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东莞,大地藏金,稻穗金黄。近日,东莞多地水稻迎来丰收,金色稻浪铺满大地,动人美景引人停留,不少市民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美图。
恰逢周末,东城周屋稻田游人如织。李家威 摄
收割机来回穿梭在田野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簇簇稻穗卷入收割机中,田间地头尽显一派繁忙景象,忙碌又喜悦的丰收美景画卷徐徐展开。
在东莞首批水稻高产示范区东城周屋稻田,农户正在用机器收割水稻。何绮莹 摄
高埗卢溪村百亩晚造水稻喜迎丰收,农民笑开颜。李淦斌 摄
在高埗镇卢溪村,210亩稻田褪去青涩,披上了金黄的外衣,收割机穿梭在田间“唱”着丰年,农民李成球说,今年亩产约800斤,收割后将种植其他农作物。
高埗镇卢溪村210亩晚造水稻丰收。李淦斌 摄
在高埗镇卢溪村,农户正在用机器收割水稻。李淦斌 摄
在东坑稻田儿童公园,田间一片金黄,稻穗颗粒饱满,微风轻拂掀起稻浪,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香味,田边的格桑花以绚丽的色彩点缀着金黄,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游玩采风,尽享田园风光。
在东坑稻田儿童公园,大片的格桑花与金黄的稻田相映成趣。图源东坑农业园
市民畅游在东坑稻田儿童公园中。李蔚麟 摄
当镜头转移到“网红”东城周屋稻田,天光云影与金黄稻田相遇,是城市里的秋日风情。漫步田间穿过被压弯了的稻穗,置身稻海之中,恍如一幅诗意田园画。市民黎女士趁着周末和家人们来到稻田打卡,拍下不少美照,她感慨道:“满目的金黄与蓝天交织在一起,让人惬意又闲适,稻田里有人来往,总显得格外高兴。”
市民漫步在田间拍照打卡。李家威 摄
不为人所知的是,东城周屋稻田还是东莞首批水稻高产示范区之一。
今年以来,东莞启动粮食高产示范创建工作,通过打造粮食高产“窗口田”,示范带动全市粮食平衡增产,先后在麻涌、东城、厚街3个镇街各建设1个水稻高产示范区,按照“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综合配套的技术要求,重点推广适宜东莞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
东莞首批水稻高产示范区东城周屋稻田。李家威 摄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近年来,东莞市农业农村部门不断加强水稻等粮食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力度。2023年,东莞市农科中心从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州市农科院、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企业引进水稻粮食新品种(组合)90个,在市农科中心麻涌基地及东城、高埗、洪梅、厚街等镇街设立试验示范点,开展早、晚造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
田间金黄的稻穗。李家威 摄
其中,从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新品种组合65个,通过早、晚造两造多点试验,初步筛选出华航香银针、华航51号、华航81号等多个适合东莞种植利用的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
适合东莞种植的优质新品种华航香银针。何绮莹 摄
同时,在2023年6月,市农科中心与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署了《关于合作共建植物航天育种联合创新中心的框架协议》,在东莞共建“植物航天育种联合创新中心”,推进“生物育种”与“空天科技”的深度融合,突破东莞现代种业关键技术滞后等“卡脖子”问题,实现创新核心技术、培育重大成果以及促进“三产”融合。
端牢“饭碗”,引进“芯片”,一组数据更能展现东莞的农民丰收的喜悦。数据显示,上半年3个水稻高产示范区测产平均亩产426.3公斤/亩,均达到高产创建攻关目标。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市早稻平均亩产383.2公斤/亩,同比增加1.9%。
东城周屋稻田。李家威 摄
未来,东莞将把育种技术创新、引进示范推广和强化种业监管作为都市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快搭建种业科研创新平台,力争突破一批育种关键技术、培育一批特色品种,以种业创新赋能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策划】戴双城
【撰文】何绮莹 施美 张珊珊 韦基礼
【摄影】李家威 何绮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