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就要终身服药吗?早干预有望停药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举办的糖尿病治疗新进展学术会议上,该院内分泌科主任徐谷根分享了其团队近两年来的最新研究应用成果:通过对人体6大系统进行综合干预,将有助于恢复糖尿病患者自身的血糖调节功能,有望实现减药和停药。

11月14日,省二医内分泌&糖胖病逆转中心搬迁至医院9号楼,院党委书记田军章在新中心揭牌仪式上致辞。

11月14日,省二医内分泌&糖胖病逆转中心搬迁至医院9号楼,院党委书记田军章在新中心揭牌仪式上致辞。

由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牵头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知晓率约为36.7%,近1/3 患者接受过规范治疗,其中仅有50.1%的患者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总体水平较低。

徐谷根表示,调节好血糖,是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省二医糖胖病逆转中心数据显示,通过应用最新疗法,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和减药率能够达到90%以上。

徐谷根

徐谷根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生活方式疾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防治至关重要。”徐谷根介绍,从该理念出发,他带领团队研究出“XG溯源系统根糖法”专利疗法,根据糖尿病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逆转方案。

治疗过程中,医院多学科团队联合,通过精准用药、中医理疗、内分泌调节、营养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等方法,为患者调节神经、内分泌、消化、运动、泌尿和循环6大系统,让其β细胞功能得到修复,从而促进机体正常代谢血糖。

“越早干预,实现停药的可能性就越大。”徐谷根强调,在糖尿病前期和早期就进行干预,疗效将更为明显,有些患者甚至不用吃药,就可以恢复正常的血糖调节功能。

如何更早地发现糖尿病征兆?

徐谷根表示,糖尿病患者处于前期或早期时,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和感觉,大多在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轻微超标,此时应尽快复查,做餐后两小时血糖检测。

按照我国糖尿病诊断最新标准,空腹血糖大于6但小于7、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7.8但小于11.1的人群,就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在以往,这又被称为“隐性糖尿病”——血糖高于正常值,但又低于诊断标准值。

如果是在不同时间里进行两次血糖检测,每次检测的空腹血糖都大于等于7,餐后两小时血糖都大于等于11,就可以被诊断为糖尿病早期。

此外,筛查也有助于及早发现糖尿病。鉴于目前糖尿病发病年轻化趋势,徐谷根提醒,无任何症状的人群从35岁开始就要有筛查意识,每年前往医院做1-2次筛查;体重超标(BMI超过24)的人群,建议每年前往医院做1-2次糖尿病筛查;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如家族中有糖尿病人,或自身具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症状,建议从青春期开始就进行糖尿病筛查,最好每2年进行一次。

南方+记者 陈伊纯

通讯员 何华 何昊书

编辑 张梦圆
校对 郭晓波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