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为她作序!青年作家叶昕昀小说集《最小的海》出版

南方+

近日,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推出青年作家叶昕昀的短篇小说集《最小的海》。书中集结了八个关于爱欲与宽恕的故事,见证了孤独的人彼此贴近的瞬间。

《最小的海》。

《最小的海》。

叶昕昀的小说创作,可以追溯到一篇名为《孔雀》的小说,这也是《最小的海》中的第一篇。她只当这是稚嫩习作,于是“像只松鼠似的,藏起东西不给人看”。等到快毕业了,想继续读博,才一股脑儿地把作品捧到老师余华的面前。

在《孔雀》短短两万字的篇幅里,仇与恩,罪孽与救赎,残缺与圆满……种种充满张力的关系,在作者笔下不疾不徐地展开。她精准地捕捉到人和人关系中暧昧与拉扯的部分,在三言两语中布下强大的戏剧张力,给人以暴风雨来临前的惊心动魄感,这令余华大为震惊,他称叶昕昀为“没有发表过小说的小说家”。后来,他把小说发给莫言看,莫言也很惊讶,表示这不像是初学者,而像是“一个很老辣的、有过很多年创作实践的人写的”。

后来,修改后的《孔雀》在《收获》刊出,在它评出的2021“收获文学榜”短篇小说榜中位列第四。与叶昕昀并列在榜单中的,不乏迟子建等响亮的名字。

2021“收获文学榜”短篇小说榜。

2021“收获文学榜”短篇小说榜。

而事实上,1992 年生于云南曲靖的叶昕昀在2018 年才初涉小说创作。她本科毕业后进入国企从事行政工作,三年后辞职,2021 年取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创作与批评方向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作者近照。

作者近照。

从离开家乡、北上求学,到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叶昕昀明白,更多人没有走出去的机会,只能留在原地,过一种有限的生活。她想把那些留在她身后的人记录起来,于是,他们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她的笔下,在《雪山》《周六下午的好天气》《河岸焰火》等作品中留下痕迹。书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也像是叶昕昀与自己过去的一种联结方式。

面对书中“被困”的不幸之人,作者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温柔和慈悲,让孤独的人在故事中相遇,捕捉住那些彼此贴近的瞬间。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对此书的评价,“在彼此的残缺里寻找一种圆满的可能。”

余华为《最小的海》撰写了五千字的序言,在他看来,叶昕昀是一个对自己的写作和作品有些刻薄的人。“我读到的是锋利精准的描写,貌似平凡实质强劲的对话,故事充满张力,直指人性的深处。我想这是她拥有了十分有力的叙述,娓娓道来之中让我们的阅读心神不宁。每次阅读她的新作都是一次新的体验。”他写道。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戴雪晴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 周煦钊 彭奕菲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