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产业“金钥匙”,打开霞山乡村振兴之门

南方+ 记者

一架无人机驶过东纯生态农业观光园,站在田野边的到访者微微仰头,便看到乡村振兴示范点态势感知平台大屏幕里显示的实时景象——先是鱼儿在稻田里悠游,再是稻田作物设计出的“丰收”二字,以及每块菜园的具体耕作信息。

11月15日,湛江市“锚定百千万 争当排头兵”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第七场现场比学活动走进霞山区,对霞山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村等进行现场观摩考评。

“霞山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中心城区,受铁路分布等多因素影响,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东部区域是老城区、西部区域是乡村面貌的城市发展格局。”霞山区委书记聂兵在现场会上表示,“百千万工程”就是霞山破解这一城市空间结构性问题的重大机遇。

今年以来,霞山将示范创建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聚焦“产”字强带动,试图通过政府主导、国企介入、村企联动、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强多方合作,盘活低效资源,努力达到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的目标,引领带动全区33条行政村加快发展,更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谋划统筹绘就实景画

“我们聚焦霞山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心城区这一总定位,坚持全区一张图、一盘棋,推动东西部联动发展、区街村一体发展。”聂兵介绍。

今年以来,霞山围绕学政策、学理念、学经验做了许多前期准备,系统梳理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分两批带队赴浙江取经“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兄弟县市区的创建方法,进一步明确了“百千万工程”要干什么、怎么干,将区的优势、街的特点、村的资源统筹起来,把政策文件转化为“施工图”,再变成实景画。

霞山抽调力量,组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区属国企霞发集团成立了乡村振兴子公司,全程参与“百千万工程”产业建设。同时,充分用好“核+副中心”机制,利用越秀区的资源优势,在产业合作、招商投资、园区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加快基层医院检验室、养老院等项目建设。

立足区、街、村三个层面,霞山整体谋划区街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通过城市辐射带动农村。

区的层面,霞山推进“1+7”功能区建设。霞山33条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较高的基本集中在东边,西边的农村发展较为滞后。

因此,霞山以“高铁新城”为核心,打造具备不同主导产业和主要功能的七个功能区,其中不同片区都有若干农村分布,以此整体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霞发集团作为平台公司,正在编制功能区规划开发方案,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目前进展顺利,南柳河沿岸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预计今年开工建设。

街的层面,以海头街道为核心,以“城乡共融.绿美霞山”为主题,全面盘活4个示范村约5000亩土地,打造全长约30公里、精品路线为13.6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总投资为2.6亿元,可带动周边旅游、餐饮、住宿、物流、商售等行业发展。

村的层面,坚持一村一策、差异化发展,分类指导城中村、城郊村发展。霞山将重点放在城郊村,目前完成了首批村庄规划和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在湛江市自然资源局的指导支持下,霞山近期有望成功实施3宗“点状供地”项目。

“国企+村企”创新发展模式

此次现场比学活动第一站,来到霞山区岑擎村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步入产业园内,2栋大楼映入眼帘,其内部正在进行装修,已有部分医药企业入驻此地。

岑擎村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华港工业园南面,靠近湛江大道,交通条件便利,占地面积55.28亩,随着华港工业园日渐饱和,以岑擎村为重点深化周边村企的合作成为园区扩园升级的紧迫任务。

岑擎村创新“国企+村企”合作模式,霞发集团与岑擎村经济联合社达成40年合作意向,共同盘活低效土地资源,明确土地流转、缴纳租金、统一运营、工业上楼的合作开发模式,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在华港工业园内打造成以海洋生物医药与健康为主导产业的“园中园”。

据悉,该地块原先租赁给私企,由于招商困难,原土地租赁方无法将土地效益最大化,村集体每年仅有25万元租金收入。采取现行的国企运营模式,预计每年可提高约5倍以上的集体收益。园区的建设,还将支持该村有资质的村集体企业以工代赈方式承接涉及土方外运、绿化及停车位施工等小型工程项目,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立足华港工业园整体规划布局和产业定位,岑擎村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招商方向为海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等产业,优先引进链主企业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吸引更多关键配套的企业落户,构建上下游贯通、产业间协同、多业态融合的产业生态,重点补强全区乃至全市在医药研发、生物药品制造、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等产业链薄弱环节,带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园区将加强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开展职业工种培训模式,努力培养一批乡村能人、行业领域技能人才、企业管理型人才等。面向农村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精准组织开展定向培训,依托以工代赈,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目前,已经有12家意向药企准备签约入驻园区,其中龙头链主企业2家,将进一步带动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12亿元、税收1亿元,村集体项目收入将从原先的25万元增长至132万元。霞山还同步推进岑擎村生活中心区项目,谋划建设餐饮、教育、住宿、商业、休闲等生活服务业,打造融工作、生活于一体的综合社区,让这个片区不仅有工业气息,更有烟火气息。

打造城市近郊文旅产业

在湛江,城郊农村是大文旅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霞山的农村面向城区一百万人口的消费市场,消费者日常饮食、休闲娱乐等大量需求,都可以由农村产业来提供。

近些年,霞山着力建设美丽乡村,农村环境越来越好。

岑擎村选定60亩点状用地用于建设农副产品包装厂和农副食品厂,延伸周边农村的“一产”链条,融入附近农海产品批发市场的上下游产业,为城市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加工农产品。村里还建设有霞发小农超,尽管面积不大,但蔬菜、海鲜、生肉等应有尽有,方便村民买卖交易。

离岑擎村不远的东纯村,在农业观光、研学旅行等方面下足功夫。走进该村,几棵古树矗立路边,苍劲巍立、枝繁叶茂,刻印着世事沧桑,见证东纯村的变迁。

东纯村与麻章区交界,是革命老区村庄,背靠三岭山公园,毗邻华港工业园以及湛江北站。该村以休闲农业、康养旅游为主导,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水平。

依托三岭山森林公园,东纯村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该项目规划占地约260亩,是湛江市霞山区和广州市越秀区在“百千万工程”中合作共建的重点项目,推出玉米地露营、稻鱼共生、生态鱼垂钓、菜园认种、研学基地等多元化农旅学项目,打造城市近郊休闲娱乐“微度假”胜地。

项目预计总投资约900多万元,目前已投入5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拟成立村企,由村企自行建设运营或寻求合作方合作经营项目,通过门票、菜园认种、生态餐饮、住宿旅游、分红等多种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项目运营后,预计村集体收入达8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可达2.8万元。

在农耕文化体验区,村里将土地划分成为每块30平方米,共分成1300块地,让市民拥有自己的家庭小菜园,通过认种菜园自种或托管的方式,亲手耕作,体验丰收的乐趣。园区提供无人机喷洒肥料、自动喷淋系统、手机APP联网摄像头、农具租借、种子肥料商店等农耕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东纯村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其他产业项目连成一片,发展“周末休闲”经济。据悉,该村和辖区内农业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把专家请进村子里,一方面为科研人员的试验提供场地,另一方面也为农民研发推广新品种,为游客特别是学生们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最新成果。

“电商+”引领建设“物流洼地”

工作时间,湛江南站数字电商科技产业园总是热闹非凡。从大门口往里走,两边分布入驻企业,不少主播正对着手机推介自家产品。再往里走便是展销厅,从水产到水果,从零食到精酿,从文创到家电,各类展品琳琅满目,将湛江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

霞山正在推进的“1+7”功能区建设,“1”就是高铁新城。高铁新城将带来海量的客流物流信息流,首先利好的是电商物流行业,对全区物流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事实上,霞山电商物流行业体量大、资源多,但核心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高效协同的物流体系,物流成本较高。为此,霞山投资近3000万元,完善西边乡村的农村电商体系,盘活闲置的湛江汽车南站,建设数字电商科技产业园,推动交通枢纽转型物流枢纽。

“我们抓住供应链、营销中心和人才这几个核心,希望建设湛江最大的电商人才基地,为企业输送人才,为湛江产品带货。”数字电商科技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包含展销中心、直销体验、电商办公等10个功能区,重点发展产品展示、电商交易、跨境电商、企业孵化等9个领域,以“电商+”模式为引领,全力打造湛江“物流洼地”。

据悉,数字电商科技产业园拥有两大核心竞争力——

其一是低物流成本。产业园地理位置优越,背靠火车站,依托南宁铁路北货场,周边聚集了大量物流企业,冻仓、保鲜仓、干仓等设施密集布局,园区还将配备约4000平方米的中心仓,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其二是高流转效率。按照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的理念,产业园将物流资源进行专业化整合后,引进二级资质的电子商务企业、仓储物流(快递)企业,系统打造配套电商、仓储、保鲜、冷藏、包仓等功能的二级物流分拨中心,从而提高流转效率。

围绕“百村千企万品”发展目标,园区加大招商力度,已确定入驻意向的企业超100家,目前已入驻94家,电商业务关联企业超2000家,覆盖农海产品、食品加工、工业制造及医药用品类等行业产品近1万种。

目前,园区正致力于构建电商全链体系,搭建“买湛江、卖全球”的上下游链条,最大化本地产业价值。同时,积极培训和引进电商人才,掌握核心供应链,优选全球精品,打造云仓中心,构建二级物流节点,实现物流仓储一体化贯通贸易壁垒,加快打造现代化数字电商服务新高地。

【相关】

霞山以产兴村,发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城乡共融 绿美霞山

今年以来,霞山区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聚焦重点任务高位推动、狠抓落实,结合乡村特色,霞山精心试点、示范探路,奋力推动示范创建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霞山区“城乡共融·绿美霞山”示范带涵盖海头、东新、建设、友谊等四个街道,串联少林学校、森林公园、边坡村火车庄园等旅游热门景点,由新建、岑擎、东纯、西厅、北月5个精品村和后坑、深田、坛上、坛坡、南山、南柳等6个美丽宜居村组成,穿过华港工业小区,沿着南柳河,以新湖大道与南柳河交界处为终点,形成环线。

示范带全长约30公里,有13.6公里精品路线。示范带总投资为2.6亿元,主要用于整条环线道路基础设施、沿线景观提升改造,沿线美丽宜居村可视面的景观改造及重要文化节点的打造。示范带创建成功后,将全面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及乡村风貌实现蝶变升级,有效促进“村强民富”,形成霞山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新局面。

与此同时,霞山正在打造四条示范村,分别为海头街道岑擎村、海头街道东纯村、友谊街道北月村和海头街道后坑村。

立足各条村自身资源禀赋,霞山不断细化示范村建设标准和明确各项目标任务,积极打造“一村一产业”“一村一特色”示范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其中,岑擎村是“湛江市卫生村”“湛江市最美丽村庄”“湛江市生态文明村”,位于霞山区西部,毗邻广湛高铁站。该村正推进“以工促农”发展模式,加强与华港工业园的联动发展,盘活低效留用地,抓住点状供地政策机遇,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农海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

东纯村位于霞山区最西边,县道669穿村而过,辖域土地面积约2700亩,其中村庄面积约230亩。该村正积极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建设东纯村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建设运营玉米地露营、稻鱼共生、生态鱼垂钓、菜园认种等项目,开发建设农业研学基地项目,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北月村为唐朝雷州刺史、雷祖陈文玉的后裔所建,以农业种植、水产养殖业为主,主打的特色农产品为北月番薯,水产养殖品种主要为对虾、罗非鱼和黄鳍棘鲷,拥有百年品牌“嘉士丽月饼”及传统小吃“牛耳饼”等产品。该村以“区属国企+村企”合作模式,延伸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共享菜园,谋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康养休闲旅游等一批项目。

后坑村位于霞山区西部,毗邻华港工业园,正积极盘活村内闲置土地和留用地,发展园区商贸配套产业。该村引进金小小食品、鼎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项目,成立村属企业,与霞发集团合作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开发建设新型办公写字楼和商业街,通过投资、物业、劳务输出等业态,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数读】

●霞山区示范带全长约30公里,有13.6公里精品路线,示范带总投资为2.6亿元。

●霞山正在打造4条示范村,分别为海头街道岑擎村、海头街道东纯村、友谊街道北月村和海头街道后坑村。

●大力推进“1+7”功能区建设,以“高铁新城”为核心,打造具备不同主导产业和主要功能的7个功能区,整体带动农村产业发展。

●近期有望成功实施3宗“点状供地”项目。

●湛江南站数字电商科技产业园已确定入驻意向企业超100家,覆盖农海产品、食品加工、工业制造及医药用品类等行业产品近1万种。

南方+记者 林露

摄影 吴东俊

编辑 姚瑶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