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三举措”激起“三新”党建“一池活水”

南方+ 记者

传统产业领域在被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三新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未来经济”。伴随着“三新经济”蓬勃发展,加强“三新”党建(下称“三新”党建)的新命题应运而生,即“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

如何加强“三新”党建?今年以来,陆丰市紧紧围绕省委“百千万工程”和汕尾市委党建引领“三六九”示范工程,聚焦城市基层党建中心工作,以强根基、善治理、暖人心“三举措”,有效激起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三新”领域党建“一池活水”。

突出“强根基”,激起组织建设“一池活水”

针对“三新”组织党员“隐形”多、流动快、联系难等问题,陆丰对全市“三新”组织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全面摸清经营运行、职工队伍、党员队伍、党组织设立具体情况,精准精细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

同时,陆丰推动“三新”组织组建党组织,选派7个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三新”组织党组织查找“隐形口袋”党员、招聘党员职工、培育发展优秀职工,持续强化“三新”组织党建根基。针对“三新”组织党员“时刻在路上”“时刻在网上”特点,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引导社区与“三新”组织党组织阵地共享、理论共学、活动联办。探索“互联网+”学习教育模式,建立微信“指尖课堂”,推动党建指导员担任学习辅导员,助力基层党员学习教育工作。如东海街道把红色驿站+快递外卖小哥加油站”打造成“三新”组织党员理论学习园地,让“三新”组织党员随时学、处处学;依托“学习强国”平台、“善美先锋”“陆丰党建”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等,开展网络送学,及时推送理论学习材料,打造“线上+线下”学习矩阵。

东海街道把“红色驿站+快递外卖小哥加油站”打造成“三新”组织党员理论学习园地。

东海街道把“红色驿站+快递外卖小哥加油站”打造成“三新”组织党员理论学习园地。

突出“善治理”,激起组织活动“一池活水”

为充分发挥“三新”组织党组织把方向、守阵地、聚人心、促发展作用,陆丰结合“立足岗位作贡献”“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指导“三新”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领岗,参与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治理。

陆丰市充分发挥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熟悉社区环境的优势和“移动探头”作用,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及时上报安全隐患,反映环境整治等问题,不断推动“三新”组织党员在基层治理中从“治理对象”向“治理力量”转变。如甲子镇建立社区网格员“1+N”联系新就业群体服务机制,引导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备案,建立两支3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利用送单的机会向客户派发宣传手册,将印有“中国禁毒”“广东禁毒”“汕尾禁毒”“陆丰禁毒”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的贴纸贴在送餐箱上,做到“外卖送到哪里,禁毒知识就带到哪里”。

突出“暖人心”,激起队伍凝聚“一池活水”

围绕“三新”组织群体喝水热饭、应急充电、途中休息等第一需求,陆丰充分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市民广场、美食广场等资源,以东海街道、碣石镇、甲子镇为试点,打造7个红色驿站,设置有休息区、共享区、读书角等共享区域,配置桌椅、饮水机、微波炉、医疗箱、充电器等设备物品,提供“八可”基本服务,即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急可如厕、累可歇脚、饥可热饭、伤可用药、闲可充电,让“三新”组织党员随时随地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东海街道红色驿站内景。

东海街道红色驿站内景。

同时,陆丰加大对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关注力度,开展“典型培树”行动,设置“党员示范岗”,实施支部亮旗帜、党员亮身份、服务亮承诺“三亮”行动,推动“三新”组织党员把身份“亮”起来、形象“立”起来、责任“担”起来,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职业尊崇感、社会认同感。如东海街道将“红色驿站”与志愿服务有机融合,联合市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在“i志愿”上发布相关志愿活动信息,推动“三新”组织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共青团员等共同参与“红色驿站”服务工作。如,碣石镇通过发放小礼品,征集微心愿等方式增进与外卖小哥、快递员等群体沟通联系,不断加强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让其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南方+记者 郭杨阳

通讯员 陆组宣

编辑 宋芾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