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美美术馆现有藏品已超2万件,它们出自谁之手?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今年是广州美术学院建校70周年。11月18日,“艺越70年——广州美术学院典藏特展”在广美美术馆(昌岗校区)正式开幕,展示学校多年来系统收藏、保存的美术创作与教育成果,将持续开放至2023年12月24日。

此次展览是广美美术馆首次从典藏机制及其藏品研究的角度来对馆藏作品进行系统展示,将不同时期师生们在教学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及对学校教学发展有促进作用的作品进行集中展出。

藏品是立馆之本,广美美术馆现有藏品已达2万余件。

“广美美术馆的藏品主体主要来源于名家和教师捐赠以及历年来留校的优秀学生作品,已逐渐形成具有华南地域特色的体系,使我们能够用自身的馆藏讲述广美的教育发展史,甚至是华南现代高等美术教育演进的情况。”广美党委书记谢昌晶说。

大学美术馆及其所珍藏的艺术作品日益成为学院教学、学术研究、美术鉴赏和社会美育共享的重要文化资源。

广美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陈晓阳介绍,建校初期,学校购藏了一批作为教学、临摹用途的明清书画作品,以及大批潮绣和潮州木雕等民间工艺品,成为学校美术馆特色藏品中的重要组成。

“多年来,广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美术工作者,他们或担任学院的主要领导或教学骨干,或成为岭南地区艺坛中引人注目的中坚力量,他们对教育事业都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谢昌晶说,师生和校友对学校的作品捐赠计划予以热烈回应,这些作品进一步充实、补充学校美术馆馆藏,对教学、创作和科研具有积极作用。

近年,广美图书馆在整理旧藏的过程中,还转交了两批较为特殊的藏品给美术馆——抗战前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的木刻作品234件、1946年至1949年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巡展之作,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有识之士,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新兴木刻运动的重要见证。

“这些不同途径来源和不同品类的藏品构成了我馆的典藏特色,也为进一步的藏品及区域美术史研究创造可能。”陈晓阳说,广美美术馆正着手组织编撰藏品图录、馆藏研究文集及画册的出版工作,将更好地发挥大学美术馆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资源优势,为更多学术研究力量参与到藏品的研究、活化和保护工作中创造条件。

“艺越70年——广州美术学院典藏特展”现场部分作品>>

《武汉长江大桥施工》,王道源,1953。作者系湖南常德人,1953年起随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迁往武汉,任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是广州美术学院油画教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武汉长江大桥施工》,王道源,1953。作者系湖南常德人,1953年起随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迁往武汉,任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是广州美术学院油画教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夏至 房子里的朋友》,范勃,1995。作者系天津人,199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夏至 房子里的朋友》,范勃,1995。作者系天津人,199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岭南风情扇面》,刘书民,1988。作者系河南洛阳人,196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1982年获广州美术学院硕士学位并留院任教,国画系教授。

《岭南风情扇面》,刘书民,1988。作者系河南洛阳人,196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1982年获广州美术学院硕士学位并留院任教,国画系教授。

《山水》,卢振寰。作者系广东博罗人,1959年始为广州美术学院兼课教师,1960年正式被调至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

《山水》,卢振寰。作者系广东博罗人,1959年始为广州美术学院兼课教师,1960年正式被调至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

《还是花》,杨诘苍,1982。作者系广东佛山人,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

《还是花》,杨诘苍,1982。作者系广东佛山人,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

【文字】南方+记者 姚昱旸 实习生 王以诺 通讯员 江粤军 袁梦婷

【摄影】南方+记者 许舒智 实习生 盛然

编辑 王露纯 何雪峰
校对 刘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