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农村居民增收近8%,陆丰22个乡村振兴项目开工

南方+

走进如今的陆丰乡村,目之所及是美丽的村容,宽敞的柏油路,面带笑容的村民们。在产业兴旺的路上,大家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这两年,陆丰围绕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立足资源禀赋、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以示范带破题,抓重点、攻难点、增亮点,高质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去年10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汕尾陆丰市正式入选,给这座海滨城市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今年上半年陆丰农村居民增收7.9%,24个乡村振兴项目开工22个,累计完成投资25亿多元……在这一系列抢眼数据背后,陆丰如何彰显示范引领作用?让我们来看看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

东海街道上海村彩虹栈道。

东海街道上海村彩虹栈道。

党建引领

人才是制胜法宝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这个“人”既是人才,又是组织队伍的“领头羊”,更是坚强有力的党建“总堡垒”。

河东镇秋冬村党支部书记赖再忠本是一名大专生,对学历不满足的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我,不仅自学文化知识,还专门到专业教育机构提升学历。陆丰福铭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正是这样一家综合性教育咨询服务公司,其在在职学历提升、业务培训等方面,源源不断为陆丰的乡村振兴输送了一批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该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长,却已有200余名学员从这里学成毕业,其中不乏乡村振兴各领域的一些青年干部。

“我们一直坚持就地取‘才’,这是我们陆丰人才振兴工作的特色。”陆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陆丰启动公开选聘农村职业经理人工作,将从竞聘者中选聘首批5名农村职业经理人。此次选聘还会从源头把关,不仅要求业务素质过硬,还要进行政审,务必在政治上清清白白,以高门槛筛选高素质人才。

人才是发展的根基,组织领导则是掌舵导航的“领头羊”。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陆丰注重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领导机构。围绕24个创建工作目标,细化了八大工作内容、33个工作措施,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进行统领。

尤其是2023年以来,陆丰还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并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示范创建“一把手”意识,以强有力的“无形之手”敦促目标落实。截至目前,除农村污水治理率尚未达标,其余23项目标基本达到预期。

“从镇至村再到组,陆丰经验谱新谱,三横三竖成构架,群众路线责任大,创新依靠大数据,网格管理创新意……”这是在陆丰流传的一首顺口溜,生动概括了陆丰基层治理“田字型”格局的社会效用。

人才也好,组织领导架构也好,归根结底还需党建来凝心铸魂。聚焦目标任务、突出重点环节,陆丰夯实“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凸显党建聚力,用党建来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在大安镇梅林村,“四点半课堂”成为在村外务工家长的福音。由村干部主动担任老师,村文化中心成为替一方群众解难的基层治理样板。

全市23个镇(场、区)划分成23个大网格、347个中网格、2267个小网格,实现全市村(社区)网格100%覆盖,群众有诉求必回应。在陆丰的乡村振兴大棋局中,群众路线大网络成为联结党群的“同心结”。

南塘镇元兴社区人民西路

南塘镇元兴社区人民西路

产业赋能

项目文旅双开花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中心镇,碣石镇以三产融合的方式把振兴蓝图转化成了实景画。通过打造以植物龙生态农业产业园为主导的第一产业、以海工基地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和以玄武山——浅澳度假旅游示范区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同步推进全域“乡村振兴4.0”。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一年多来陆丰把国家级示范县创建工作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来做。”陆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围绕1个国家级、4个省级产业园建设,陆丰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不仅完成国家级产业园部级中期评估,建成脱毒种苗研究中心、甘薯种质资源圃、甘薯品质检测实验室和甘薯农残检测实验室,还建成黄牛主题体验馆1个、海鲈水产科技养殖产业基地1个。与此同时,3个县级产业园也快马加鞭开工建设,陆丰“1+4+N”的产业园体系已初步形成。

经济是基础,文化同样是陆丰乡村振兴中的重头戏。走进汕尾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红色文化扑面而来,村居院落的墙面上绘有一幅幅红色题材壁画,生动地讲述着革命往事。

东海街道上海村国潮商业街道。

东海街道上海村国潮商业街道。

沿着汕尾陆丰市“滨海走廊”示范带,多个村庄连片闲置农房被盘活,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金厢银滩、“上海外滩”、植物龙生态农业产业园等网红景点点缀沿线,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这是陆丰市“滨海走廊”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火热场景。

几年前的“空心村”如今宜居宜业,村内道路和村屋修葺一新,一座座党建文化广场、运动场地拔地而起,年轻人纷纷回流,村民们在文旅的兴旺中日子越过越好。同时,开在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一个个咖啡馆、地摊经济、美食街与景点烟火气十足。

“我们还规划了6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2条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条入选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陆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两年来,陆丰先后举办了民宿文宿招商大会、首届“民间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并推出乡村文化集市、“陆丰味道”美食品牌,全面打好文化牌,为乡村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与此同时,陆丰深入推动文化赋能,建成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三资”交易服务平台和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已有304个行政村(社区)开展“整村授信”项目,整村授信金额达11.5亿元,有效为农户解决发展资金问题。

此外,陆丰在乡村振兴中还积极抢抓海洋新赛道,重点做好“蓝色海洋”文章。目前,位于碣石镇的中广核汕尾风渔融合示范项目已开工建设,这是具有全国示范带头作用的“风渔融合”项目;集种苗育种、科研实验、科技培训等产学研于一体的现代海洋渔业种业产业园项目建设也已启动,陆丰的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桥冲镇大塘村入口节点。

桥冲镇大塘村入口节点。

治理提质

群众幸福感十足

近一年来,陆丰借助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东风,有效突围了“毒品、产业、环境、形象、队伍”之困,交出经济和平安两张高分报表,实现城市美、镇圩美、乡村美“三美共进”,有力实现“从后队到先队、从骂声到赞声、从自卑到自信”的转变。

走进军湖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屋、开阔亮丽的广场、古朴清幽的古寨、碧波荡漾的小河……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3年前,军湖村还是内湖镇“脏乱差村”之一。曾见证南昌起义军与张威会师的军湖古寨更是年久失修,杂草丛生,碎瓦满地,尘土飞扬,里里外外一片荒凉,显得无比落寞。

“美丽家乡建设离不开‘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军湖村党总支部书记陈庆满介绍,近年来,该村党总支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村容整治美化行动。通过入户宣传、党员带头示范,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带动党员群众自觉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与此同时,军湖村党总支部抓住陆丰打造乡村振兴“龙潭湖谷”景观示范带的契机,修复古寨城墙,修建党建主题公园,让沉寂多年的古寨面貌焕然一新,吸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国道324线城东段美丽通道。

国道324线城东段美丽通道。

加快补齐乡村基础短板,陆丰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陆丰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6.9亿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4元,同比增长7.9%,实现了预期目标。

“立足打造一个示范片、镇打造一个示范村、村打造一个示范组,加强对重点镇村的提档升级,是我们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有侧重、有针对地部署。”陆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陆丰示范带动乡村风貌、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实现全面的跃升。

一方面,陆丰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完成了陆城供水管网扩建和改造工程,启动螺河、运河两岸建设和乌坎河生态整治,汕汕铁路陆丰东站、南站进展顺利,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县域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

另一方面,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全域落地。陆丰从示范带入手,以点带面在全域延伸“绿美+”经济产业链,让绿美经济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兴农富民的新支撑。

碣石镇植物龙科技产业园外景。

碣石镇植物龙科技产业园外景。

全面抓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建设,也是陆丰为乡村振兴提能的关键一步。在基本完成“三清”“三拆”的基础上,陆丰持续加强对局部区域的废旧房屋、农村垃圾和环境的长效管护等工作查漏补缺,全面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比如村内道路硬底化、污水处理设施、排污管网,以及垃圾清理清运等工作,我们都抓实抓细。”陆丰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还介绍,为确保乡村干净整洁有序,各街(镇)还开展“集中劳动日”“小手拉大手”“定期评级”“全民随手拍”等行动,让群众成为美丽乡村的主人翁。

棋艺、书画、正字戏、陆丰皮影戏……这些原本受众面窄的文艺形式,如今通过乡村文化集市来到田间地头,既丰富了群众生活,也带动了消费。

值得一提的是,持续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把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列入督办重点、建立健全约谈机制、倒逼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好监督考核“助推器”作用等,也是陆丰狠抓创建工作落实的有力举措,让陆丰的乡村振兴落地生花。

一线案例

碣石镇:三产并进 融合发展

“现在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村里变得挺干净的。我从小到大都是在浅澳村长大,小时候这里的道路坑坑洼洼,摩托车都不好开。这几年家乡改造得很好,环境变好了。”陆丰市碣石镇浅澳村一名村民说。

陆丰市碣石镇位于陆丰市南部碣石湾东侧,是全国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全镇陆地面积1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3公里,道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货运便利。

碣石镇海工制造、渔业产业基础雄厚,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优美,是陆丰市“滨海走廊”“薪火蓝湾”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交会处。在陆丰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碣石镇聚焦“三业三地”新要求,紧扣“百千万工程”,在海工制造、海洋牧场、文旅融合和未来乡村4篇“文章”上,均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在三产并进构建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方面,碣石镇打造了以植物龙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导的第一产业、以海工基地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和以玄武山——浅澳度假旅游示范区为主导的第三产业。

碣石镇城市客厅之石洲文化广场。

碣石镇城市客厅之石洲文化广场。

其中,植物龙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级甘薯产业园和省级萝卜产业园,培育出了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果品质量好等优势的甘薯脱毒种苗。同时,碣石镇还通过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探索形成了合作社承包、“合作社+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和企业+基地+合作社”等经营模式,探索建立了“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股份合作+订单农业”“品牌增值+行业协会”“互联网+产业”等,增加农民收入。

在推进“大平台”建设、做强碣石产业方面,碣石镇围绕“万亩千亿”平台建设,着力推动海工基地建设,有效推进扩平台拓产业,增添了经济发展动力。同时,拟投资100亿元、总规划1200亩的陆丰东海经济开发区碣石产业园正在有序推进一期建设项目。

此外,碣石镇还加强了企业培育,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发挥私营企业主体优势,为碣石经济社会发展引擎注入深厚的发展动力,新增市场主体1150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078户、企业72户。碣石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正全力推进项目用地审批和施工图招投标工作,深圳台铃电动车集团、碣石本土的金泰礼品、亿娃服装等企业已明确入驻意向。

通过示范带建设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的构建,推动了乡村经济的提升和发展。通过加强企业培育和市场主体培育,为碣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深厚的发展动力。

数说

陆丰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经济运行状态良好。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6.9亿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4元,同比增长7.9%,实现了预期目标。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列入示范县创建的重点项目有24个,22个项目均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5亿多元。

民生工程不断推进。前三季完成农业政策保费收入7800万元,占任务数的91%;星都粮食储备库、广东供销天业(陆丰)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基本完工,届时可为粮食稳产保供、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通过大力排查各种矛盾纠纷和隐患,扎实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活动,全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社会和谐稳定。

南方+记者 彭骏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