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用400万美元买下“过路费”,是什么概念?
最近,日本最大的石化企业ENEOS(引能仕株式会社)花了足足397.5万美元,拍下了11月15日的巴拿马运河“优先通过权”。再加上数十万美元的常规运输费,相当于过一次运河,要花费超过400万美元。
这个数字,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2900万元,已经创下巴拿马运河“过路费”的新纪录。
据媒体报道,截至11月中旬,还有124艘货船拥堵在运河上,且拥堵的情况还在继续恶化,最长排队时间可能达到12天。
货船挤满运河,通行要砸重金,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运河“大塞船”,气候惹的祸?
巴拿马运河,全长约80公里,是一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黄金水道,全球约6%的海洋贸易都依赖于该航道。因此,巴拿马运河被称为全球航运“大动脉”之一。
由于运河两边是不同的大洋,船舶的通行需要利用水闸升高或降低水位,用于调节海平面差,每次大概需要消耗2亿升淡水。这些淡水,主要来自附近的两个人工湖——加通湖和阿拉胡埃拉湖。
也就是说,水对于巴拿马运河至关重要。一旦降雨量减少,人工湖的水位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导致供应运河的淡水不足,影响船只的正常通行。
一般而言,巴拿马在5月至12月进入雨季;12月至次年4月进入旱季。因此,巴拿马运河枯水导致运载能力下降的情况,往往出现在每年年末至次年年初的头几个月。
然而,今年的巴拿马运河,从7月就开始“堵船”。巴拿马运河管理方曾宣布,自7月底起将运河日通行能力降至32艘船只,“以减少未来几周因干旱而对船只吃水深度施加更大限制的可能性”。
到了11月,“堵船”现象仍未缓解。据报道,运河管理方再次降低运河日通行能力至25艘,且从明年2月起还将继续降至18艘,导致运河两侧的待通过船只排成长队,继而出现开头船只高价购买“优先通过权”的情况。
那么,今年巴拿马运河“堵船”为何如此严重?究其原因,还是全球气候变化惹的祸。
而根据我国气候中心最新监测,目前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由于厄尔尼诺叠加全球气候变暖,巴拿马的降雨量大大低于往年,雨季也开始推迟,造成“143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今年7月中旬起,巴拿马运河的水位一降再降,逼得运河管理局被迫限制通行船舶的数量和吃水深度。算下来,这个拥堵的时间,甚至比2021年“长赐”号货轮堵住苏伊士运河三周的时间还要长。
这不是巴拿马运河第一次遭遇缺水危机。2019年,巴拿马运河流域降水量较历史平均水平低了20%,是70年来第五个雨水最少的年份。当时,运河管理局就曾警告,因气候变化造成的缺水是运河未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现在看来,这一担忧不无道理。
巴拿马运河1月和7月水位对比图。图源:巴拿马运河管理局
排队等通行,是最优选择吗?
当运河运力逐渐下降,寻找替代方案成为不少托运人头疼的问题。
目前看来,应对运河限行主要有这几种方案:
比如,使出“钞能力”。对于部分附加值较高、需要送到指定口岸的快行货物,货主可以选择通过巴拿马运河资格拍卖会,拿下“VIP加速卡”,获得优先通行的机会。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担起如此巨额的花费。
比如,“陆运+海运”两手抓。有些商船会在运河入口卸下部分货物,由陆路运到出口后再重新装船。但这种多式联运只适合一部分货物类型。且一卸一装,又会增加不少运输成本。
再比如,绕路通行。如果不想额外付费,绕南美洲航行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只不过,时间成本也是个问题。
“从太平洋地区向北美东部地区运输的货物,经由巴拿马运河的海运仍是最经济的选择。”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所副所长郑静文说。
全球航运“牵一发而动全身”,像巴拿马运河这样的航运大动脉堵塞,已经对国际航运物流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这一点,巴拿马运河的最大客户美国,可谓首当其冲。
数据显示,美国商品进出口集装箱总量约占巴拿马运河运输量的73%。其中,液化天然气是美国向世界各地,尤其是亚洲出口的重要能源商品。
如今,美国发往亚洲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可用舱位数量削减一半,大大制约了亚洲市场的可得液化天然气数量。
此外,北美东海岸生产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出口至亚洲,也高度依赖巴拿马运河运输。日本综合商社兼松的食品大豆课长繁田亮曾指出,受巴拿马运河“堵船”影响,美国生产、运往东亚的玉米和大豆等货物的进口成本出现上升。
而对于我国来说,出口至美国方向的集装箱类货物所受影响较大。那些始发地在北方的货运,选择绕路苏伊士运河通行,意味着要增加7-14天的额外时间。
种种因素影响下,航线运费上涨也就成为必然。据了解,巴拿马运河每年有超过四分之一的运输业务涉及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运输成本的增加,或将导致这些货物价格上涨。
巴拿马运河堵船严重,优先通过“插队费”创新高
对全球贸易,究竟影响几何?
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陷入不稳定,港口拥堵、船只短缺、海运不畅的现象在各地频发。继2021年3月苏伊士运河拥堵造成全球经济受创后,本次巴拿马运河的拥堵也引发了市场担忧情绪。
那么,“堵船”是否会对全球经济恢复造成一定影响?对此,郑静文并不认同。
“从当前全球货物贸易表现看,本次巴拿马运河拥堵所造成的冲击可能未必有想象中那么大,原因是今年全球贸易的表现不及预期。”郑静文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出口额下降4.6%,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1.3%,二季度同比下降7.8%。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日前指出,中东局势和气候变化使得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同时,美国等国家对全球贸易规则的挑战,也造成世界贸易出现“裂痕”。
郑静文介绍,全球航运市场在去年和今年面临的问题截然不同。去年,受整个供应链市场不畅影响,全球航运的拥堵情况比较严重。而今年的主要问题是整体出口形势低迷,集装箱等运输反而出现过剩。
受此影响,今年全球航运市场持续预冷,运价也出现下滑。其中,以东南亚航线运价下滑最为明显,泰越航线甚至一度出现“负运价”。
郑静文介绍,从全球航运的表现看,太平洋航线的整体运价表现实际要好于亚洲、欧洲航线。在他看来,本次巴拿马运河拥堵存在冲击航运市场的可能性。由于本次拥堵持续时间长,且未见缓和迹象,或将一波一波持续冲高当地航运价格。
“从这个角度看,巴拿马运河的拥堵,其实消耗了全球航运的部分过剩运力,对航线运价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郑静文说。
【撰文】话题研究员 辜继漫 泠汐
【策划】张西陆 魏伯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