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寒土肃,田默水离
金黄的丰收彩墨褪淡
素净的锄耕图纸复还
心灵手巧的农民
依着田间荣枯变奏
“嗅”到了冬种新机
给赤褐的田地
披上了“黑”衣裳
“黑”罩子合上了
白的芽,青的叶
争先沐阳而生
宾亨千亩“冬闲田”
“冒”出了新希望
揭开罩子,顺一道小口钻进花棚,鼓入耳朵的便是一阵“嘭嘭嘭”的农机噪响,连绵起伏,由远及近。小小的农机“蹚”过粗砺的泥块,“轧”开了一道道微浅平直的凹痕,上面浮着薄薄一层黝黑松软的腐殖土基质。
高处起垄,低地作沟。平陷的沟,正好容一双成人的脚丫浅浅覆过。勤朴的花农灵巧地在这矮沟间梭移、拧转、俯身、弯腰、松土、整畦、培肥、植芽、锚固,一起一落,点播有致,忙得甚是“起色”。
一垄黄,两排黑,中夹数点幽白。一颗颗尖清根硕的花芽被填入两掌合窝的小圆穴里,定株扶直,齐排连片。一瞬间,白色的芽纷纷冒土而出、亭亭秀立,这一株、那一丛,簇拥着漫延至深处,淌成一片素净白亮的芽海,为赤寡的黄土地缀添了几分俏皮的生动。
底根球状,茎叶质厚,粗壮广展,鳞茎覆合,色白多瓣,始秋而花;这是百合种芽的显著特征。地栽百合,单株绽多花,一年数绽,花量渐增,成花周期短,开花时间长,花苞质量好,循环价值高。作为地方性观赏花卉产业的选养花种,种植前景广阔。
自前年引入香水百合种植项目后,宾亨镇通过推动土地流转和耕地撂荒治理,结合水稻和百合花生长规律,制定不同作物的轮作周期,逐步引导基地农户开展“稻花轮作”模式。
春夏种稻,秋冬养花,两季一换,钱粮双收,既加强了百合花地连片种植和优质花种培育,又最大程度撬动了“闲置地”和“农闲田”的生产活力,提升了土地综合产值。
经过两年的建设,香水百合种植面积由150亩增至500亩;花种更是从单一花品“涨”到数十种花类,“黄帝、红福、罗宾、木门、曼丽莎、普拉芬多”等花色琳琅,百艳齐秀,同“济”一园,应接不暇;基地年创收高达1700万元。
▲宾亨镇“香水百合种植基地”出产的鲜花
立冬过后,稻“闲”转花“忙”。基地扩种,花品增多,也捎来了冬种雇农的旺季。花场栽苗、配肥、灌溉、管护等多项工序日均投入农力40人,采收高峰可达百人;一季的地栽百合种植总计可带动周边农户150人“家门口”就业,联农带农效应进一步增强。
从罩间团了一身泥的“芳气”出来,我们往前走。远望绵延无尽的百合芽海,有的已撑开了鳞苞,攀茎而生;有的已长出了青纤的叶,单枝秀挺,蹿得将近一米高。雾散了,一缕阳光透下来,映开了幽涩的百合花丛,脉脉流翠,叠浪生新,显得格外可人。
单花不胜冬;冬种的风景不总是这般单调“寡淡”。赏过“花容”后,宾亨镇的农业骨干又领着我们,从热闹的石涧街穿径而过,来到一片平坦清阔的沃野。原本因秋意余末褪下丰收“金装”的泥地,如今已是“青绸”裹身,生意盎然。
原来,是巧思的田农往地上播了种类丰富的各式蔬菜,让原是“冬闲”的耕地重焕春彩。宾亨镇永泰村香水百合种植基地的“稻花轮作”模式,转个地儿,骤变“稻蔬”“稻油”轮作。
油菜盈盈,芥蔬青青。石涧社区当地农户依照田间土壤品质和作物习性,在不同区域差异化种植芥、荠、芹、甘蓝、油菜、上海青等蔬菜品种。
“稻蔬轮作”的复合种植模式,不仅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调节了土地肥力,提升了生态环境,更是保障了蔬果品质,实现了“一地多用、一地多季、一年多收”的目标,“冬闲田”变成“增收田”,农田生产的综合效益大幅增值。
这边青绸漫染,那里花意绵绵;“青绸”“花裳”染“田妆”,谱得一地好“粮经”。近年来,宾亨镇持续谋划土地种养模式,积极探索“复合粮经”之道。先后推行的“稻花”“稻蔬”“稻油”等综合种植模式,在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充分发挥、利益反馈农户等方面颇有成效,“闯”出了一道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一幅“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农村增色”的生态画卷正在宾亨大地徐徐展开,激活出冬种生产的鲜亮底色。
编辑:冯婉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