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鉴| 钟韵:新老产业并举 增强发展韧性

山海观
+订阅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钟韵教授认为,为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粤东地区在推进制造业当家上守正创新,传统产业竞争力通过新的发展模式得以强化,新兴产业赛道上也培育形成了新的增长极。

刚公布的广东经济三季报中,揭阳以8.0%的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其高速发展动力来自新兴产业绿色石化和海上风电。

从全国全省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已日益突出,地区未来的经济韧性及影响力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粤东地区积极把握新产业新赛道发展趋势,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上风电、大石化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以及包括半导体电子设备、基础元器件、显示终端的电子信息产业等,已通过重点项目引进、龙头企业带动、承接产业转移等方式,进驻粤东大地。

与此同时,粤东地区的服装纺织、玩具创意、陶瓷、特色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亦通过打造产业集群平台、建设展销与生产相结合的产业园区等,注入发展的新活力。此外,粤东地区大力发展海洋牧场、海洋种业,并与绿美乡村旅游相结合,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大提升了传统产业的韧性与活力。

产业是发展之基。钟韵建议,粤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坚定落实好制造业当家的要求,以产业兴旺有效支撑经济增长。

一是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新产业和传统产业都对经济发展、韧性提升、稳定就业起到重要作用。应充分发挥粤东地区丰富的侨乡资源、活跃的民营经济、开拓创新的地方文化等优势,吸引大项目进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以产业协同集聚的思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协同集聚。当前,粤东部分传统产业还是以生产为主,可加大与对口帮扶市的协作,大力发展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三是发挥本地产业资源优势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例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不仅在种苗、养殖领域,还延伸到冷链、食品加工、交易等下游,粤东地区渔业养殖基础较好,可在种苗、深加工、展销等两端发力,打造渔业全产业链。

编辑 李幔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