马拉松锦标赛男子冠军。但工作人员突然将冲刺线收了起来,让谢冬生未能冲过冲刺线。随后,工作人员又将冲刺线拉了起来,在谢冬生之后的日本选手冲了冲刺线。事件引发网络争议。

活动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事发后,网友普遍认为赛事背后一定有“不正当”的安排,纷纷在网络上呼吁相关部门对赛事进行严格调查,确保公平公正。

11月20日晚间,中国香港田径总会发表声明致歉,声明解释,两项国际级赛事同时同地举行,男女子各组均竞争激烈,时间也非常接近。因领先的女子乌干达跑手与东亚男子首两名选手比较接近,终点工作人员当时正准备为迎接女子全场总冠军拉起冲线带。但工作人员于终点时发现即将冲线的跑手为男子运动员时,下意识将冲线带收起。

之后,工作人员再次将冲线带准备好,多位选手同一时间也跑回终点,代表日本的跑手于女子全场总冠军前面约5秒冲线并冲过冲线带,女子全场总冠军乌干达跑手则未能冲过冲线带。

致歉声明(图片来自网络)

致歉声明(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年的马拉松“乌龙”事件

近年来,多地马拉松赛事鸣枪开跑。一幕幕“乌龙”事件多有发生。除了补给不足、人员分流不到位、领取奖牌排队太久等以外,还发生了车辆阻挡选手、选手冲线却被拉回来等令网友热议的现象。

今年10月的第33届大连马拉松上出现了这样一幕——当天,一辆赛事工作车突然开到赛道上,直接阻碍中国选手尹顺金的冲刺,让他不得不绕车走。这一行为不但让尹顺金的奔跑速度放慢下来,也打乱了他原有的节奏。最终,他与奖牌失之交臂。

网友纷纷质疑主办方的专业水平,甚至有网友怀疑那辆皮卡车的出现是“人为故意”造成的。赛后,大连马拉松组委会即向选手和观众致歉,大连市体育局因此也已介入调查。

另有一起引发全国关注的“乌龙”事件发生在2018年,当年11月的苏州太湖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中国女子选手何引丽在最后冲刺阶段被两名志愿者递上国旗,打乱了她的节奏和状态,导致她被非洲选手超越,失去了冠军。

各地对马拉松“情有独钟”的背后,在于马拉松赛事可以拉动当地周边产业的经济收入,而且颇为可观。例如以马拉松为契机,多个城市结合赛事特点,推出了各类促消费活动,受到群众青睐。

然而,办好一场马拉松比赛,也是对一座城市的巨大“考验”。 因此,让马拉松赛事越跑越好,行业提升办赛门槛,主办城市和主办方提升专业水平是必然所在。

内容综合自:经济观察报、环球时报、新浪新闻等

南方+记者 沈丛升

编辑 田一鸣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