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宝鉴 | 酱油吃多了会生“䵟(gǎn)䵴(zèng)”?“䵟䵴”是什么?

广东省中医院
+订阅

医学指导:

林毅,第四届国医大师,首届全国名中医,桂派中医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创始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乳腺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两次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乳腺病学术发展杰出贡献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主编专著7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研发上市中药创新药1种。

出诊时间:

周一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西区5楼特需门诊

周二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门诊5楼乳腺科

周三、周五、周六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门诊2楼乳腺科

开栏语

【杏林宝鉴】乳房健康不仅仅是美,是爱,更是生命的源泉。乳房是伟大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呵护乳房,关爱女性不仅仅是医学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宣岐黄之道,传杏林之义,从名家医案、专方妙法到养生保健、乳病科普,向你娓娓道来。

众所周知,小孩吃饭最喜欢的配料是酱油(误)。

于是,有些长辈为了规劝小孩不要吃那么多酱油,会说:“酱油吃多了可是会生䵟䵴的喔。”

懵圈的小孩虽然不知道䵟䵴是什么意思,但听语气可能也会觉得是一个了不起的副作用。

加上“䵟䵴”的读音在一些语系中,跟“干蒸”还挺像……于是吃酱油,就莫名地跟——“一颗很厉害的干蒸”联系起来了。

那么,这颗“很厉害的干蒸”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吃酱油会得“䵟䵴”?

有什么解救办法吗?

䵟,和䵴,在《康熙字典》里,有着相同的意思,都是指“面有黑气”。在一些古代医书中,“䵟䵴”也会被写作“皯䵴”“皯暗”,都是指面部发黑的一类病症。相当于现代所说的黄褐斑等与面部黑色素沉着相关的疾病。

而所谓“吃酱油会生䵟䵴”,恐怕是单纯看到酱油的黑色,联想到脸上的黑色素沉着而已。

实际上酱油里的焦糖色素,与皮肤黑色素毫无关联。

而比起黑色素沉着,更加应引起重视的是,酱油中盐含量高,吃多了容易损伤胃粘膜,增加肾脏负担,增加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既然与酱油无关,“䵟䵴”又是怎么来的呢?

先秦时期,《列子·黄帝》里就讲了一个跟“䵟䵴”有关的故事:

相传黄帝即位15年以后,天下百姓很拥戴他。黄帝十分高兴,开始注重保养身体,每天吃好吃的,听歌看舞,然而却弄得皮肤“皯黣”,精神恍惚。

黄帝终究是个明君,他担心天下得不到治理,于是又励精图治,鞠躬尽瘁。这样过了好久,也同样落得皮肤“皯黣”,精神恍惚。

后来黄帝幡然醒悟,无为而治,由是天下大治。

不得不说,故事中的黄帝简直是“Work Hard, Play Hard”文化的远古代表。虽然《列子》是宣扬“无为而治”的道家代表作,故事的真实性存疑,但仍然解释了“䵟䵴”的其中两种病因病机:尊荣人痰湿内蕴,思虑过度肝气郁结。

成书于隋代、被认为是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的《诸病源候论·面皯䵴候》也指出:“此由风邪客于皮肤,痰饮渍于腑脏,故生皯䵴。养生方云:饱食而坐,不行步,有所作务,不但无益,乃使人得积聚不消之病,及手足痹,面目黧皯。”这里是说,“䵟䵴”的发病,多由于吃得饱、运动少引发痰湿内生,加上外邪侵袭皮肤,引发面部黧黑。

此外,在五行藏象之中,心其华在面,皮肤疾病与肺相关,黑色病变与肾相关。所以总的来说,“䵟䵴”的发病与五脏都有关系。

古人跟现代人一样爱美,因此对于脸上长黑斑这事,自然也要想方设法地解决。

总体而言,中医治疗“䵟䵴”有几大特点:

一、形神兼备

就是不只关注外在的美白,还要有神气、有精气,白里也要透红。而精神的调养,往往与中气、元气、肾精相关。因此中医美容,尤其注重补肾健脾。

二、整体辨证

把人作为整体来看待。面部的症状,是人体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只针对面部,而是关注人整体的证候、体质,标本兼治。

三、内外并治

不仅使用局部外用药物,还通过药物内服、针灸、食疗、导引、推拿等方式合而治之。除了辨证施治的药物以外,常搭配选用:

1.祛风解表药

《诸病源候论》指出,面部黑斑与风邪相关;头面部在人体中属于上部,祛风之药药性轻灵,更容易到达头面,因此常配合祛风。常用药物如:防风、白芷、皂角刺、细辛、羌活、独活等。

2.白色药

以白美白,可能是古代中医的朴素认识。白色在藏象中属肺金,肺主皮毛,白色与皮肤状况相关。常用药物如:白芷、茯苓、白蔹、白芨、天花粉、白蒺藜、杏仁、当归等。

3.辛香走窜药

可条畅气机、运脾化湿、行气活血,对于素有肝郁气滞,或脾胃湿滞者,有一定功效。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许多辛香走窜药味可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有助于提高外用药物药效。常用药物如:甘松、丁香、檀香、麝香等。

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要征询医师的指导意见。

本期供稿

司徒红林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二级教授。国医大师林毅教授首批学术经验继承人。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首批科学传播专家,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研习导师。主编专著4部、副主编5部,获省部级等各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首届羊城好医生”,入选第二批“岭南名医”。

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门诊5楼乳腺科

周三、周五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门诊2楼乳腺科

周四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西区5楼特需门诊

周四夜诊: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研修楼10楼乳腺诊疗中心

文灼彬

住院医师,林毅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秘书。跟师国医大师林毅教授、首届全国名中医刘茂才教授,公派韩国东义大学韩医学院交流,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参编专著3部,获授权专利4项。

出诊时间:

周四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研修楼10楼乳腺诊疗中心

周五下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门诊2楼乳腺科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