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贵州毕节赫章县兴发乡,放眼望去,韭菜坪山顶上是随风转动的风力发电机,与山脚下“沉睡”的薰衣草地遥相对望,花农正在田地里播种,为明年的旅游旺季做准备。
这个时节的兴发乡给人的感觉是静谧,几个月前则是热闹。薰衣草开花时节,来兴发乡的薰衣草花园“打卡”已经是周边游客的热门选择。彼时400多亩薰衣草进入盛花期,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片紫色花海如梦如幻。
赫章县兴发乡的薰衣草花园。
今年粤黔两省签订《东西部协作协议》,要求借鉴广东经验,协作推进开展“我在贵州有个园”活动,发展庭院经济,做实基层结对帮扶。
兴发乡的薰衣草花园正是广州在毕节因地制宜建设“我在贵州有个园”的案例之一。广州将东西部协作资金重点支持毕节、黔南、安顺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农村“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现已实际投入1.45亿元用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打造乡村示范典型。
“四小园”带来华丽“变身”
步入毕节黔西大关镇丘林村,村民的房前屋后都建立了一个个小花园和小菜园,其中一个三角梅园格外亮点,这是村子打造的小花园。
今年,丘林村利用4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帮助村民平整土地,种上名贵花卉和果树,铺上小路,打造多个“四小园”,让乡村景观中“盲点”变成“亮点”。
“以前这里没有规划,都是垃圾堆或者荒地,看着不美观也浪费土地空间。”黔西市大关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侯开平介绍道,“今年我们建立几个示范点之后,村民看到以后觉得效果不错,纷纷效仿,村子整体的人居环境都提升了。”
乡村振兴,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人居环境。
漫步穿行在织金县龙潭社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乡间小路、精致温馨的农家庭院、丰富多彩的文化墙、清幽静谧的文化长廊……
龙潭社区按照“环境改变人、人改变环境”的要求,依托广州市增城区大力帮扶,开展采摘步道修建、农村路灯建设、农村综合环境整治项目和“四小园”建设。123盏太阳能路灯覆盖仲巴地村民组的通组公路、连户路,直接受益群众达500余人,不仅照亮了群众“幸福路”,更为乡村振兴添光彩。
龙潭社区修建好的采摘步道。
以农促旅,以旅兴农。
通过“四小园”发展庭院经济,丘林村的旅游资源更上一层楼,“比如现在游客经过铺好的路去采摘李子和枇杷无疑更方便了,而且村子更美了,游客肯定更愿意住在村里。” 侯开平表示。
“每年3月至10月,丘林的游客接待量超过10万人次,良好的资源禀赋,实现了‘客流’变‘客留’。” 丘林村党支部书记蔡伟说,2022年,村里实现人均收入1.42万元。
依托“荷叶上的村庄”这张特色名片和杨柳河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及村庄特色民居、特色经果林等,龙潭社区以市场为导向,将荷花观光、经果林采摘、休闲垂钓等串珠成链,打造出一批集度假休闲、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体验式旅游区,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农家乐、客栈民宿等乡村经济。
“夏天的时候,游客很多,我准备和家人商量一下,把我们的民宿农家乐搞起来,相信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说起办农家乐的想法,居民王江眉头舒展。
“方寸地”变成“聚宝盆”
“四小园”不仅是“美观的园”,也是“致富的园”。
目前,广州共组织了148个镇(街)、123个村(社)、341家企业、138家社会组织与贵州145个乡镇、916个村开展结对帮扶。多元力量的参与使过去单一地给钱给物向产业、党建、智力、劳务、消费、信息帮扶等多方向拓展,为建好“四小园”发展庭院经济创造了各种有利条件。
丘林村村民在房前屋后栽种的果树。
依靠薰衣草花园,兴发乡积极发展花卉种植产业,通过种植、管理、维护、加工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
目前,借助东西部协作资源,港华农业在兴发乡的薰衣草芳香加工基地正加快建设,未来将用于薰衣草等植物精油、纯露的萃取,广泛用于高端日化、美妆方面等研发和应用。
“我在基地里帮忙管理、做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老板发工资也很及时,我感觉很满意,以后日子会越过越好了。”兴发乡中寨村村民海太学说。据了解,当地村民在基地每年务工时长可达五个月以上,平均收入可达1万多元。
在产业链下游,广汽集团不仅发动结对帮扶的纳雍县李子村各家各户种植薰衣草、迷迭香、芝樱、高原雪菊等芳香作物,还捐资450万元注册成立贵州木梳苗寨产业发展公司(村级企业),开发车载香氛产品,进入广汽乘用车精品供应链,成功“借船出海”。
2022年该公司销售额突破400万元,2023年预计超1000万元,李子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帮扶前的2500元提升至现在的12000元。
兴发乡中寨村村民在薰衣草基地每年务工时间可达五个月以上,平均收入可达1万多元。
有“园”千里来相会。今年3月,赫章县平山镇的天麻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广州番禺大龙街商会的企业家不远千里来到平山镇,只为到平山镇天麻基地认领面积一亩的天麻园。
赫章县是番禺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相隔1200公里的平山镇与大龙街道,因东西部协作紧密相连。
“早就听说平山镇的天麻规模大质量好,通过动员商会的企业家们认领天麻园,与平山镇协作共建‘一个园’,拓宽协作范围,夯实协作根基,让品质优良的平山天麻走向广州市场。”大龙街党工委书记郑卫东说。
番禺区大龙街商会企业家在赫章县坪山镇天麻基地认领一亩天麻园。
“打造‘四小园’不仅仅为了美观,更是为了让庭院‘方寸地’变成增收‘聚宝盆’、农村‘小花园’成为旅游‘打卡点’,‘四小园’的土特产也能卖到大湾区。”粤黔协作工作队广州小组有关负责人说。
【撰文】任燚 吴传娟 郑慧梓 傅鹏 张晓晨 夏民
【摄影】任燚 张晓晨 部分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