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届年轻人爱上了赶集

深圳共青团
+订阅

论赶集,还得是中国人排第一。

袅袅升起的尘世烟火、琳琅满目的新鲜瓜果、款式多样的衣帽鞋服、铺满地面的谷物杂粮……

伴着五花八门的吆喝声,赶集的人穿梭在大小摊位之间,东买买,西看看,不亦乐乎。

每逢单双数或节庆日,城市的角落、村镇的广场上,就会热闹起来。

人们背着竹篓、拿着推车、拎着七八个手提袋,从街头走到街尾,没有一个人能空着手离开。

晨光熹微的时刻,刚从山里采下的菌子尚未完全开伞,地里挖出的土豆表层泥土也微微湿润,十块一斤的老式点心和两块一根的大油条……看得人口水直流,热爱生活的人们扎堆赶集,比Citywalk更能打动人心。

有人说,赶集让她看见了生活本来的样子。不同地方的集市,因为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的浸润,更呈现出鲜活可感的乡土风情。

今天团团就带你去全国各地的赶集现场“逛逛”,在天气逐渐转凉的日子里,感受尘世中不一样的温暖。

▲来源:昆明攻略通

▲来源:昆明攻略通

在岭南,定点交易的地方也叫墟市。

北赶集,南趁墟,客家人则叫做赶圩。到这里漫步,有浓浓怀旧气息,还有开盲盒的惊喜。

旧物展、卖鱼桥、车刀剪老店,在老建筑群之间唤醒光阴的故事。荔枝熟了,鸡鸭大了,鱼儿肥了,也会拿上农墟去卖,朴素之中又多了几分鲜活与生动。

热爱煲汤的广东街坊,在墟市上认真挑选。平时不太常见的药材、食材,在这里买还很新鲜。

▲来源:吃喝玩乐in广州

▲来源:吃喝玩乐in广州

早上就接近收尾的墟市韵味十足,夜幕之中的墟市也很热闹。

手工制作的钵仔糕、簸箕炊等小吃带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街头巷尾的牛杂,也极受欢迎。当热汤咕嘟咕嘟,吸饱了汤汁的豆泡、软糯的萝卜和弹香的牛杂一起入口,那滋味美极了。

▲来源:广东民生DV现场

▲来源:广东民生DV现场

在云南不少地方,3天一小赶,5天一大赶。相比“赶集”,他们更喜欢称之为赶街(gai),或赶场、赶山。

包着头巾的傣族老奶奶,低头将新鲜的野菜、姜巴、草果、山胡椒重新摆放;手脚麻利的阿姐,正将煮好的干米线放入蘸水碗中,霎那间,红油浮起,香气透传。自家做的豆腐、豌豆粉,沿街叫卖的土鸡、洋芋、糖果,都还算常见,来到云南,更让人大开眼界的还得是那些土产的食材。

▲来源:昆明攻略通

▲来源:昆明攻略通

鸡枞、奶浆菌、扫把菌、鸡油菌、大红菌……五彩斑斓的菌子带你走入科普中心。臭菜、大苦籽、小苦籽、香橼果、芭蕉心……叫不上名的蔬果看得人眼花缭乱。

身处云南的集市里,就像被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所包围。带着口音的吆喝声,让人忍不住从蘸着盐巴辣子吃的炸洋芋,一路吃到让舌尖泛起清酸的傣族舂鸡脚。直到手上实在拎不动了,肚子也吃到饱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等待下次相见。

▲来源:普洱发布

▲来源:普洱发布

要说人扎堆的地方,那东北大集一定排得上号。平时大多在商场、景点溜达的年轻人,哪里见过这场面。

2块一碗豆腐脑,3块一个鸡蛋汉堡……揣着50块在大集上,棉裤搞价(商议价钱)可带3条,50块够4个人吃到饱。

吃到胃里的是新鲜菜,露天明厨不怕你偷师学艺。就是论扇卖的排骨,论堆称的点心、蔬菜和雪糕,容易让人震惊到。

▲来源:吃不饱的小幸

▲来源:吃不饱的小幸

东北大集,除了价格诱人,更重要的是货品齐全。饺子帘、电视防尘盖、小摆件、大盆栽……你要是个生活高手,不能不到大集来。

因为多年来面对的人群都是当地大爷大妈,大家知根知底,讨价还价都有生活气息。大集的精髓是,看着不精致,不妨碍货真价实。

▲来源:东北人家

▲来源:东北人家

冬天卖棉衣棉袄、棉裤棉鞋、棉袜棉手套,夏天有拖鞋凉鞋、扇子风扇、短袖裙子三件套。过年到这里买对联,吉祥话比网上全面。大扫除到这里买扫帚、刷子、拖把、擦布,一应俱全。

这里还可以买到酱菜、烧饼、拌菜、榛蘑、木耳、人参、蜂蜜、林蛙……干货丰俭由人,熟食试吃随意,但东北人的热情度从来不减半分。

自从淄博火了以后,来打卡的人就多了起来。

在淄博,除了烧烤,市集也比想象的要精彩。走进琉璃一条街,就像走进了大观园。当晶莹剔透的琉璃化为手串、盆栽、花草,精致小巧,只是看着就觉得心情很好。

看完琉璃,前方又到达书画一条街。

作品从二十到上百元不等,风格多样,就连篆刻和剪纸都有,文化气息浓厚。

▲来源:橙子kacha、爱艺术的小刘

▲来源:橙子kacha、爱艺术的小刘

除了淄博,青岛、烟台也有音乐节集市、啤酒节街市等各大创意市集,夏天嗨啤、赶海,都不耽误。

济南、临沂等地,过年赶年集、买年货,还有各类糖人、大饽饽,氛围感十足。山东人赶集,一边文艺,一边接地气,乐趣更是无穷。

▲来源:山东电视文旅频道

▲来源:山东电视文旅频道

在贵州,赶集则叫做赶场。

作为山地大省,散居在山麓和坝子之中的贵州人,早些年间,就是通过集市打开和外界的一扇窗。

这里会售卖村民自家的禽类肉食,手工的竹编、藤编和带有少数民族风情的蜡染、刺绣、衣帽服饰。当阳光撒下,入眼皆是五彩斑斓。身着民族服饰的当地人,在一针一线绣着绣片,精美的花纹就像为生活镀上金边。

▲来源:光圈不是快门

▲来源:光圈不是快门

因为少数民族聚集,所以在贵州赶场,能听见四面八方的口音。

不同民族的美食吃法多样,也让这里售卖的食材百花齐放,带着浓浓的民族气息。

香气飘飘的油炸粑、临时搭起的牛肉摊、让人口水淋漓的辣鸡粉、勇者偏爱的炸蚂蚱和蜂蛹……又鲜又野。来得巧了还能赶上当地少数民族的节庆日,火把节、斗牛宴,当人们载歌载舞,生火摆席,更能带你领略不同的集市风情。

▲来源:MM不是吴

▲来源:MM不是吴

《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写道:

“人生在世,无非吃喝二字,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

热爱赶集的人们,懂得此番道理,活得快乐生动。

你家那边还有哪些好吃好玩的集市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