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赏原诗
药垄
地仙不爱谷,种药方桥右。
久雨不出门,猪苓大如手。
译文:地仙不喜欢谷物,在石桥的右边种植了一些药物。连日的大雨没法出门,不知不觉猪苓长得如手掌般大了。
02
学中药:猪苓
相比于茯苓,大家可能对猪苓就没那么熟悉了。猪苓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主产陕西、河南、河北、四川、云南等地。
皮至黑,块似猪矢,故名之猪苓。有的地方叫黑药,外皮黑褐色,漆亮跟猪屎神似,民间叫猪灵芝、黑猪苓、粉猪苓、黑猪粪、野猪粪。处方别名有知苓、朱苓、地乌桃。
据《本草纲目》记载:“猪苓淡渗,气升而又能降。故能开腠理,利小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
猪苓的功用类似茯苓,都具有利水消肿、渗湿之功。只是猪苓渗湿利水的作用较强,无补益之功;茯苓性平和能补能利,既善渗泻水湿,又能健脾宁心。两者在临床的应用中常相须为用。猪苓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其中我们熟悉的著名利水方五苓散和猪苓汤都能看到猪苓的重要身影。
现代研究表明,猪苓还具有利尿、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肝损伤、抗菌等作用。
猪苓一般用量为6-12g。值得注意的是,无水湿者忌服。
03
药膳应用
猪苓冬瓜(带皮)排骨汤
取猪苓10克,冬瓜(带皮)100克,排骨500克一起置于砂锅炖服。
此汤具有健脾祛湿、消肿利水的功效。可用于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属脾虚水湿内停者。症见形体消瘦,体倦食少,小便不利,轻度腹水,或下肢浮肿,或皮肤黄疸。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在后台与本团队联系;文中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