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晴朗周末,魏凯凯并没有闲暇休息。而是像往常一样,从大鹏湾的港口出发,带领团队登上一艘LNG运输船(LNG即天然气),经过一番细致的巡查后,娴熟地排查好全船的安全隐患。
“我们的职责类似于海上‘交警’,重点是守护海洋安全,防止海上运输作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魏凯凯是中国大亚湾海事局职工,在正在进行的深圳市第十三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暨2023年深圳技能大赛中,以优异成绩夺得“LNG安全管理技能赛项目”第一名。
“在LNG安全管理这一领域中,我们是最早开始做的,也是目前做的最好的。”在魏凯凯和团队的奋力协作下,深圳港LNG安全管理的“三零”(零事故、零人员伤害、零环境破坏)记录已超过6000天。
2004年,湖北襄阳学子魏凯凯考入了武汉理工大学,并在老师推荐下,填报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毕业前夕,因向往深圳改革开放热土,南下深圳,考入中国大亚湾海事局,从事LNG船舶的安全管理。
“2006年,LNG船舶第一次在中国水域出现,便是在深圳大鹏湾。我毕业时,LNG运输船尚属新鲜事物。”魏凯凯坦言,彼时的LNG船舶管理缺乏现成的方法和体系,理论及方法上几乎空白。
魏凯凯果断承担起模式探索之责,利用工作之余做起了研究。“我的个人方向是海上交通的安全监管模式。经过多年实践,从无到有,已逐渐打磨出一套成熟的LNG船舶防台工作方法。”为了便于传播,魏凯凯将自己的方法精简为一套“研、抢、减、压”的口诀,并因此约为企业挽回潜在损失风险超过10亿元。
同时,他对LNG船舶究竟有何潜在隐患也有了深刻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出“LNG船舶安全监管131体系”。“我们的这套体系推动国内首次实现了LNG船舶安全管理的标准化。”魏凯凯说。
如今,在魏凯凯和其团队的奋力协作下,深圳港LNG安全管理“三零”(零事故、零人员伤害、零环境破坏)记录已然超过了6000天大关,而这一记录也成了LNG安全监管“深圳模式”拥有良好可靠性的最好证明。
打造出一流的LNG安全监管模式后,魏凯凯并没有松懈下来。如今,他又研发起了一套“LNG船舶PSC(港口国监督)智能辅助系统”。起初,魏凯凯的想法很简单,他希望牵头打造一套能够帮助检查人员提高效率、减少操作失误的辅助系统。
“港口国监督检查到底怎么查?这是一个专业性极强、难度很大的问题,因为实施检查的具体标准散落在很多国际公约当中,而具体到一艘船上,潜在检查点也非常多。”魏凯凯说,研发过程中,团队把国际公约里天然气船舶检查相关的要求全部梳理了出来,其中包含了1000多个检查项目。汇总起来后,又将这些要求与船上的实物进行了一一对应。
“现在,这是一个很好用的培训工具。能帮助学员更快上手,实现对LNG船舶检查这一高难度工作的高效学习。在实际登船检查时,很好地起到辅助协作作用。”魏凯凯说。
目前,该系统一期工程已通过评审,即将在一线工作中应用。但魏凯凯觉得自己所研发的系统还应变得更智能,实现更大功效。
“我希望将来这套系统能够自动为被检查船生成一个‘船舶画像’。当检查员检查作业时,打开一条船的画像,就能大概知道这条船的情况怎么样。而这套系统也可以同步为我们自动推荐一些检查标准,提示应当在哪些方面针对具体的船舶进行着重检查。”魏凯凯说。
【策划/统筹】张玮
【撰文】王百臻
【海报】文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