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菌移植、细胞免疫治疗,广东专家探索糖尿病新疗法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用粪菌移植的方法能防治糖尿病?11月17日至18日,在第七届羊城糖尿病与肥胖论坛暨医工结合—代谢病防治前沿学术会议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称“中山三院”)副院长、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陈燕铭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她透露,团队正在研发帮助肥胖人群防治糖尿病的纳米材料药物,此外,通过中西医结合对部分肥胖人群有显著的减重效果。

在与会专家看来,推进医工结合,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段对现有医疗技术进行改进,探索多学科联合的诊疗新模式,有利于解决现阶段的糖尿病与肥胖难题。

正在开发糖尿病防治纳米材料药物

去年5月,陈燕铭团队在免疫学领域高水平国际期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上发表研究成果,阐释了肥胖演变为糖尿病的可能机制。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是单纯性肥胖进展为糖尿病的重要“幕后推手”。

研究称,肥胖增加了患者的肠道通透性,让某些“有害”细菌或物质穿过肠道上皮进行移位,形成“肠漏症”,引发机体低度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最终诱发糖尿病。

在18日论坛现场,陈燕铭表示,此前这一研究为肥胖相关的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干预方案,例如,可以采用粪菌移植的方法,将健康人粪便中的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起到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

陈燕铭透露,目前,研究团队正在摸索用细胞免疫的方法,改变炎症反应,调整免疫紊乱,进而治疗糖尿病。

不过,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开发相关药物仍有一定难度。“我们需要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段对现有医疗技术进行改进。”陈燕铭称,其团队目前仍处于攻坚克难的阶段,正在尝试医工结合的思路,开发用于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漏的纳米材料药物。

调节肠道菌群能帮助肥胖人群防治糖尿病,并不意味着能够逆转糖尿病。陈燕铭表示,调节肠道菌群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且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复杂,可能引发并发症,仅通过调整肠道的菌群逆转糖尿病有一定难度。“不过,毋庸置疑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让我们肠道的菌群处于一个健康的环境状态,有利于身体健康。”她说。

“清脂方”帮助中青年治疗肥胖症

“内分泌学科正在探索一条诊疗新路子。”论坛上,陈燕铭表示,面对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疾病,内分泌学科正在推广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方式。

以中山三院为例,医院由内分泌学科牵头,整合营养科、康复科、精神心理科、中医针灸科及胃肠外科等多学科优势资源,建立了减重医学中心、甲状腺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等,有效提高了学科诊疗水平。

其中,减重医学中心采用3+N的模式,即以饮食、运动和心理干预为主,再选择药物治疗、中医针灸或者手术等 “N”个手段综合治疗,较好地解决了肥胖的综合管理问题。

陈燕铭提到,减重医学中心自主研发了治疗肥胖症的“清脂方”,面向20~40岁的中青年群体,可根据不同类型肥胖症患者,开出不同的处方药物。

“当肥胖症患者出现了睡眠障碍、口干舌燥或出虚汗等情况时,我们采用中医的针灸等治疗方法,再结合西药进行综合治疗。”陈燕铭说,“清脂方”对胃火炽盛型等肥胖患者有显著的减重效果。

在论坛闭幕式上,陈燕铭说:“未来,我们将着力提高临床医生对糖尿病与肥胖症的综合管理理念与诊疗能力。”

南方+见习记者 吴雅楠 记者 卞德龙

编辑 钟金秀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