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 扬长补短 跑出发展加速度

山海观
+订阅

文| 杨悦

作为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的重要地区之一,粤东如何增强产业承接能力、借力推动新一轮发展?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各地积极主动谋划,锚定“制造业当家”,在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等方面主动作为,产业发展呈现新面貌、新气象。

一是补齐短板、练好内功。针对前几轮帮扶工作中存在的粤东西北高能级产业承接载体偏少等问题,粤东把平台载体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将优质资源纳入主平台规划建设范围,集中资源建设高水平的产业承接园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汕头市主平台被列为省5个重点支持的主平台之一。针对营商环境存在的差距,汕尾在省内较早提出以“店小二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对标帮扶协作市深圳,努力打造与深圳同标准的政务服务体验。

二是精准定位、明确方向。粤东四市结合自身优势,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如汕头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集群,路径清晰,既谋划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做强做大,又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并对接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图谱,积极争取省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汕头。

三是借梯登高、借力谋势。粤东各地依托毗邻深圳都市圈和自身沿海优势,以更高视野谋划产业发展。如毗邻港澳、西接珠三角、东连汕潮揭的汕尾,近年来大力建设万亩千亿产业园区,规划深汕合作拓展区,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产业延伸和功能拓展,推动制造业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大体量的方向迈进。

当然也要看到,产业转移并不是必然按经济发展梯度的高低顺次简单推进,粤东西北招商也面临着周边区域的竞争。作为我省沿海东翼地区,粤东如何发挥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在本轮产业有序转移中脱颖而出、后发赶超?

首先应发挥好沿海优势,在建设海洋强省中力争走在前列。粤东地处台湾海峡喇叭口西南端、受“狭管效应”影响,海上风力资源在全省独一无二。粤东四市可在发展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对口帮扶市,大力发展“风电+储能”“风电+海洋牧场+海洋旅游”等新业态,抢占新能源发展先机。

其次是新旧产业协同发展,打造产业更加兴旺的新粤东。粤东以前给人的印象是民营经济活跃,服装、玩具、电商、陶瓷等产业在国内首屈一指,近年来,石化项目投产、海上风电崛起、海洋牧场加速建设、新产业新赛道积极布局,产业发展让人耳目一新。粤东四市可积极借助珠三角的研发创新资源,推动旧产业创新升级、新产业加快成长,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为全省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 李幔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