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月不到超5500万人次观看,短视频农技推广为何出圈?如何持续?

南方+

01:51

01:48

“今天我给大家讲讲龙眼管理技术,很简单,关键就两个字——舍得。”

“霜降过后应该种什么品种的红薯呢?”

“种辣椒防病虫,要把好第一关,这就是培育无病虫的壮苗。”……

连日来,在广东田间地头,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深入果园、菜地、农田、鱼塘、牧场……传授自己积累多年的种养技术和经验,并现场拍摄一个个独具“泥土味”的农技服务短视频,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分享。他们有着共同的身份: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

这些短视频让农户直呼“接地气”“真正解难题”,一时火爆出圈:《糯米糍嫁接荔枝中的“爱马仕”——冰荔》播放量超120万人次;《种红薯,用更少的化肥种出更高的产量和质量》播放103万人次;《红薯起垄机》播放128.4万人次……

这些短视频如此受关注的“流量密码”是什么?与传统的线下农业技术推广相比,短视频、直播等新型农技推广方式有哪些优势?在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短视频、农技直播该如何发挥更大作用?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说起。

喜闻乐见

“泥土味”视频受热捧

短视频账号为“华农徐老师”的徐长宝,1989年从华南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毕业,即到惠州市博罗县杨村华侨柑橘场工作,同时也给附近的果农讲授柑橘种植技术,一干就是30多年。“那时我都是骑自行车或摩托车下乡给果农讲课、培训,一天顶多走几个村,培训几十人上百人。”徐长宝回忆。如今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近期他通过农技短视频获得几十万果农关注学习,不由备受鼓舞。

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是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统筹,通过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科技推广力量,创新农技服务模式,以产业发展和技术需求为导向,组建产业“轻骑兵”队伍,开展全产业链全方位的农技服务。

至今,全省已建设“轻骑兵”人才库,目前入库机构9037个、专家22957人,其中农村乡土专家11287人。

农技人才已组织起来,如何更好发挥“轻骑兵”的技术专长,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使农技推广更创新、更高效、更惠民,这是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一直钻研的课题。

在此背景下,2023年“短视频+农技达人”助力农技推广活动应运而生,该活动于8月30日正式启动。“我们要创新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广东农村乡土专家等农技达人的技术和经验找出来、推出去,从基层来再回归、反哺到基层。”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轻骑兵”工作组成员王莹说。

活动报名阶段启动后,包括农村乡土专家、农村科技特派员、农技员、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农资生产销售与服务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在内的农技“轻骑兵”热情参与。经过组织、遴选、审核,首批共有143名来自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农产品市场营销领域的“轻骑兵”入围。

10月1日,活动正式进入创作发布阶段,谙熟农技知识的入围者纷纷以手机为“新农具”,依农时农需积极创作内容丰富的短视频。他们通过形象化、互动式、现场感的讲解,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学识,推广现代农业技术。

徐长宝在平台推出了一条《柑橘挂葡萄串果的秘诀》的视频,内容紧扣橘农种果高产稳产的迫切需求,针对性地给出促花壮花、环割保果技术要点,并示范操作步骤,通俗易懂,简单实用,一经发出,在各大平台就有约30万的浏览量,“一条短视频就有如此高浏览量,这让更多农户获得了实用的农技服务。”徐长宝感慨。

“短视频如今深入人心,为农业领域技术推广创造条件。而农民喜欢扎根于农村的专家,他们的经验理念出自农村,并且能简单直白地讲出农民搞生产的难处,让农民既能看懂,又能容易学会,很接地气,很受实惠。”王莹说,入围的创作者拍摄的短视频,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农技知识领域实现了“现象级”的传播效应。

截至11月20日,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活动发起的话题#农技轻骑兵#广东农技服务乡村行,累计发布短视频1620条,合计观看人数超5500万次,农民种养殖技术需求咨询互动达3.12万条……

农技达人

凭实操收获“铁粉”

入围此次活动的吴锦雄是广西人,从2008年开始,到广东从事农业种植,一边自己种植果园,一边学习植物营养、土壤与肥料等方面的知识,2016年开始,在湛江种植红薯,自己总结一套:红薯水肥一体化节点施肥技术。

在短视频平台,他取名“雄仔务农”,主要聚焦红薯种植技术,也就是针对红薯种植每个重要的节点,需要如何管理,在种植基地,实地拍摄短视频,讲述如何节省肥料和人工,如何通过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来达到保护土壤还能增产增收的目的,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粉丝”。

来自湛江市遂溪县乐民镇的陈文,自称是“雄仔务农”的“铁粉”,2021年开始种植红薯,但对于种植技术不太了解,去年底,一场霜降,红薯苗被冻坏,“叶面惨不忍睹,损失惨重”。

“很郁闷,都想放弃了。”陈文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了“雄仔务农”讲如何种植红薯的短视频,从如何起垄、选种苗、施肥、用药,直到如何收,红薯种植全流程的技术一应俱全。

“你操作失误了,要适当补充营养,叶面如果过于稀疏脆弱,根本不耐寒。”当在平台互动中,听到“雄仔务农”的建议时,陈文开始试着按照“雄仔务农”讲的技术方法去管理。

“以前不懂得什么时候施肥或施什么肥,真的干到怕。”陈文说,“雄仔务农”短视频讲授了红薯的水肥一体化节点施肥技术,讲得很接地气很实用。

“今年红薯长势很好,春节前后收。”渐渐地,陈文和“雄仔务农”吴锦雄也成了好朋友。“他常来我的基地指导,有了他的技术帮助,我更有信心,目前种了400亩,今年亩产预计约5000斤。”陈文打理着自己的红薯说。

同样来自湛江,从事红薯机械化种植的广东农村乡土专家李志平也是吴锦雄的其中一名“粉丝”,“我是通过短视频平台认识他(吴锦雄)的,每天晚上干完活就看他的视频,他讲得很实在、到位,我们经常线上交流互动。”李志平说。

“利用短视频分享技术视频以来,不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种植户通过预约过来我的基地参观学习。”吴锦雄说,随着粉丝量的增加,已经超过两万人和他产生了问题互动或技术交流。

蓟马打不住怎么办?如何能让番薯更长更漂亮?荔枝什么时候开始控梢?类似这些咨询,屡屡出现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它们也是IP属地为广东的农户频繁搜索的农业技术问题。

今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农技传播在短视频、直播平台的生态及价值创造》报告(下称《报告》)也提出,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也转变为生产能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优质农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元化、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农技知识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降低门槛

惠及大批中小农户

“种红薯脱毒的种苗应该怎么选?”“红薯的条形要长一些漂亮一些,到底是多滴水多滴肥,还是少滴水少滴肥?”……这段时间是精通红薯种植管理技术的吴锦雄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他会线上线下收集种植户反映最多的问题,结合当前红薯经常碰到的种植难题,策划视频主题,深入红薯种植基地,现场拍摄、现场教学。

今年3月,吴锦雄通过抖音平台发布了自己第一个农技服务的视频,当时只是简单地讲解红薯种植的一些知识,播放量竟然达到8万多,“线下同时给8万人讲解红薯种植的技术,很难做到,而小小的短视频却轻松实现了”。

传播范围广,这正是短视频或直播推广农技的一大优势。正如上述《报告》所提出,在传播机制的限制下,传统的线下农技传播效率较低,很难惠及大部分的中小农户,而短视频、直播平台上农技内容的触达范围广阔,可大范围服务农户群体。

尽管如此,刚开始拍短视频时,吴锦雄也遇到了困惑甚至质疑,但是吴锦雄试着用平常心去面对:“我觉得需要我们技术的人,始终需要,对于那些认为种植就是靠天吃饭的人,解释再多也没用,所以不再纠结。”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技术讲得更好。”吴锦雄说,他始终坚持自己出镜,在田间地头声情并茂分享技术,把一个个细节讲清、讲透,“很多种植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现在很多的‘粉丝’,每天追着看我有没有更新视频。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如今,吴锦雄拍摄短视频已驾轻就熟,他还计划把连日来推出的与种红薯有关的视频,按照它的生长顺序,制作成一个合集,为种植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事实上,短视频的确降低了农技推广的参与门槛,使更多像吴锦雄一样有经验的乡土专家、农技达人等参与到农技推广中来,同时推动农技推广的参与主体更加多元,提供的农技知识和技术也更为丰富、实用。

如广州摇钱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就针对广东特色果树、蔬菜、水稻等作物,先后孵化了《摇钱树张博士》《华农徐老师》《荔枝龙眼专家潘老师》《香蕉专家许老师》等10个短视频账号。截至2023年10月,公司推出的线上农技课堂、行业资讯等短视频,共计超5000条,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发布,总点击量过1亿人次。

据王莹介绍,“短视频+农技达人”活动开办首月以来,活动吸引了张业光、岳学军、补建华、郑桂林及“兰姐冰荔”“雄仔务农”等全省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农技达人、行业知名带头“土专家”参与,持续几个月的创作,很多达人们基本可以产出整个产业的技术服务指导全集,在全省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应时应景

契合当前生产实际

短视频、直播在农技推广中的应用给行业带来哪些改变?对此,《报告》提到,短视频、直播在农技推广中的应用不断增加,正在助推现有的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同时,农技内容的创作者和使用者也在应用过程中持续迭代更新,不断创设出新的技术推广模式和价值收益机制。

在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岳学军看来,将短视频、直播应用在农技推广中,可以吸引更多青年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它让年轻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做农业,并且促使他们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从被动变成主动,从而推动了乡村人才振兴。”

如何让短视频、直播在农技推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助推“百千万工程”?王莹认为,首先需要给各位农技达人“赋能”。

他以“短视频+农技达人”助力农技推广活动为例介绍说,广东农技“轻骑兵”工作组精心组织,联合“抖音三农”举办“创作者短视频应用技能训练营”,培育、扶持更多优质专业的农技创作者。训练营采用“直播公开课”的形式授课,邀请行业专家讲解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加强农技推广,以更好地为产业服务;分析农业技术类账号打造要点,帮助创作者掌握短视频平台功能机制,熟练农技短视频拍摄制作手法,激发更多创作热情。

目前,已举办六期培训班。“培训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从拍摄技巧到话语的表达方式都有很大提高。”参与培训的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乐昌市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潘国平说。

其次,短视频、直播农技推广行业也需要规范。王莹介绍,广东农技“轻骑兵”活动发起之时,全省筛选审核确认最终的优质达人,加强作品技术规范与质量把关,活动启动伊始,聚拢引导农技达人“轻骑兵”传播农技时形成宣传合力。拍摄视频时,大家统一着广东农技“轻骑兵”红马甲,展现农技人风采;发布的短视频,全部标题均带上话题#农技轻骑兵#广东农技服务乡村行,视频画面统一添加专属logo,构建起农技达人“轻骑兵”传播阵地和知识库;创作内容范围限于品种、技术、装备、农产品营销和种养植理念。

岳学军建议,未来,利用短视频、直播平台进行农技推广时,要规范平台大环境,倡导实名认证,存在误导的不良账号要严加处理。同时,依托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这样具有公信力的单位来组织和打造平台,如农技“轻骑兵”的大舞台,创新组织形式,凝聚农技达人,整合技术、人才等资源,集中展现也更有利于传播。另外,要培养和提高农业从业者个人的技能提升和账号运营能力,培育农技传播短视频带头人,以示范典型强化引领,同时,要以产业振兴为核心抓手,以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应时应季,契合当前的生产实际。

【统筹】彭琳 钟展锋

【撰文】南方+记者 黄进 彭琳

编辑 周煦钊 彭奕菲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