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永宁熬饼,闻着香、吃着更香!

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订阅

  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永宁熬饼也在当地持续体现其文化价值。那

  永宁熬饼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改良与创新,确立了其在增城美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打造创意传统糕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永宁街高度重视永宁熬饼的传承与发展,不断进行多渠道的推广与宣传。当前,永宁街将熬饼文化进行深度挖掘、颠覆创新、改良融合、新旧结合,打造出创意传统糕点之旅游、休闲、文化、历史、故事、营养、健康、绿色之品牌价值民族传统糕点延伸之路,广泛宣传熬饼制作技艺、熬饼文化等。

  永宁熬饼第二代传承人徐汉权介绍熬饼原料由生长自南香山脚下的玉米、高粱、谷子、地瓜干等粗粮配适量南香山芝麻、花生、核桃、板栗精细研磨而成,南香山味十足。

永宁熬饼:酥沙松软,甜而不腻

  作为纯手工制美食,其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掰开两半,外皮可拉出3至6厘米的一窝金丝。吃到嘴里,酥沙松软,不皮不粘,甜而不腻。

  小小熬饼,口口相传。百年传承,流传至今,现已成为长岗村名闻遐迩的熬饼文化。

  永宁熬饼选料讲究,工艺精细。许多工序的操作都是凭借历代师傅口传心授的经验积累而成,其中凝聚了数百年来工匠的智慧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在祭祀、婚嫁、建房、乔迁等民俗活动中广泛使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在永宁当地的传统婚嫁仪式上必不可少,因其圆形的外观,有“婚蛋”的美称。

别出心裁,熬饼制作成“孝心饼”

  从食品的加工和制作来说,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年轻人越来越少学习熬饼制作。因此,熬饼制作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就成了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工艺加工制作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第三代传承人徐燕良别出心裁,把熬饼制作成“孝心饼”,把熬饼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受到大众的青睐,也对增城区弘扬孝心文化,传承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构建新时代文明乡风有着深远和持久的意义。

  徐燕良从小喜爱美食制作工艺,广交朋友拜师学艺,对当地美食熬饼工艺制作有浓厚兴趣,经常跟随在父亲徐汉权身边学习,他虚心好学,在徐汉权手把手的指导下继承和发扬了熬饼传统制作工艺。“永宁熬饼采用传统技艺与现代加工工艺相结合而成,熬饼时十里飘香、口感外酥内嫩、色泽金黄、满街飘香。”徐燕良表示,熬饼经百年传承营养极其丰富,适量的吃一些熬饼可以健脾消食、祛寒暖胃。对于一些体弱多病的人群来说,熬饼可以改善气血亏虚而导致的周身乏力,还可迅速增加饱腹感,缓解饥饿、升高血糖。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首先是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在此过程中人的作用至关重要。”永宁街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永宁街高度重视对传统手工技艺中包含的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是历经了无数劳动者的磨炼之后的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守住传统文化,才能守住民族之根,才能无愧于祖先和子孙;在对手工技艺进行传承的同时,永宁街持续加大对传统手工艺搜集整理与保护的力度,通过摄像、拍照、测量、绘图、文字记录等多种手法,形成传统手工艺艺术数据库,确保传统手工技艺的完整保留,守住珍贵的非遗文化。

来源: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张凌东 文/摄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