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激荡吴川满城活力

南方日报

打开手机,通过智能地图即可发现隐藏在城市中的美食宝藏;一键确认,即可让上万只鸡享住恒温室、吃上营养餐、喝上干净水;在国联水产生产车间,机器生产线正根据鱼片重量自动分拣、全自动剥虾机有序工作,智能化让生产效率大大提升;足不出户也能办理绝大多数以往需在前台办理的政务……

曾经依赖大量的时间与人力才能完成的事情,如今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与广泛应用,终于可以轻松快速完成。

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指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近年来,吴川“智造”深入千行百业,数字化、智慧化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去年,吴川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启动,全面升级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立新型智慧城市治理新模式。项目投资规模约4.23亿元,预计明年6月可投入运营。

数字化治理

一网统管让城市管理更智慧

站在吴川市博物馆门前广场,一面安装着超大显示屏的白色墙体格外引人注目,这个装修崭新的地方就是吴川市新型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将成为吴川“城市大脑”。

吴川市新型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已竣工。麦思容 摄

“目前整体平台已经开发好了,还在进行系统调试和对接,预计明年6月可投入运营。”近日,记者从吴川市政数局获悉,总投资额超4亿元的吴川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自去年6月动工以来,获得重大进展,位于吴川市博物馆的吴川市新型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已完成建设。

吴川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以“智慧吴川”建设为基础,一方面,对城市基础设施、市政管理、城市防汛、城市应急和社区服务等部门业务进行统筹规划和深化、拓展;另一方面,实现对全市人口、经济、工业、地理空间、市民服务、城市管理、政府治理等城市运行领域进行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融合,涉及交通运输、应急、城管、环保、卫生、水利、农业等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对内覆盖吴川市的政府部门、行业单位、企业和市民,对外向全市、全省进行信息辐射和提供数据服务。

目前,吴川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整体平台已经完成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一代基础设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基础支撑平台和智慧城市创新应用、标准规范建设、安全设计与安全服务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涉及“一网统管”、大数据、物联网、视频共享、融合通信等基础平台,以及智慧教育、智慧应急、智慧安防等12个专题应用。

其中,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城市指挥中心、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平台以及相关的智能化系统和网络基础设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包括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信用信息库等综合基础数据库以及人民生活库、城市治理库、政务数据库等与分析主题相关的专题数据库建设。

在基础支撑平台建设方面,囊括了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区块链平台、视频共享服务平台、城市大数据平台、物联网统一管理平台、融合通信平台和人工智能平台及应用支撑体系建设,届时将支撑各行业、系统有效运行及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在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建设方面,吴川以需求为导向,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按照强化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的思路,重点开展民生服务、城市治理、生态宜居、产业发展4类智能化创新应用。其中,民生服务类应用包括智慧乡村、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内容;城市治理类应用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安防、智慧应急等内容;生态宜居类应用包括智慧环保、智慧水务等内容;产业发展类应用包括智慧产业、智慧文旅等内容。

吴川标准规范建设智慧城市,根据信息化建设需要,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有关信息化建设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并组织人力对收集的标准信息进行整理、研究,建立与国内外技术和管理标准发展基本同步的标准数据库,建立智慧吴川标准体系。

数字化办事

政务服务升级 让群众少跑腿

“以前办税还要去窗口排队,现在有自助办税终端,简单快捷多了。而且还有许多业务足不出户即可借助微信‘粤税通’小程序来完成办理,为纳税人提供了极大便利。”在吴川经营塑料鞋厂的杨先生说。

去年,吴川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对办税服务厅进行了升级改造,在自助办税区设置了自助办税终端办理和外网电脑办理两种自助办税模式,为纳税人带来“线上线下互补、前台后台贯通、方便快捷高效”的办税新体验,有效改变以往前后台人员轮流审批电局业务、业务处理混杂、工作效率落后的情况。

走进吴川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可见7台自助办税终端有序摆放。借助自助办税终端,纳税人仅需通过刷二代身份证或提供手机验证码,即以实现增值税专用发票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领用(三联)、增值税普通发票领用(二联)、增值税普通发票领用(五联)、发票作废、发票红冲、纳税信用级别结果查询、开具税收完税证明、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费缴纳及凭证打印、车辆购置税缴纳等常用功能,减少纳税人办税时间,提质增效税费业务。

此外,还有8台外网电脑供纳税人使用,纳税人可通过外网电脑登录广东省电子税务局实现发票使用、各税费种类申报与缴纳、税收减免、证明开具、退税办理、税务行政许可、核定办理、纳税信用、救济事项等功能。

依托远程可视化办税平台,纳税人还可足不出户办理绝大多数需要在前台办理的业务,纳税人通过微信“粤税通”小程序或者远程办税平台网页端提交V-tax工单,选择对应业务节点以及期望办理时间,即可实现“一键提交、指尖办理”。

随着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多种便利惠民小程序上线,政务服务提档升级,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现在办理公积金、社保、医保和户政等业务都不用请假去办理了,直接在线上就可以完成办理。”自2018年“粤省事”小程序上线以来,吴川市实名注册用户近90万户,让市民轻松实现“指尖办”。

此外,吴川大力推动“粤智助”自助机在全市行政村实现全覆盖,补齐农村地区政务服务短板。“对不会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粤智助’是一大福音,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办事不求人’,改变以往基层村民每年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资格认证都要到镇服务中心进行申请的方式。”吴川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粤智助”还可以帮助村民查询、打印社保参保、身份证等信息,不仅便利群众办事,还大大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

数字化生活

全力构建便民服务生活圈

实时服务提醒记录、实时血压检测数据上传记录、实时血糖检测数据上传记录、实时转诊记录、实时在线问诊记录……在吴川市医共体总院人民医院慢病管理中心,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大屏幕查看相关数据,并对实时转诊患者进行信息核验。

数字化赋能吴川慢病管理。    陈玮琪 摄

2020年5月24日,在吴川市人民医院挂牌成立吴川市医共体总医院,而后启动慢病信息管理系统和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致力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吴川市医共体总院全力构建全流程智慧慢病同质化管理体系,目前已和下辖的12个乡镇卫生院通过智能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康赛系统以及双向转诊机制,构建了一张几乎覆盖全市的慢病分级诊疗和防治网络。

借助康赛系统,若吴川市医共体总院有慢病患者出院,总院就会将其数据转到户籍所在地,由当地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进行跟踪随访。同时,分院如果有情况较为严重的慢病患者,也可以上转到总院进行诊疗。通过资源互通共享,有效为高血压、糖尿病等域内慢病患者提供整体性、连续性、闭环式的诊疗服务。

吴川正积极借助智慧力量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服务的需要。

为深入挖掘美食特色,打造城市美食名片,推动饮食和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今年9月,“吴川美食地图”甄选推介活动正式启动,通过甄选美食优质商家,利用科技力量制作线上美食地图,让消费者在手机上轻轻点击,即可快速找到美食宝藏,带动吴川饮食行业全产业品质化发展,引领深度体验人文旅游新风尚。

“酒香也怕巷子深,打造‘美食地图’是为了让更多人发现城市中隐藏的美食宝藏,为商家提供展示和宣传的平台。我们致力于将城市中各类美食聚集在一张地图上,让消费者轻松探寻到您的店铺。”吴川市餐饮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化出行比例迅速上升,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停车难也成了城市治理的顽疾。

为解决这一窘境,当前,吴川正努力推进城区智慧停车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智慧化改造缓解车位紧张,提高城市停车位的利用率、交通运输效率,缓解道路拥堵问题。

据悉,该项目对吴川城区约3750个路内停车泊位进行智慧化改造,建设立体停车库3个,新增431个停车位供给,并在停车场内新建35个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内容包括停车位工程、停车场工程、立体停车库工程。

其中,原林业局宿舍楼地块停车库采用垂直升降机机械式停车库建设,按230个车位设计,车库高度控制在24米内;山脚桥头地块停车库采用垂直升降机机械式停车库建设,按128个车位设计,车库高度不高于24米;原水产公司办公楼地块停车库采用升降横移机械式停车库建设,按52个车位设计。

城区智慧停车项目通过智能停车系统,将城市内闲置的停车位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按需分配停车位和自动寻找空余停车位的效果,减少车辆在道路上无效寻找停车位的时间,有效提高城市停车位的利用率,缓解市区停车难问题。

延伸

生产智慧化

产能更可观

在三浪村多层楼房式鸡舍里,依托现代化全自动电脑控化机,工作人员只需一键确认,即可快速让上万只鸡享住恒温室、吃上营养餐、喝上干净水,不仅提高了鸡的成活率,也大大减少了用工成本。

樟铺镇是典型的农业镇,其中三浪村种鸡繁育与养殖历史悠久。近年来,三浪村依靠科学养鸡、智慧养鸡新模式,实现养鸡产业规模化、数字智能化发展,成为粤西种禽养殖孵化基地。不久前,记者在三浪村看到,这里不仅实现了智慧化养鸡,也实现了智慧化育雏。一枚枚鸡蛋被整齐放置在自动化育雏机中,通过智能控制机箱内的温度、湿度以及翻蛋次数,即可高效实现鸡苗孵化。

三浪村使用自动化育雏机,让鸡苗孵化更高效。麦思容 摄

“从我们村的发展,可以见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由当初原始的竹木搭建鸡舍发展到现代化多层楼房式鸡舍,由原始孵化工具发展到现代化全自动电脑控制孵化机和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现代化养殖场,都离不开数字科技引领。”三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亚振说。

目前,三浪村拥有现代化多层楼房式鸡舍60多栋,拥有现代化全自动电脑控化机400多台,育雏、育成、产蛋鸡笼各68万套。常年存栏优质母代种鸡110万羽,年孵化育种鸡苗1.3亿羽,年产值3亿元。

智慧化正逐步应用于很多生产场景。

机器生产线根据鱼片重量自动分拣、全自动剥虾机有序工作、监控中心可实时查看生产线数据……作为中国水产行业领先者,吴川企业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联水产”)的智能化生产线令人眼前一亮。

近年来,国联水产持续以数字化技术在加工端和渔业养殖端的实践和应用来驱动品牌,不断拓宽产品品类,升级自动化、智能化加工技术,加大综合水产品类精深加工研发投入,实现水产品从厨房食材到预制菜品工业化量产的转变,将工厂打造为餐饮企业和家庭的“中央厨房”。

国联水产自动化、智能化加工生产线。麦思容 摄

目前,国联水产已成功建成5G智能化食品工厂,实现了由水产品加工到海洋食品智造的提质增效,并在对虾工厂化养殖基地实施5G智能化对虾仿生态养殖,实现标准化、可持续、可复制的对虾养殖模式。这是国联水产在以数字化技术赋能水产行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尝试和努力。

近两年,国联水产利用5G智能化自动化食品工厂的优势,通过数字化赋能调拨生产,进一步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和品质,并通过数字化的远程直播、物流保障等技术及时且持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健康水产蛋白食品。

作为吴川预制菜龙头企业,也是中国水产预制菜领军企业,国联水产依托5G海洋食品智造工厂,通过引入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检测设备、信息化系统、大数据平台,实现生产信息透明共享、智能管理及精准决策,全面覆盖养殖场、工厂乃至销售环节,做到安全、高效、可溯源,是水产行业创新发展的典范。2022年,国联水产预制菜规模已达11亿元,产品远销海内外,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南方+记者 麦思容

编辑 邓安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