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浪潮席卷世界,汽车制造行业千帆竞发。
汕尾,这座曾经“平平无奇”的城市,如今凭借“深圳市—汕尾市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深汕合作拓展区而备受瞩目。近十年,汕尾GDP年均增长7.8%、近三年年均增长6.2%,增速均居全省第一,总量近4年跃升3个台阶。曾经,基础薄弱、默默无闻的汕尾,如今一鸣惊人。
大产业撬动,汕尾加速快跑
每个城市的成功,总有其路径可循。
11月18日,以“造新车·来汕尾——深汕共建‘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为主题的“品清湖企业沙龙”系列活动(第六期)在市招商中心举办。深圳比亚迪汽车实业有限公司、汕尾恒佳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汽车产业代表,及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指挥部、汕尾市各部门相关领导齐聚一堂,共商深汕两地汽车产业发展大计。
此前,汕尾工业基础薄弱,尽管早早提出“老区振兴”目标,但传统低附加值产业显然不足以支撑长远发展,汕尾借力深圳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谋求“向上一跃”。
2023年9月,全国首部飞地条例《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正式发布,明确指出深圳与汕尾产业协同发展,支持汕尾规划建设产业拓展区和承接深圳产业转移。两地一体化规划、无边界对接,深圳与汕尾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格局。
汕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如今,深汕市级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总规划面积112.5平方公里,采用“一区两园”布局,即天星湖智造产业园和金山科技产业园。按照共建共享共管模式,由深圳负责园区的招商引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营商环境打造,汕尾负责土地供应、社会治理、配套服务。
目前,比亚迪集团已在汕尾全域布局,其中陆河比亚迪生产基地累计生产新能源大巴超1万辆,产值超过450亿元。比亚迪红草工业园总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米,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云轨云巴零部件、新型材料等轨道交通零部件。2023年比亚迪在汕尾投资产业项目年产值预计将超180亿元。
以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为切入点,可以观照汕尾汽车产业的腾飞,也可以映射深汕两地合作的足迹。凭借汽车产业的发展,稳中有进、结构趋优的汕尾,理应跑出自己的经济加速度。
汕尾高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轻奢等“两高三新”先进制造业产业落地“花开不断”。比亚迪、中广核、宝丽华、信利、华润、康佳、中天、明阳等龙头企业争先在汕尾落户。高新产业集群异军突起、顶尖科技人才加速集聚,人们惊呼:奔跑汕尾!
构筑“园区+运营公司”“园区+专业平台”运营模式。由深圳、汕尾重点国资企业组建的平台公司,打造高标准、定制化优质产业空间载体,筑巢引凤。已规划改造及建设园区主次干道、智慧园区政务中心、核心沿河景观公园、优质人才配套公寓及水、电、气配套设施,实现园区硬件建设领跑,企业落户舒心。
大格局规划,汕尾行稳致远
一方面,敢于先行先试,超前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立足从弱到强,精准借力深圳特区优势和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产业迈向高质量——汕尾产业升级路线图清晰可辨。
厦深铁路、广汕高铁、深汕高铁等数条高铁穿城而过,甬莞高速、沈海高速等高速贯通八达。尤其是今年国庆前广汕高铁开通后,让汕尾迈入“深汕半小时”“广汕一小时”生活圈。此外,深汕合作拓展区、汕尾高新区距离小漠国际物流港仅二三十公里。
2023年3月28日,汕尾市委市政府赋予高新区打造成为产业转移“集聚地”、创新驱动“策源地”、深度融湾“先行地”的发展定位。
海丰县出台了《海丰县推进企业投资项目落地便利化实施方案》《海丰生态科技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惠企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全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与珠三角城市相比,海丰工业用地便宜50%~80%,厂房租金便宜60%~80%,工业用水便宜10%~40%,工业用电便宜15%~25%,用工成本节省40%以上。
陆河县围绕“重法治、提效能、优服务、降成本、解难题”,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标深圳将工程建设领域的24个审批流程环节精简压缩至6个环节,积极推行“拿地即开工”“全代办”等,让陆河成为投资的沃土。
陆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大视野方有大格局,大格局方有大作为。汕尾思想解放,以开放的姿态加快产业升级,倒逼深化改革。门越开越大,路越走越宽。开放,打开汕尾人的胸怀和视野,激发出新速度与新激情。
围绕新能源汽车驱动的绿色革命——汕尾已构建“风光水核储”多能互补一体的能源格局,发电装机容量895万千瓦,正规划布局3000多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依托海上风电的天然优势,全力打造国际绿电创新示范基地,海上风电接入总量占全国8%、全省25%。
汕尾高新区比亚迪工业园区。
建设10万—15万吨级深水码头泊位约40个,已纳入珠三角世界级港口集群。华南师范大学、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汕尾技师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汕校区等多所高校可定向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的技术人才。
诚如汕尾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海涛在“品清湖企业沙龙”上所讲:“‘风口’已至、未来可期。热忱欢迎企业家们进一步走进汕尾、投资汕尾,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与汕尾开展合作、一起奔跑,共同推动汕尾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优势产业为主导,汕尾持续发力,加速快跑!
南方+记者 彭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