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指挥协调机制,禅城基层提供了这些实践经验

南方+ 记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禅城提出,将“深化扩权赋能强镇(街道)体制改革,突出做强镇(街道)功能,加大镇(街道)党(工)委统筹能力”作为该区“百千万工程”2023年度重点任务。

其中,完善镇(街道)指挥协调机制,促进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是禅城推进上述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2022年,禅城坚持机构编制工作鲜明导向,出台《关于完善禅城区镇(街道)指挥协调机制 促进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禅城区镇(街道)党(工)委综合治理委员会 公共服务委员会 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镇街体制改革成果。

目前,禅城在落实属地权责管理、“三大委员会”运行、探索智慧治理、强化力量统筹等工作上,在基层取得了不少实践经验与成果,进一步提升了镇(街道)党(工)委统筹调配各类资源能力,加强网格统筹整合工作,理顺权责关系,健全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了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各方、领导基层治理的作用。

促进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禅城是如何做的?又是怎样回应社会关切、解决老大难问题?禅城实践多个亮点“逐个看”。

禅城打造“指挥大脑”,为重大活动保驾护航。图为佛山秋色期间网格员为市民寻回走失孩子。资料图片

禅城打造“指挥大脑”,为重大活动保驾护航。图为佛山秋色期间网格员为市民寻回走失孩子。资料图片

促基层“智治”

多元参与,智慧赋能

智慧化社会治理改革以来,禅城区智慧社会治理办公室把加强网格统筹整合工作放在智慧化社会治理改革的大格局中系统谋划,通过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理顺权责关系、健全运行机制等,激发各方力量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在治理体系构建上,禅城建立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智慧社会治理体系,切实提高了基层治理社会化、智能化水平。

在此框架下,禅城创新打造生态网格并统筹推进全区网格运行闭环管理,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域的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智慧社会治理脉络。

同时,禅城横向整合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智能交通、数字城管、企业服务等业务系统,纵向对接省、市数据资源,建设区、镇街、村居、生态网格高效协同的“城市大脑”。在“城市大脑”的智慧赋能下,禅城推出了生态网格APP、“禅参与”公众号、粤商通禅城专区等智慧化应用。

在强化智慧调度能力方面,禅城搭建了区智治办、区总值班室、区应急局和区交警“1+1+1+1”模式,建立全域协同指挥调处机制,构建起“上传下达”的基层治理“指挥大脑”。

在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上,禅城建设了政务服务“总客服”。通过归集人民网“领导留言”、市区两级政府门户网站“互动交流”等11个主要诉求渠道,统揽区长直通车、非警务警情等诉求工单,打造政务服务“总客服”,禅城探索出一条“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路径,推动社会治理转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

在为基层减负方面,禅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积极承接全省填表报数工作试点,大力推进开展“填表报数基层减负”改革行动,共梳理表格底数450张,其中固定周期表格357张,压减废止234张,固定表格压减率超65.5%。

禅城区智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化社会治理改革成效显著,部门履职尽责更协同高效,基层治理更快捷简便,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更高效,为民服务进一步提质增效。

南庄镇

党建引领和矛盾化解深入融合

一年以来,南庄镇积极完善指挥协调机制促进基层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推进综合治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委员会、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建设,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赋能“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南庄镇发挥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协调作用,化解矛盾纠纷。资料图片

南庄镇发挥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协调作用,化解矛盾纠纷。资料图片

南庄镇坚持党委全面领导“三大委员会”建设运作,并充分发挥“三大委员会”的统一指挥协调作用,积极推进各成员单位有机联合,相互协作,群策群力,解决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提高基层治理合力。

发挥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协调作用,化解矛盾纠纷,成为了南庄镇基层治理的一大亮点。该镇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从建筑领域问题重点切入,创新探索建设区域性、行业性的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建立绿岛湖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站,将党建引领和矛盾化解深入融合,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南庄样本。

在矛盾化解的制度设计上,该镇出台了《南庄镇建设领域工资支付纠纷源头治理机制实施方案》,建立“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上下协调、联合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基层实战中,镇党委创造性地提出推进工作站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双同步”模式,通过“一建设工地一党小组”方式,把党组织建立在建设工地最前线。

在凝聚合力方面,依托绿岛湖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站,南庄镇推动打造了“职能部门+专业团队+党员队伍”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此外,南庄镇还积极探索智慧治理,利用“用工雷达”等大数据手段,加强信息监测,及时动态研判,并推广维权二维码,强化农民工朋友维权意识。

石湾镇街道

联合处置解决群众诉求

石湾镇街道认真落实建设综合治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委员会、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三个统一指挥协调工作平台,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3+1+N”智慧治理模式,推动街道各部门联动协同整治社会治理中出现的顽瘴痼疾,解决基层治理老大难问题。

石湾推动街道各部门联动协同整治社会治理中出现的顽瘴痼疾。资料图片

石湾推动街道各部门联动协同整治社会治理中出现的顽瘴痼疾。资料图片

截至目前,石湾镇街道已组织开展多次联合处置行动,有效回应和解决了群众的各项诉求。

例如,2023年7月,玫瑰社区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小区外围一商户门前骑楼下有一处明显破损的缺口,对商户及行人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网格员马上通过生态网格APP将该事件上报到街道智慧社会治理中心。街道智治中心收到案件后,将事件处置过程中出现数据、信息和问题反馈到街道执法委员会执行办公室—街道行政执法办。

执法办收到该事件后,由执法委员会牵头,组织街道执法委员会成员单位——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街道城建和水利办公室、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等多方到现场召开协调会。经过执法委员会协调,最终商定由执法办委托第三方施工进行维修,维修后移交属地物业进行后续维护的方案。后经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与物业公司双方现场确认后,签署后续维护移交协议书,至此,该应急事件得到有效推进并形成闭环,此案件得到妥善处理。

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在三大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石湾共开展30宗联合执法行动,其中综合行政执法办11宗,应急管理办9宗,城建和水利办9宗,市场监督管理所1宗;行动中共派出执法人员153人次,处理各类问题共达62项,通过开展“一门式”联合执法行动,达到有效的整治效果。

张槎街道

让“无主”部件变“有主”

一年以来,张槎街道积极夯实“三大委员会”管理基础,完善成员架构,建立健全议事机制、考核制度、运行事项清单等,并充分应用基层智慧治理平台,促进数字治理工具深度嵌入基层治理,统筹融合各方力量,指导、推动和督促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村(社区)有序开展相关工作。

张槎街道智慧社会治理中心将最为典型的无主井盖问题作为突破点,率先推出无主井盖应急处置机制。资料图片

张槎街道智慧社会治理中心将最为典型的无主井盖问题作为突破点,率先推出无主井盖应急处置机制。资料图片

让“无主”部件变“有主”就是生动一例。为了解决基层治理中无主部件涉及面广又难以确权的问题,张槎街道智慧社会治理中心将最为典型的无主井盖问题作为突破点,率先在全区推出《张槎街道关于无主井盖应急处置机制》(以下简称《应急机制》)。

该机制形成以立案分拨标准化、运作流程精准化、权属明确规范化“三化”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协调街道职能部门代替井盖权属单位先行处置修复,有效改善部门间管理界限不清的情况,打造社会治理微创新典范。

在实际运行中,张槎建设了一支由街道党组织领导,街道座席员分拨案件,生态网格员巡查推进,畅通“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分派任务—快速解决隐患”的工作链路,形成了闭环管理机制。同时,针对“无主”城市部件,该机制还以权属明确规范化为保障,通过边处置边寻找责任单位,边应急处理边触发兜底机制等方式,打好“无主”城市部件长效管养“持久战”。

目前,《应急机制》已实现即时围蔽现场、即时防范隐患,最快4小时完成井盖修复,应急处置效率比传统机制提高95%。2023年以来,张槎街道共立案井盖类案件1721宗,其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无主井盖案件有62宗,已通过《应急机制》全部整改完毕。

祖庙街道

“访调援法”为群众提供家门口法律服务

在建立健全“三大委员会”机制上,祖庙街道坚持党工委统一领导,积极加强协调联动,发挥“三大委员会”统筹优势——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统筹合力开展联合执法,公共服务委员会常态化开展共建共治,综合治理委员会创新探索共治共享路径。

祖庙街道“访调援法”为群众提供家门口法律服务。资料图片

祖庙街道“访调援法”为群众提供家门口法律服务。资料图片

其中,祖庙街道“访调援法”机制就是发挥“三大委员会”优势的典型例子。今年10月,祖庙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全国调解工作会议上,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组织”称号,这也是佛山全市唯一获此称号的调解组织。

近年来,祖庙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强队伍”,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方法,打造“访调援法”一机制一平台多元解纷机制。

“访调援法”一机制一平台多元解纷机制是近年来祖庙街道打造的亮点调解机制之一,该机制联动法官、“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等专业法治力量,搭建“访调援法”村(居)云法庭平台,将人民调解工作触角纵向触底、横向延伸,为群众提供家门口法律服务。办结10宗重大疑难案件,成功调解一起长达四年的姐妹遗产股权继承纠纷系列案,鏖战34小时成功化解两起工人纠纷赔偿案等。

近年来,该机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428宗,履行调解协议金额1800多万元,为社会安全稳定发展持续赋能。

该机制多次获得各级政府的肯定。2023年,《创建“访调援法”一机制一平台,解群众之忧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禅城》项目获第八届佛山市区直单位“铁军杯”工作创新大赛三等创新成果奖。此外,“访调援法”机制还入选禅城区首批市域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库。

南方+记者 卢浩能

通讯员 禅组宣

编辑 王雪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