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岭南饮食文化,开发基于佛山本土文化的幼儿食育课程,佛山五区15所幼儿园联盟承担的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历经十年的持续探索,正式迎来结项报告会。该项目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附属幼儿园为领衔园,15所幼儿园组成岭南食育课程共建园,从佛山传统饮食文化出发,持续深入挖掘和梳理佛山饮食文化与幼儿食育的深度融合,构建起科学完整的岭南幼儿食育课程体系,形成了基于佛山本土文化的幼儿园食育样本,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实践范本。
项目迎来结项报告会。
在11月14日举行的结项报告会暨项目成果展示中,岭南传统美食鱼饼、花茶、双皮奶、糕点等齐齐亮相岭南非遗美食文化展示区。孩子们现场进行美食制作、开展有趣的食育游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附属幼儿园、禅城区中心幼儿园、顺峰幼儿园、潭洲湾幼儿园等分别带来了《老火靓汤》《广式萝卜糕》《以食育人 以书润德》《玩转食乐游戏》《探秘鸡蛋花》等食育课程案例分享。
项目成果展示。
碧桂花城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进行岭南美食展示。
“岭南饮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融入岭南文化的幼儿食育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以佛山地区为例》,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探索。”课题实践负责人庄思微表示。在实际的教学案例中,幼儿教师们会围绕老火靓汤进行主题研究,启发孩子们主动了解老火靓汤背后的故事,探索老火汤的烹饪方法和营养价值,并尝试在不同的食材搭配中,发现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和食补养生价值。最终,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煲制老火汤,引导孩子们认同和传承岭南饮食文化。当然不只是老火靓汤,佛山名小吃、岭南蔬果甚至是非遗高明濑粉、伦教糕等都是幼儿食育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对象。
孩子在讲解和展示《双皮奶炼成记》。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是什么?幼儿需要掌握什么样的进餐礼仪?食育怎么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在高校专家、儿童保健专家团队、非遗传承人的支撑下,佛山这15家幼儿园把具有本土特色的岭南饮食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课程建设,它们从儿童视角出发,积极挖掘本土饮食文化资源,并进行筛选、转化成为课程内容和课程活动。他们重点从“营养健康知识和岭南饮食文化”的角度出发,梳理制定了种植与养殖、食品烹饪与健康、共食与文化三大板块的内容。可以说,目前项目已经探索出成熟的课程体系和教研模式,建立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库。
孩子们现场制作鲮鱼饼。
领衔园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附属幼儿园负责人表示,依托本土文化和高校人文资源优势,该园从2012年开展就致力于将岭南优秀饮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中,构建了园本课程。项目还不断升级,最终成为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注重通过食育的主题活动、特色活动、趣味游戏、生活食育等,将研究贯穿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而在每年的全民营养月期间,幼儿园都会通过专家讲座、亲子美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健康饮食等食育理念推广至社会。
顺德机关第二幼儿园的孩子讲解《南乳饼》。
与会专家高度肯定该研究项目,认为该课题特色突出,研究务实,把岭南饮食文化的传承教育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帮助幼儿习得良好的饮食习惯,逐步形成终身受益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各联盟园不断进行研讨活动和学期总结,在各幼儿园的学习研训活动中,教、研、训三者有机结合,探索形成了教研共同体,并搭建了“高校+幼儿园联盟”“园际交流+家园互动+社区参与”的学习共同体。”幼儿教育学博士、项目理论负责人钟媚表示,在新的起点上,联盟园还将不断探索食育教育教学教研的新思路、新方法,做本土最有代表性的食育范例。
南方+记者 阎锋
主办方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