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吴三川
11月13日,哈尔滨市民爆料,在五常政务服务大厅办事,因午休时间到达,大门关闭,导致市民在户外挨冻等待。该市民称,“中午门都不开,三个门都关闭,进都进不去都在外面冻着排队。”14日,“网友吐槽政务大厅全天工作6个小时”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广泛议论。
有人认为,有人认为张贴了工作时间,就应该选择工作时间过来;也有人认为,外面天寒地冻,把大门一关了之,未免不近人情。
综合各方声音,最大的争议,并不在于工作人员应不应该午休。根据大厅玻璃门上张贴的通知,工作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30到11:30,下午1:30到4:30,相当于“朝九晚五”,并无不妥。还有类似行业网友“现身说法”,表示窗口接待时间较短,不等于实际工作时间就短,还有材料整理归档等其他业务。
然而,在舆论传播中,事件却被简化成“全天工作6小时”,从中不难窥见背后的不满情绪——哪怕中午不是工作时间,大厅也不该大门紧闭。涉事大厅回应,由于大厅没有设立食堂,工作人员中午需要离开大厅去吃饭,因此会关门。话虽有几分道理,却总给人几分“事不关己”的冷漠。当群众寒了身又寒了心,于是“全天工作6小时”也成了一种错。
对照一些地方的做法,也不难理解争议缘何而起。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已经实行“延时服务”,实行午休时间不关门、有人办事不下班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痛点。而连只是午间开个门,提供休息避寒之地,这种听起来并非有多难的诉求,涉事大厅也没有做到,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值得肯定的是,当地的纠错还算积极和迅速。14日,五常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通报整改措施:一是在政务大厅设置休息等候区,确保工作日早晨8:30正式开始接待工作前,办事群众能够提前进入服务大厅等候区,避免在室外等候挨冻;二是实行员工轮岗制度,保证工作日午休时间不间断服务群众;三是继续增设预约通道,线上线下同时办理。让服务型政府落到实处,多从方便群众的角度想办法,这么做就对了。
同时也要看到,为民服务的初心不能打折,更讲究的是主动作为。不要等到群众给了“差评”,才开始行动起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