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6日,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召开。会上,公布了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其中,从化区入选首批典型县名单,1个镇、13个村入选首批典型镇村名单。近期,我们走进从化区的1镇13村,一探“百千万工程”典型县镇村发展实践,并推出“百千万工程”典型县镇村发展纪实专栏报道。
城郊街西和村
自省、市部署“百千万工程”工作以来,从化城郊街西和村对照城郊街“绿色创新发展生态城,产城融合发展示范点,农旅融合发展新高地”总体定位,紧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契机,全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等领域行动,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抢抓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西和村位于从化区城郊街北部,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下辖6个经济社,农户346户,人口1394人,是广州市首批市级特色小镇西和万花风情小镇的核心村,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广东省旅游名村”“广东特色名村”;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做优产业“文章”
壮大集体经济
西和村位于万花园的核心,拥有坚实的花卉产业基础,依托禀赋优势,西和村早已“花名”远播。“践行‘百千万工程’,聚焦产业发展,守稳农业农村基本盘,是西和村助力脱贫攻坚的挑战,也是一次生动实践。”城郊街西和村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西和村全面推进三产融合,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该村引进上规模的花卉企业38家,形成以鲜切花、盆花、种苗、兰花和特色苗木生产为主体的花卉产业集群,累计带动土地流转1.3万亩,2022年实现花卉产值约4亿元。目前,产业园内多肉植物、小盆栽、红掌等花卉品种产量占全国60%以上。同时,西和村因地制宜,串联文、商、旅、购要素打造“九里花街”,正欣园艺、宝趣玫瑰世界、天适樱花悠乐园、北纬23°8′森林营地等景点民宿各放异彩,建成以花卉观赏、水果采摘、精品民宿、休闲体验、度假研学等现代服务业以及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富民兴村产业,实现“花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
西和村花卉科研机构集聚发展,进驻有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环境园艺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数十位农业博士、硕士常年扎根一线开展基础性、应用型研究攻关,切实把成果送到农民家,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力量。依托花卉产业发展,该村有效带动村民自主经营农家乐餐馆、商店、农副产品零售、民宿等,吸收周边村民5000多人实现就近就业,25名回乡创业青年成立“西和万花风情小镇创业先锋队”。
2023年5月,城郊街西和村、光联村创新探索“点状供地”新模式,以21.3亩“点状”用地撬动西和万花风情小镇文旅项目333.85亩用地,实现精准用地,既保留了原始乡村生态风貌,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同时有效盘活利用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壮大集体经济收益,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
优化人居环境
打造和美乡村
“以前西和村是典型的镇街交界、城乡结合地带,路网不通发展滞后,环境也跟不上,如今乡村环境实现了质的变化,道路整洁,房屋整齐。”西和村村委干部说。
在人居环境方面,西和村狠下功夫,构建“村、社、户”责任体系,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网格化治理模式,党员干部分社包户,每周进行环境卫生巡查和宣传,督促村民加强房前屋后保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村、社干部联同街综合执法队员对辖内危破房、废弃猪牛栏以及乱搭建的建筑物等开展地毯式摸查并分步拆除,开展污水治理,对村内“三线”进行统一梳理,全面推进村道建设,村容村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有效提升。
开展“农村风貌房”改造工作是落实“百千万工程”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西和村尊重现有村落格局和建筑肌理,结合西和自身客家文化元素和岭南传统建筑立面风格,规划统一外立面整饰,形成整体统一风格、局部差异化的新乡村风貌,彰显乡村静谧、自然的特色,打造岭南城乡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风貌。
同时,西和村秉持不大拆大建原则,把原来废弃的旧小学改造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串联组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西和学堂、广州市粤菜师傅培训室及西和村史馆四个实践点,形成“一核四翼”辐射带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西和模式。
沿线外立面整饰,升级改造九里花街周边环境、粤菜师傅培训体验馆、西和文化艺术馆、绿化景观、环村休闲绿道、文化旅游展示中心、西和乡村主题公园等基础设施配套,实现绿化美化亮化全覆盖。
如今的西和,白墙灰瓦,鸟语花香,秀美的环境引来游客不断。
创新治理体系
走好善治之路
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中,乡村治理面临各种各样的新挑战。如何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完善乡村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近些年,在走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西和村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机制。
2019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先后择优选派2名优秀青年干部担任西和村第一书记,新一届“两委”干部中年龄40岁以下的占比54.54%,村党支部战斗力全面增强,获得“2021年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此外,该西和村坚定不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大力实施“党旗引领+乡村振兴”等“党建+”工程,选任年富力强的优秀驻村干部,强化党组织在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建引领西和发展,筑牢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村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在面子与里子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西和村的文明乡风逐渐形成。该村深入挖掘西和村等宗祠、风俗习惯、家规族规、历史事件等,因地制宜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西和学堂、村史馆、家风馆等平台,有效提升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广泛开展乡风评议,以道德模范正面引领,开展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寻找西和最美家庭、庭院评选等活动,组织“风情西和是我家”和谐美讲座、以“传家规、立家训、扬家风”为主题的道德讲堂、“书香乡村”读书活动等,培育好家风,乡风民风日益清朗,并与美丽乡村建设、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领域工作融合,助力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建设法治乡村。近年来,西和村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基层治理能力在法治力量助推下不断提升。
西和村成立民主法治创建领导小组,村两委干部、各社社长担任调解员,设立西和村法律援助点和公共法律服务站,推进法律援助进村、法律顾问进村,为村民实现半小时法律服务圈。“法律明白人”活跃在基层法治宣传和法治实践一线,有力推动西和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2020年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2022年入选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开展法治建设,西和村探索和创造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西和经验”,为推进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示范样本。
作为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下一步,西和村将继续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强化党建引领特色小镇建设,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化赋能、治理有效”五个方面,不断壮大特色产业支撑,加强与旅游业、文创业、休闲娱乐产业相融合,形成高效的产业集群,全面配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提供动能,有序推动西和村全方位振兴。
文字:黄颖瑶
图片:资料图片
编辑:黄丽敏
初审:刘芳
审核:王瑞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