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特稿|睡莲花开【党建引领蓬恩教育均衡发展(上)】

南方+ 记者

蓬江区潮连中心学校的小池塘里,常务副校长郑小华种下的睡莲花开了。

小池塘不远处的宿舍楼三楼,是郑小华的办公室。刚忙完校运会的闭幕式,郑小华挤出时间,和微信上恩平的教师好友交流:“我们应该再仔细梳理学校的优势,找到不足。”“课题研究还可以再结合教学实际,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为推动区域平衡发展,蓬江区以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江门市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2022年5月,一批蓬江党员教师带头示范,把丰富的经验带到恩平,与当地的教师相互学习借鉴,拥有近20年党龄的郑小华就是其中的一分子。

在恩平一中大槐校区挂职副校长的一年间,郑小华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常规教学管理,推动教师深入参与教科研活动,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我见证了江门东西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也锻炼了个人能力,延伸了工作触角,开阔了视野。”郑小华说。

郑小华在工作。南方+ 杨兴乐 拍摄

郑小华在工作。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学校的大“管家”

在恩平一中大槐校区,郑小华的办公室就位于教学楼一楼。这里是学校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办公室里,有下课后围住郑小华问问题的学生,有慕名而来想“拜师学艺”的年轻教师,有关心郑小华生活情况的领导同事……热闹过后,郑小华往往要工作到深夜。但这种工作状态,他甘之如饴。

“组织安排我们到恩平挂职学习,就是想推动蓬恩两地教育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相互学习借鉴好的做法和经验,实现共同提升。”挂职期间,在上级部门支持下,郑小华在恩平一中大槐校区举办首场“蓬恩教育对话”活动,邀请广东省彭宏名校长工作室、江门市吴俭开名校长工作室等团队入校交流探讨,组织江门市怡福中学、陈白沙中学、实验中学等名师团队来学校开展教学交流。

借助江门市东西部合作集团化办学契机,郑小华还积极与蓬江区怡福中学跨区域对接协作,致力薄弱学校的创新改革。现在大槐中学不仅加入蓬江区怡福教育集团,还通过改革变制,升级为恩平一中大槐校区,内外兼修,提升教育品质。“集团化办学,可以带大带强大槐的办学品质,为大槐学子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郑小华说。

除了推动学校办学品质提升,挂职期间,郑小华还是学校的“大管家”。2022年第9号台风“马鞍”登陆的前一天,刚一结束在南方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的江门市校长培训班后,郑小华顾不上休整片刻,就连夜马不停蹄驱车100多公里赶回恩平一中大槐校区,和其他同事一起回校值班,守护校园的安全。“校园安全不能松懈,再奔波再累也要守好这个‘家’。”郑小华说。

郑小华(左三)与同事讨论工作。受访者供图

郑小华(左三)与同事讨论工作。受访者供图

恩平一中大槐校区的同事也是郑小华的“家人”。“他总是把大家的事都当成自己的事情,用心用情为大家解决困难。”恩平一中大槐校区副校长钟强辉说。有一次,学校一位老师的儿子因早产出现危险,情况危急。郑小华知道后,马上帮忙联系江门三甲医院的医疗专家,帮助其儿子转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医院治疗,最终孩子脱离危险。

学生的好“园丁”

“蓬江潮连碧水悠悠,恩平大槐长风浩荡。庆幸我如一粒种子,被悠悠西江水所滋养,被柔柔大槐风揽入怀。”到恩平挂职后,郑小华写下自己最真挚的感受。“我的使命就是为恩平的乡村学校多作贡献,为大槐校区的孩子们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郑小华(左一)与学生。受访者供图

郑小华(左一)与学生。受访者供图

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郑小华总是能够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夕,郑小华为恩平一中大槐校区七(2)班的48名学生准备了一份私人定制的礼物——一张张手写的手工书签。书签背面是潮连中心学校里自己亲手种下的睡莲花,正面是郑小华手写的对孩子们的期待:“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一笔又一画,一笺又一笺,满含对孩子们的美好愿景。

郑小华写给学生的书签。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第二天,看到孩子们拿到书签时惊喜的笑脸,听到孩子们一声声“老师您好”,郑小华说,那一刻,书写到深夜的疲倦烟消云散了。

孩子们就像小池塘里含苞待放的睡莲花,郑小华呵护着小花苞的成长,静待着他们的精彩绽放。上课之外,郑小华和同事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定期上门去看望辖区里的学龄残疾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给他们传授知识,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得知学校缺体育老师时,郑小华毫不犹豫地承担了三个班的体育课。“我们的体育是数学老师教的!”在孩子们骄傲的笑称中,郑小华教他们喊口号、蹲马步、练军姿,强身健体……

在恩平,部分留守儿童因家庭原因学业落后。对此,蓬江、恩平两地教育部门主动对接,探索实行“双家长制”精准育人模式,针对特殊学生群体,配给一名党员教师作为“党员家长”,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郑小华也是一位党员家长。除了在课堂上给予困难学生更多关注和鼓励,郑小华还经常组织上门家访,指导学生课后作业,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难题。“每一次的家访,他从不缺席。”钟强辉回忆。

尽管今年5月份已经回到潮连中心学校任教,郑小华还和恩平的学生保持着联系。在微信的备注分组里,他亲切地把这些孩子叫做“大槐娃”,为他们指导功课,解答疑惑。

教师的引路人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性保障。恩平一中大槐校区年轻教师较少,教育教学方法相对比较传统。

结合校区实际,郑小华将教师的专业水平作为重要抓手,努力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他先后组织开展校级教师公开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师复习研讨课、新上岗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课共50节,让教师们在岗位“练兵”,在备课、磨课、听课的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

郑小华还在全校推行“学案教学,小组学习”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常规教学管理,重点加强“推门听课”“作业管理”“集体备课”和“考试改革”“师生导师制”等方面的改革和管理,组织举行各年级学科学法指导讲座及学生干部管理班级工作会,让创新与教研能力并行、探索与实践能力共生。

学校想要发展好,教师队伍的“造血”和“活血”能力必须提升,培养本土名师势在必行。他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推动教师深入参与教科研活动;抓住“青蓝工程”“名师评选”等活动契机,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和名师培养机制。令人欣喜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恩平一中大槐校区六大教研组共有10个课题申报恩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7个成功立项,占恩平市初中立项课题的六分之一。

“他是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想法的引路人,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恩平市冯如小学(大槐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永锋说,在郑小华的指导下,冯如小学(大槐分校)建立了党建工作室,推进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辐射周边学校,目前已成为恩平教育党建的其中一个品牌。

郑小华种的睡莲花。 南方+记者 戴惠甜 摄

郑小华种的睡莲花。 南方+记者 戴惠甜 摄

在郑小华看来,恩平的乡村学校底蕴文化深厚发展潜力巨大,就像含苞待放的睡莲花,只要稍加引导和浇灌,必将能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他相信,借助“百千万工程”契机,“蓬江—恩平”教育就像池塘里盛开的睡莲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定将花开校园、香飘侨乡。

南方+记者 戴惠甜

◎相关阅读

好学校成长记|党建引领蓬恩教育均衡发展(中)

让优质均衡教育在侨乡闪光|党建引领蓬恩教育均衡发展(下)

编辑 梁洁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