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惠州市惠城区,党委政府主导、军地双方互动、社会积极参与、氛围不断浓厚,在成功实现广东省双拥模范区“十连冠”后,惠城向新一届省双拥模范区发起冲刺。
惠城区既是驻军大区,又是退役军人大区,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近年来,惠城浓厚崇军氛围,务实社会化拥军举措,提升双拥工作内涵质量,精心打造“惠军之城”双拥品牌,在全社会形成新时代双拥工作格局,用担当和实干书写出“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崭新篇章。
“四个纳入”厚植“双拥”沃土
今年“八一”前夕,区四套班子领导带着全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向驻区部队官兵送去了节日的祝福,常态化开展各种活动,真心实意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
“双拥工作的优良传统千万不能丢。”这是一种叮嘱,更是一种承诺。近年来,惠城区委、区政府把双拥工作列入党政军重要议事日程,始终将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做到“四个纳入”,即: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纳入全民国防教育内容,形成了党政军“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共同抓的工作格局。
与此同时,惠城区建立完善了议军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军民共建制度、军地联席会议制度、挂钩联系户制度等五项工作制度,确保双拥工作年度有计划、季度有安排、节日有走访、平日有活动,常态有成效。将双拥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纳入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使双拥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形成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一组数据充分彰显了惠城区高站位打造“惠城—惠军之城”双拥名片的坚强决心:
2020年以来,惠城区为477名立功受奖军人军属上门送喜报,共发放荣誉慰问金近54万元;发放现役士兵家庭优待金6000余万元;发放大学生入伍补助金790万元,共发放584人,悬挂光荣牌1816次,悬挂率100%。与此同时,结合“八一”建军节、春节等节日走访慰问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共计3413人次,覆盖全区13个镇(街道),召开座谈会350余场,发放慰问经费(含物资)总计约140万元,用心用情解决军人“三后”问题,转业军官安置职务职级政策符合率100%,安置随军家属189人,为460名军人子女优先安排入学入园。
这些数据正是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长抓不懈的生动注脚。
创新实践打响“惠军之城”品牌
积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惠城区在落实各项政策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思路,开辟新天地,初步形成具有“惠城——惠军之城”的双拥工作品牌。
近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江南街道党工委负责人与祝屋巷文旅协会、企业代表签订了《拥军优抚合作协议》,并授牌祝屋巷文旅街区“拥军一条街”。这也是惠州市打造的首条“拥军一条街”。
祝屋巷坐落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惠州西湖边,地理环境优越。打造“拥军一条街”,祝屋巷融入拥军元素,增设拥军标示牌、立体字和宣传画等,营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街景氛围。与此同时,通过与街区商户、附近酒店开展合作,融合商业资源,搭建拥军优属商业平台,为广大优抚对象提供消费优待优惠服务,让优抚对象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尊崇和关爱。
近年来,惠城区积极打造双拥主题馆、国防教育馆、军事长廊、国防双拥主题公园、“拥军一条街”、“拥军示范小区”。与此同时,探索开展“社会化拥军”新路子,先后与中国工商银行惠州分行、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港惠超市、亿嘉盛酒店等18家单位签署拥军优待合作协议,打造一批拥军银行、拥军医院、拥军商圈、拥军饭店、拥军酒店、拥军超市,服务服务范围涵盖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辐射全区现有军人军属和近3万余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让拥军优抚深入生活、具体可感。
以港惠购物中心为例,该商圈成立拥军联盟,不仅联动场内超300家商户,还联动银行等单位,为现役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重点优抚对象提供专属优惠权益,提供“军人优先、服务优质、消费优惠”的“三优”服务。“目前已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军烈属提供4000人次的优惠服务,提供优惠优待约20万余元。”港惠购物中心党支部书记董洪言说。
日前,拥军优抚进一步扩大“朋友圈”,区双拥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惠州市药品流通行业协会举行“崇军至尚 戎享健康”拥军示范药店签约仪式,三家知名药企旗下420家药店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先、优惠、优待服务。
此外,惠城大力挖掘先进典型,评选“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和“关爱退役军人之星”。其中,4人次被省、市两级评为“最美退役军人”;赵喜昌、张天康、胡保平等受中央电视台《老兵,您好》栏目组邀请接受访谈,为全社会营造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的良好氛围。
三级服务体系用心用情解决难题
在惠城,对军人的尊崇转化为一项项饱含温度的实际举措,让深情暖意流淌在广大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心间。全区共有238个退役军人服务站,实现区、镇(街道)、村(居)三级服务体系全覆盖,用心用情解决难题。
“正是有了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这些‘娘家人’,我们老两口才度过了这道难关。”在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退役军人范厚滋和老伴宋婆婆向工作人员深深地鞠了一躬。两年前,范厚滋先后接受两次大手术,家庭一度陷入困境。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江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在走访中获知消息后,经多方协调,最终成功为其申请省退役军人应急救助资金逾9万元,帮助范厚滋一家度过了困难。
退役军人罗振文家中四代都有人参军,他本人不仅是烈士的儿子,还是烈士的父亲。1987年10月3日,罗振文的独生子罗国辉为救一位溺水的学生而牺牲,被追授为烈士。由于惠城区没有烈士陵园,一年多前,遵照罗振文的心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向上级申请,最终将罗国辉烈士的遗骨安放在博罗县烈士陵园内并举行了安放仪式。“感谢政府完成了我和家人们34年以来的心愿。”罗振文说。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惠城区累计支付2433万元,帮助7042人(次)解决“五难”问题,用准用好省退役军人应急救助政策,及时主动对困难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开展应急救助,为全区58户困难退役军人家庭申请省应急救助资金近220万元。同时,累计发放优待抚恤金1.36亿元,定补定抚面达100%。还走访慰问烈属800人(次),解决烈属反映的问题130余个。
在延伸服务内涵中助力军民融合鱼水情深,惠城双拥工作荣誉纷至沓来: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被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表彰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是全省惟一受表彰的区级服务中心;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李玲被评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全国百名优秀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
拥军支前让鱼水情谊更加浓厚
青春激昂九月天,热血送兵正当时。今年秋季,惠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人民武装部在惠州国防教育基地举行惠城区2023年新兵欢送仪式,热烈欢送秋季应征入伍的217名惠城新兵。退役士兵代表为新兵代表戴红花、披绶带,送他们踏上从军征程。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惠城区始终瞄准备战打仗抓拥军支前,强服务保障,用实际行动支持强军建设和国防建设。惠城区建立健全平时服务保障、战时拥军支前的军地协调机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部队建设。同时,严把兵员关口,输送优质兵员,年均输送优质兵员419人,其中,2023年大学参军入伍比例达89%。
此外,惠城区常态化开展春节、八一等时段的走访慰问活动。组织军地联谊活动,促成军地优秀适龄青年为爱双向奔赴。组织“东江老兵宣讲团”成员深入基层开展国防教育宣讲。扎实开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文艺晚会、征文、演讲比赛等系列拥军和国防活动,宣传教育氛围日益浓厚。
值得一提的是,全区148所中小学的18.5万中小学生全部接受国防教育,河南岸中学、长湖苑小学、铁路学校、翠竹学校等4所学校被上级部门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人民军队人民爱,人民军队爱人民。驻区部队在受到惠城人民关爱的同时,也以实际行动大力支持惠城经济建设。近年来,驻区部队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惠城区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乡村振兴的赋能上、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平安惠城建设方面,都能看到“橄榄绿”的身影,充分展示了驻军部队的力量形象,凝聚起军地合力、军民同心的建设发展力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