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2023-2024学年工作启动会在广东碧桂园学校成功举行。
参加会议的有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莫景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教材委科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胡卫平,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教材委科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刘守印,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教材委科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高云峰,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主任、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崔鸿,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李霞,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课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杉杉,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课程研究中心干部孟琦,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郑锦松,碧桂园教育副董事长代永波,碧桂园教育高级副总裁兼广东碧桂园学校校长程晋升,碧桂园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强光峰以及碧桂园教育实验基地参与实验的领导、老师三百多人。山东潍坊、郑州高新、重庆江津、深圳福田等新进实验区线上参会。
一键启动,继往开来
用科学精神研究科学课标
课程教材研究所莫景祺副所长致辞
课程教材研究所莫景祺副所长在致辞中从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教育的战略高度,以及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深度,阐述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的重要意义,对整个实验研究项目在前期取得的成绩以及碧桂园实验基地在实验研究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碧桂园教育高级副总裁兼
广东碧桂园学校校长程晋升致辞
碧桂园教育高级副总裁兼广东碧桂园学校校长程晋升致辞时说道:
2022年8月,根据课程教材研究所的整体部署,碧桂园教育实验基地承担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研究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强国、举全国之力推动科技创新的形势下,承担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的实验研究,是碧桂园学校为国家提供案例和经验的难得机遇,是提升办学品质、塑造品牌形象的难得契机,也是一次重大的现实挑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实验研究工作大步向前,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成果。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有三种力量相互协作,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
课程教材研究所的坚强领导力
实验研究工作是在教材研究所的整体部署、统筹规划下开展的。2022年8月,课程教材研究所发布《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研究方案》,明确了实验研究的目的、任务、工作推进方式、研究周期和预期成果,从整体上设计了实验研究工作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从根本上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
课标专家的专业引领力
实验研究工作是一项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离不开专家学者的专业引领。实验工作开展以来,胡卫平教授、刘守印教授、高云峰教授、李霞博士等8位专家多次深入学校精准指导。专家对科学课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对科学课程高水平实施提供的路径指引和策略支持,有力地保证了实验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三
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创新实践力
在一年多的探索过程中,碧桂园教科院充分发挥“引领、服务、赋能、督导、评估、提质”的工作职能,组织项目学校校长、一线教师围绕实验研究的中心任务,在课程方案的制定、示范课例的打磨、典型案例的积累等方面,沉淀经验,总结提升,将课标精神、专家思想转化为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
胡卫平教授回顾了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2022-2023学年的工作,介绍了实验研究项目的年度成果,并详细阐述了项目2023-2024学年的工作计划。
碧桂园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强光峰全面介绍和总结了碧桂园教育实验基地上一年度的实验研究工作,对本年度的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
山东潍坊、郑州高新、重庆江津、深圳福田四个新进实验区,也介绍了本区的科学教育现状和2023-2024学年的工作计划。
李霞老师做了《基于核心概念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讲座。
刘守印教授做了《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技术与工程教育》讲座。
崔鸿教授做了《生命科学核心概念的教学》(线上)讲座。
高云峰教授做了《技术与工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线上)讲座。
名校建设提质
勇当科学教育排头兵
2022年9月,按照课程教材研究所要求,碧桂园教育实验基地对参与实验研究的8所项目学校开展深度调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摸清家底、准确掌握现状。9月26日,课程教材研究所召开科学课程实验研究调研指导会议,以胡卫平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给予了富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此后,实验研究工作有序有力推进。
为保证实验研究工作高质量推进,碧桂园实验基地细化实验方案,将实验工作分为管理与教师发展、课程规划等5个领域,细化为队伍组建、教研机制探索与研究等10个主题,分主题出台相应方案,从目标设计、具体内容、实施步骤、任务分工、评价考核等方面规划、推进研究工作,坚持“学习是前提、实验是关键、研究出成果”的原则,以新课标研修为基础,构建大教研体系,优化课程规划,推动课堂变革,积累实践案例。
2023年6月,全国义务教育科学课程发展与成果交流会议在碧桂园学校召开,会议以研究报告、案例分享、课例展示、专家点评、专家讲座等形式,带来一场科学教育的学术盛宴。课程教材研究所领导充分肯定了碧桂园教育实验基地在科学课程建设方面的巨大投入和可喜变化,希望实验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新的学年,碧桂园实验基地站在新的起点,面向新的未来,将把科学教育作为“碧桂园学校名校建设内涵提质计划”的重大项目,持续优化“学校为主、家庭助推、社会参与、竞赛激励”的科学教育“行动模型”,持续推进科学教育质量提升。除了要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外,还要辐射带动,扩大影响,将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研究由“湾区方阵”向其他学校扩展。
“
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攻关机制
坚持责任导向,健全落实机制
坚持成果导向,建立优化机制
坚持创新导向,建立奖励机制
在课程教材研究所、顺德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在核心专家引领下,碧桂园学校科学课标实验研究工作必将与各实验区携手共进谱新篇,合作共赢谋发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