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沙湾,是有着800年历史的岭南古镇,人文与自然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历史文化底蕴积淀深厚,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
沙湾先后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小城镇示范点、中国龙狮之乡、中国鱼灯艺术之乡、中国文化旅游名镇、中国兰花名镇等荣誉称号。
沙湾是广东音乐发源地,也是开展粤乐文化活动最活跃、保存音乐历史遗迹最丰富的地区,有广东音乐发源地旧址三稔厅、粤乐先师的诞生活动地车陂街及何少霞故居、惠岩祠等,曾产生历经数代、创奏兼擅、人众艺高的粤乐群体及以何博众、“何氏三杰”(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为代表的粤乐先师,流传有《雨打芭蕉》《赛龙夺锦》《饿马摇铃》等一大批广东音乐经典名曲,对广东音乐乐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沙湾何氏广东音乐风格清新飘逸,委婉柔和,节奏潇洒,乐句轻快,用音律构成诗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有“典雅派”和“意境音乐”之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百余年来深受国人所喜爱。
保护与传承
沙湾街一直高度重视广东音乐的传承、传播和发展。2013年,通过积极开展大量的保护、传承工作和不断的努力,“沙湾何氏广东音乐”被列入第五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代表性传承人6名,恒常开展活动的私伙局群众音乐团体近8个,多所学校成立了少年民乐队,建立了“一校一品”艺术课堂培养新秀,形成老、中、青、少四级传承梯队,活动覆盖面广。
研究与推广
多年来,沙湾街不断加大对广东音乐的文化研究与推广力度,先后多次举办了专题研讨会、音乐会等大型活动,激发民间资深乐人的创作热情,积极鼓励创作和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创研氛围并提高了作品的水平,先后制作并出版了《何氏三杰广东音乐精品集》《粤韵新风——新创广东音乐集》等CD曲盘和《粤乐寻源·辨踪》《沙湾何氏与广东音乐》等研究著作,及小说《赛龙夺锦》等以广东音乐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广东音乐文化品牌
沙湾街积极配合番禺区打造“珠水金声 粤韵乐乡”广东音乐文化品牌,目前已举办同气连枝·“弦歌不绝”沙湾粤乐交流分享会、沙湾广东音乐地铁行、“广东音乐大讲堂——粤乐寻源”“珠水金声 粤韵乐乡”沙湾广东音乐大赏等多个广东音乐品牌活动,提供粤乐传承展示推广平台。更借“文旅融合”“非遗进社区、进景区”等项目,在沙湾古镇旅游景区的“广东音乐馆”内建立了演艺平台,每周悉心组织和安排了各民间音乐社团和私伙局开展业余演出,并不时协同举办“广东音乐研学游”,开设广东音乐非遗公益培训班等活动。
从社会接受程度看,各团体业余爱好者们得到了较好的场所、设备使用和演出机会,不仅是自娱自乐,还为广大群众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和免费欣赏的享受,每逢假日或旅游旺季常座无虚席。由此,沙湾的粤乐氛围日益浓厚,群众文化的社会效益愈加显著。
广东音乐进校园
多年来,沙湾街一直重视粤乐的传承教育,依托街内各学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以“一校一品”的形式在青少年中普及、传承本土特色民间文化,把非遗文化分设为校园艺术教育的品牌课程;举办“传承沙湾非遗·传播家乡文化”非遗进校园系列文化活动,通过原创非遗童谣、视频演讲展演、绘画手抄报、讲古、展览等形式,积极培养青少年的传承保护意识,提高对地区文化的认知和素质修养。
多所学校每年都选拔有兴趣、有资质的学生参加校园民乐队,使之成为年青一代的粤乐承传团体,营造良好的学习与演艺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粤乐活动的兴趣,为广东音乐的发展储备人才,让音乐在教育中不断传承。
2023年,沙湾西村育才小学以“广东音乐”项目入选第一届广州“非遗在校园”十大优秀案例。
广东音乐不仅是广府地区的特色文化、岭南民间音乐的独特“名片”,还早已流行于内地和海外华人聚居的各个地区,一直以来,是海外华人寄托思乡之情、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感情纽带,影响深远。
从2000年起,沙湾凭借“广东音乐”项目首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至今20余年间一直得到国家的充分肯定,每届评审膺此殊荣,有力提升了地方文化的内涵与影响力,也让这张地方文化名片更加亮丽。
今后,在不断推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和大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将使广东音乐这一具有鲜明岭南地域特色和独特风格的乐种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文字】南方+记者 钟晓宇
【摄影】南方+记者 吴伟洪
通讯员 沙湾街文化体育旅游服务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