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社科院举办近代西关与广州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研讨会

南方+ 记者

2023年11月15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举办近代西关与广州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研讨会,并发布院重大课题《近代广州西关历史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近代西关历史文化脉络、西关建筑文物保护传承、西关红色革命运动、西关社会生活、西关工商业发展等研究课题展开深入研讨,探寻城市历史与现实的内在关联,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提供历史支撑和可行性建议。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与实物例证,介绍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家祠的历史、功能和保护现状。黄海妍指出,陈家祠是清代广东各地陈姓宗族集资建立的合族祠,其功能是为让各地陈氏族人来到广州城应科考、候任、诉讼、交纳赋税等各种事务时的落脚之地,修建陈家祠的绅董通过出售祠内的陪享位,筹集建设资金。近年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对陈家祠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恢复历史原貌工作,并利用北斗三维扫描和检测监测系统、建筑振动监测系统、白蚁病害检测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对陈家祠建筑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探索出一条将传统的古建筑复原保护和预防性科技保护相结合的“陈家祠模式”。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张金超,以精彩的历史图片与扎实的史料介绍了孙中山在西关行医、视察粤汉铁路总公司、收回关余事件、平定商团叛乱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并以刘学洵、何香凝为例,讲述了追随孙中山革命事业的西关名人的革命足迹。张金超指出,孙中山在西关领导的革命活动充分证明了广州是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打开了近现代中国进步的大门。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党史研究部副处长罗玲,介绍了西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史,她以翔实的史料梳理了西关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红色革命运动的发展脉络,指出西关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区域。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陈贵明从近代西关的城市建设、民族工商业发展、社会组织、商人文化、西关名人等方面介绍了近代西关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并从构建西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加强西关历史文化研究阐释、提升西关文商旅融合发展、弘扬传承西关红色文化、增强西关历史文化国际传播力等方面对西关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提出了具有实操性的对策建议。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李燕、黄柏莉和杨永炎,也分别从西关历史地理变迁、近代西关消费文化与社会生活、近代西关工商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引人入胜的发言。

南方+记者 王一晴

通讯员 黄柏莉

编辑 余妍玲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