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遂溪:农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

南方日报 南方+

入冬以来,杨柑镇布政火龙果乐园,万亩火龙果花提前开放,引无数游客前往打卡。当前,杨柑镇以布政村为试点率先建立了“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旅游”“电商+农产品”等发展模式,并成立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乡村合作社是遂溪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做法之一。近年来,遂溪县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纽带,以土地合作经营、农业生产经营合作、农村产业连片发展等形式,持续拓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遂溪县下辖16个镇(街),350个涉农行政村(居)委会,2001条自然村。截至2023年10月,遂溪村级集体收入达12023.34万元,收入超10万元的村有289个;培育农民合作社1009家、家庭农场121家,认定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22个;2020—2023年共安排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77个、财政补助资金2387.5万元。

   受访者供图

产业发展活力绽放,镇、村同建同治同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让更多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充分涌动。

村民入股

发展特色产业

遂溪螺岗岭山脚下,洋青镇洋青村里,火龙果组成的粉色海洋蔚为壮观。在这里,火龙果种植产业初步实现自动水肥一体化灌溉,实现精准调控及按需施肥、有效规避病虫害。

“这边是洋青火龙果生产示范基地,适宜种植面积1万多亩,气候宜人,周围有南边洋水库,水源充足,红壤赤土十分丰沃,有机质含量高,所以很适宜种植火龙果。”洋青镇宣传干事林巧莹介绍。

从零散的火龙果地到万亩火龙果生产示范基地,洋青村用了十年。

宋宁是洋青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洋青村火龙果种植的带头人。当上村干部后,他发现村民们种植甘蔗较多,但是利润相对较低。为此,宋宁多方考察和咨询专家,最终找到一个提高农民收入的方法,种植火龙果。

为了验证自己想法的可靠性,宋宁先行试种了一百多亩火龙果,效果喜人。营养丰富的红土地孕育出来的“红果子”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试种成功只是开始。宋宁认为,要让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动员村民们加入,让他们也成为“股东”。

在宋宁和一众村干部的努力下,洋青村成立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动员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带头加入,带动群众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以合同责任制形式实行分户种植优质红心火龙果。

“起初村民对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这个新鲜事物还是抱观望态度,我们就拿着搜集到的成功案例,一户一户上门动员,解释成立火龙果专业合作社的原因和前景。”洋青村村干部说。

如今,该合作社人数超150人,辐射带动该镇辖区种植火龙果3万多亩,产值超4.5亿元,获评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

打造智慧型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是目前合作社的工作重点。洋青火龙果生产示范基地以建设火龙果品种优质持续化、农业气象自动化、水肥一体智能化、土壤墒情自动化、栽培技术科学化、管理平台数字化等高标准现代化示范火龙果果园为抓手,大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智能水肥一体化、防控绿色化、管理数字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及生产机械化建设。

“希望通过合作社的力量,建设集农业技术创新、综合服务、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实现科技农业、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有机融合,做大做强火龙果产业。”宋宁表示。

   受访者供图

市场“驻”村

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农民合作社成立后,如何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良性发展、持续发展?杨柑镇和界炮镇分别给出了答案。

杨柑镇成立遂溪首家“村投”公司——遂溪县阿柑狮创新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杨柑镇28个村经济联合社自发募集、共同出资注册,将部分现有的拆旧复垦收益资金、土地流转资金等2000多万元注入“村投”公司,标志着杨柑镇村集体经济迈入公司化运作新阶段。

他不仅是阿柑狮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也是杨柑镇杨柑社区居委会书记,28个村经济联合社的负责人之一。据悉,在“村投”公司内,各村经济联合社社长兼任部门负责人,引进财务、管理等专业人才,健全从项目征集、审核、审批、备案到实施的投资决策机制,在火龙果等产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乡村小工程建设、卫生保洁、项目开发等重点领域实现投资经营创收,增强集体经济“输血”“造血”能力。

“希望能通过‘村村抱团’发展,深化招商引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开发等业务,助力镇特色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走出一条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杨柑模式的新农村发展致富道路。”邓伟雄说。

另一边,采摘、加工、打包……界炮镇江头村的圣女果生产基地里,农户们忙个不停。

在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理论体系指引下,江头村巧借“市场驻村”,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铭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铭景农业圣女果生产基地,在界炮镇江头村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把市场挺在生产前,让小农户直接对接大市场。

公司提供种苗与种植技术,进行科学化管理,提升圣女果品质,以迎合市场需求;同时,建设市场导向型的农业生产基地,在建成加工冷链仓储平台,招聘周边的农户参加圣女果生产和加工,带动农户增收的同时促进就业。

同时,江头村引入“田头智慧小站”,推广种植千禧品牌圣女果,建强“产供销”一体化链条。根据市场需求指导生产,江头村打通从种植生产端到销售终端的通道,实现高效益生产,目前圣女果种植达3000亩,建成田头冷库6000立方米。

   受访者供图

试点引领

“三资”管理提档升级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尤为重要,事关农村发展和村民利益。

农村集体“三资”指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中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违规行为,侵害农村集体利益。

遂溪以杨柑镇作为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改革试点,以试点引领带动全面提升的方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多维度、深层次再造,铺开全县农村“三资”管理服务改革之路。

杨柑镇构建“行业部门、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村民代表”四级责任联动机制,采取“集体研究+定期会商+现场办公”的做法。杨柑镇党委、政府一把手靠前指挥,并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改革领导小组和“2+2+2+1”工作专班下沉到田间地头、村头巷尾。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杨柑镇完成全镇清产核资及全镇27个村(社区)、254个村民小组的农村集体“三资”1761条大数据录入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遂溪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今年来,遂溪县相继制定了《遂溪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规定》《关于全面深化农村集体资产核资工作的实施方案》《遂溪县农村集体清产核资工作操作流程规范》等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对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的监管。各镇(街)也相继出台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等规范文件。

同时,今年6月,湛江市首宗农村集体“三资”线上交易诞生。杨柑镇老陆村委会白马村一块约33亩土地在遂溪县农村集体“三资”智慧云平台成功竞标,竞投底价为1200元/亩/年,经过4名竞标人30分钟无声的激烈角逐,最终以1700元/亩/年的价格成交,溢价率为41.67%。

“农村集体‘三资’全部上平台,通过‘资产云图’就能迅速全面掌握全镇每一宗集体资源资产的所在位置、权属单位、发包状态和四至边界等信息。同时线上交易让有意竞拍者足不出户就能参与竞投标,用‘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杨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三资”管理服务改革,遂溪全面摸清全县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将闲置的用起来、占用的收回来、低价的提起来,推动村级集体资产收益最大化。

目前,全县243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完成登记赋码换证,有经营性资产的村已实行股份制改革,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纳入县“三资”管理服务平台运转。实现湛江市首宗农村集体“三资”线上交易,2020年以来,全县累计利用“三资”平台进行资产交易780宗,交易金额4.61亿元,流转土地76.93万亩,有力推动土地增值、集体增收。

   受访者供图

盘活资源

促进乡村多样化发展

遂溪聚焦资源整合,激发增收创富“动力源”。各村利用本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匹配,同时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和美乡村。

北坡镇急水村秉持“花小钱办大事”理念,采用“镇支出材料费用+村自筹人力费用”的方式,以四小园建设为重点,同步开展外立面风貌升级、巷道整治、修建阳光跑道及增设文旅配套设施等,探索“农家乐+民宿”文旅融合发展,为村民增加经济收入250万元。目前,村内建有2间民宿和2间农家乐,可为游客提供“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赏农村景”的一条龙服务。

推进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也成为方向。急水村推出网格化管理机制、户联网自治互助“积分制管理”制度和微心愿等组合拳,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参与村庄治理建设各项事务。

强化协作共联、团队化作战,打破行政化思维限制,产业协会的成立也是推动集体经济壮大提质的答案之一。

9月,遂溪县番薯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召开,为产业提供发展规划,引导各镇(街)避免同质化竞争、差异化发展。

遂溪县番薯协会的成立弥补遂溪红薯产业在资源整合方面的短板,发挥对市场信号敏感、对市场反应敏锐、对行业政策热悉、对行业趋势了解等优势,提供番薯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制定相关参考建议,组织举办相关技术培训、论坛等活动,并制定自律规约,引导经营主体规范生产经营,良性竞争。

协会把分散的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和资源整合起来,促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平台共用,畅通产业链企业之间供需对接,推动遂溪县番薯经营主体“抱团发展”。

此外,湛川村党支部建设荔枝种植经济合作社,以支部党员、种植大户、专家结对联系普通果农,种植超1万亩适应咸淡水浇灌且产量大的优质荔枝果品。联合帮扶工作组,成功举办2023广东遂溪“仙品荔”系列营销活动,销售额超过2亿元,湛川河谷“仙品荔”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受访者供图

【相关】

育乡村“头雁”,注人才“活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优化乡村人才培养机制。遂溪建强基层“头雁”队伍,锻造引领致富“主心骨”。

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遂溪将致富能手、乡村企业家、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吸纳到村干部队伍。截至2023年10月,遂溪共配备村(社区)“两委”干部2206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比例达96.86%。

同时,遂溪制定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学历教育实施方案,102名干部参加学历能力提升;选派53名优秀村(社区)“两委”干部及后备干部参加高素质农民(农业经理人)培训班,着力培育高素质农村实用型人才。

9月,遂溪县界炮镇“拓展平急转换新场景 服务百千万高质量发展”擂台比武活动现场,界炮镇19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采取“PPT展示+个人讲解”形式依次上台,紧紧围绕“平急转换”工作机制、服务“百千万工程”等主题,结合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出发,讲发展、谈变化、亮成绩,分享如何破解基层党建、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难点问题,全方位展示乡村振兴工作业绩。

这是遂溪县擂台比武镇级初赛的精彩缩影。据悉,遂溪围绕“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主题,举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拓展平急转换新场景 服务百千万高质量发展”擂台比武,全县16个镇(街)各村党组织书记同台亮真招、晒亮点、比贡献,比选出遂溪县十大“乡村振兴明星村”,进一步激励干部干事热情。

接下来,遂溪将紧抓“百千万工程”政策机遇“窗口期”、发展机遇“叠加期”,扭住“关键动作”、解决“关键问题”,坚持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采取汇聚先锋力量、盘活资产资源、引入市场带动等“妙招”,为遂溪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和力量。

【撰文】姚瑶 通讯员 肖颖

编辑 卢泽宇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