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从绿色出发!清远连南探索形成特色“两山”转化模式

广东生态环境
+订阅

10月28日,第十一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在济南开幕,大会上生态环境部命名表彰了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广东7个地区入选。其中,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被命名表彰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房敏 摄

近年来,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创新探索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石漠化修复治理转化经济,集聚优势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建立“生态+农业+文旅”的生态产业支撑体系,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连南特色的“两山”转化模式和典型案例。荒山披绿穷岭生金,守着绿水青山的瑶山群众吃上了“生态饭”,实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

发展从绿色出发

挖掘多元价值

连南着力探索连南特色的“两山”转化新路径,入选广东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出台了《加快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和《山苍子种植补助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探索建立“村-企-户”联营模式,推动“企业+集体”合作,引进市场主体租赁集体林地进行投资经营,出台以工代赈政策引导村民参与,共同推动油茶、山苍子、山桐子规模化发展,全力打造木本油料基地。2023年已完成连片油茶种植5000亩,山苍子、山桐子试种也在推进当中。

莫莉娜 摄

与此同时,连南充分发挥当地“山上种茶、山下养稻、稻间养鱼”的特色优势,打造了稻鱼茶、茶药菌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聚力推进大叶茶、香菇等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建设大湾区优质生态产品输出地,目前,两个园区联农带农2万户、户均增收2.1万元,“连南大叶茶”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并荣获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农产品金奖。

连南还挖掘多元价值,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禀赋,打造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瑶排梯田国家湿地公园、金坑森林康养研学基地等一批“森林+”项目,建设民族特色的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碳普惠项目,完成10.47吨林业碳汇测算,可受益群众达8.5万人。创新推出“美丽乡村贷”“林宝贷”等特色信贷产品,累计发放13.57亿元。推动国储林、水利融资等绿色金融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石漠化土地修复

荒山披绿石成金

连南是广东省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自1999年起,连南结合岩溶地区人地矛盾实际,对接珠三角工矿企业,引导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有计划组织异地生态移民、减轻石漠化土地承载力。结合广东省林业部门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对石山灌木林区域实施封山育林育草、对宜林荒山荒地以及生态移民区耕地积极培育银杏、桑树、金银花等生态经济型产业,强化石漠化区域林草植被修复,引导区域转型绿色发展。

治理石漠化的同时,连南向石头山“挖”黄金,变废为宝,加快区域绿色产业培育,维持岩溶生态系统的良好生态服务功能,实现对全域石漠化土地的有效治理,形成了多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石漠化治理模式,成为了石漠化地区土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的典范。其中,2019年起兴建的连南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是获得国家批准的广东首个国家石漠公园。

莫莉娜 摄

如今,连南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内植被丰茂,生物多样性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41科375属586种,其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香樟,以及枫香、钩锥等古树名木。有脊椎动物5纲27目70科181种,其中有黑鸢、凤头鹰等多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连南石漠化集中分布的三排镇油茶面积,从不足200公顷增长至1800公顷,年产值逾5000万元。站在万山朝王观景台举目远眺,入眼皆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生态峰林。经过持续20多年治理,这片区域3568.5亩石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全县森林面积增至150.7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8%,位居全省第二。

连南县委副书记、县长房志荣表示,下一步,连南将继续扛牢守护粤北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着力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深入推进绿美古树乡村、绿美瑶寨和绿美红色乡村等建设,充分用好生态和民族特色优势,大力开发“生态+”产品,让生态惠民触手可及。

来源/清远日报

整理/广东生态环境微信编辑小组

点击 在看 ,一起助力生态环保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