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15日)是第22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肺系生命、刻不容缓”。为能够早期识别及筛查患者,提高患者健康管理认识、尽早规范治疗,减缓疾病进程,改善生活质量,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携手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南山名医团”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坦沙院区开展健康科普专题公益活动,获得群众的点赞。现场通过广州广播电视台直播,在线联动全国54家单位响应主题活动。
群众在现场倾听健康讲座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黄庆晖同志为活动致辞,他指出慢阻肺是我国第一大的慢性肺部疾病的负担,但目前国内普通民众对慢阻肺的知晓率还远远不够,面对这么繁重的疾病负担,我们应该有相应的行动。希望通过本次世界慢阻肺日活动,让更多慢阻肺患者能够更深入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肺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公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认识,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呼吸疾病的防治知识,保障人民群众的呼吸健康。
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总顾问钟惟月表示,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作为公众健康的倡导者,一直以来将公众科普作为科普工作开展的重要一环,以人民群众健康为出发点,致力将早筛、早诊、早治的疾病防控关口前移,帮助群众增强主动健康的意识,本次“世界慢阻肺日”专场公益活动,涵盖健康科普讲座、专家义诊、简易肺功能筛查、呼吸康复训练、科普书发放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大慢阻肺疾病宣教,一方面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的认识,在面对常发疾病时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另一方面加深慢阻肺患者病情监测、规范治疗的意识,掌握有效的呼吸康复锻炼方法,减少急性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为活动现场视频致辞,他表示,当前吸烟人群相对较大,慢阻肺的早诊早治未能很好落实,慢阻肺早期的患者可能由于症状不明显而不坚持治疗,呼吸康复治疗也未能得到重视,慢阻肺的患病仍呈上升趋势,我们需要从病因、早诊早治、呼吸康复以及规范化管理的角度综合起来关注慢阻肺及患病群体。共同努力,降低慢阻肺的患病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及其团队很早就对慢阻肺防治有所关注,团队对慢阻肺的流行病学特征,早期综合防控等进行了长期的重点研究。钟院士也为这次活动视频致辞,他认为,了解慢阻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改善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最好的办法,同时呼吁大家要行动起来,建立全民、全国、全社会对呼吸疾病协调管理体系。
义诊活动现场秩序井然,前来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中医科、内分泌科、营养科、药学部等多科骨干医师组成的专家团队,耐心地与每一位前来咨询、诊治的居民进行详细交流,细心倾听并解答他们提出的健康问题,普及讲解了大家关心的慢阻肺、慢性病等疾病的健康知识,对患病群众给出了专业的治疗建议和用药指导,为群众提供了面对面、零距离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科普。
活动现场
郑则广 教授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呼吸系统流行性疾病进入高发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郑则广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为市民带来《慢阻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走向未来的呼吸健康之路》的健康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现场观众讲解了慢阻肺的病因、临床表现、危害性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慢阻肺。
王峰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王峰讲解科普主题《中医视角下的慢阻肺病:古老医学与现代呼吸健康》。
胡杰英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杰英带来的主题为《走向康复:慢阻肺病患者的康复之路》的讲解。
群众领取健康科普书
现场,工作人员还向活动现场的群众免费派发健康科普书,包括《后疫情时代主动健康手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手册》等书籍。
【义诊现场】
医护人员还免费为在场群众测量血压、血糖,提供健康咨询,进行体格检查,据本次活动统计,活动共计发放健康宣传彩页400余份,服务群众300余人。通过此次活动,让群众能够便捷地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与健康咨询,进一步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将健康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本次活动为“广东省呼吸与健康科普专题公益活动”的系列活动之一。广东省呼吸与健康科普专题公益活动是由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打造,旨在通过义诊、讲座、健康科普视频传播等方式,为人民群众普及呼吸与健康知识,引导广大群众科学保健、精准就医,帮助群众树立“早筛早诊早治”的健康意识。为此,学会特联动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共同组织优质医疗资源带给群众,为广大群众送温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