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当“助手”,精准除妇癌

中山一院
+订阅

11月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妇科沈慧敏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宫颈癌患者完成一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下阴道残端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妇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精准解剖切除病灶

术中基本无出血

李女士今年55岁,她在就诊时表示自己发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已经10余年了,今年9月份在当地医院进行宫颈TCT检查为ASCUS(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HPV检查显示高危型HPV33型、58型阳性,随后进行了阴道镜活检,显示局灶性CIN II级(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为了进一步接受治疗,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决定从河南来到南沙院区就诊。”李女士说。

南沙院区副院长沈慧敏教授接诊后,为李女士进行了宫颈锥切术,病理结果提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 III级)并累及腺体,局灶可疑间质微浸润,基底切缘阳性”。

10月20日,沈慧敏教授团队为李女士实施再次宫颈锥切术,术中病理显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团队为她施行了腹腔镜下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宫颈鳞状细胞癌(IB1期)”,需要补充治疗。

10天后,李女士再次办理入院,沈慧敏教授查房时向她详细讲解了病情,“我们提供了国内外指南的规范化治疗建议。患者经过充分知情后选择了进行机器人辅助补充分期手术的治疗方案。”沈慧敏教授说。

▲患者及家属讲述治疗经过

手术当天,沈慧敏教授主刀,何伟鹏副教授为一助,在达芬奇机器人的帮助下,手术团队通过机器人精准的解剖识别及其放大、三维立体效应,控制机械臂和内窥镜,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第二天,李女士已经可以正常下床活动。

▲医护团队查看患者术后情况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复杂妇科手术助攻神器

今年9月,中山一院引进了3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目前拥有6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有2台机器人在国际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作为培训外科医生使用。通过借助这些先进的机器人设备,医院解决了许多复杂疑难病例。

▲国际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控制台及机械臂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于2005年被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妇科微创手术,此后,该技术迅速被广大妇科医生和患者接受。

手术机器人最高放大倍数可达40倍,有利于术中实施精细解剖;它具有对术者手部抖动自动过滤的功能,能让术中操作更稳定,从而能达到解剖更精细、创伤更微小、出血明显减少的效果。“多数情况甚至可做到无血手术”,沈慧敏教授介绍,“借助机器人,我们能在完成手术的同时极大程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破坏,减少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尽早出院。”

▲沈慧敏教授操作手术机器人

沈慧敏

妇科副主任

南沙院区副院长  妇科执行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妇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妇科微创手术,对于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机能不全及其他常见妇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

越秀院区:周三上午

南沙院区:周一全天

END

来源:中山一院

编辑:郭梓炜

视频:周   瑜

校审:沈慧敏、陆丹华、董庆龄

初审:潘曼琪

审核:赖佳明

终审:彭福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