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正前方远处落羽杉上,那只颜色如翡翠般靓丽的鸟儿,它正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胸翡翠……”随着候鸟南迁,松山湖又迎来了观鸟季。近日,由松山湖南部园片区党委主办,东莞市绿色低碳经济技术研究院承办的“智汇南湖湾 自然聚有才”2023松山湖南部片区自然科普活动在松山湖景区开展。
活动现场,15组亲子家庭手持望远镜,在东莞市绿色低碳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生态学博士吴鹏举的指导下,在景区林间开启一场“寻鸟之旅”。
白喉红臀鹎、白头鹎、黑领椋鸟、白鹡鸰……亲子家庭们纷纷举起望远镜,细致观察停落在松山湖林间、飞舞在湖面上的各种鸟类细节,在导师吴鹏举的科普下,深入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珍稀程度等内容。
“翠鸟在树杈上发现鱼类之后,便咻的一声冲进入水中叉起鱼,再飞回树上将鱼吃掉……”在观察过程中,吴鹏举声情并茂的结合肢体语言,为孩子们科普翠鸟捕猎的过程,让孩子们了解到翠鸟的生物形态以及捕食习惯,以及通过不同的羽毛颜色识别鸟类等内容。
据介绍,松山湖内湖泊、河渠、树林等多样性环境,为鸟类栖息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隐蔽场所,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鸟类前来栖息、停歇和觅食。据了解,目前松山湖记录到的鸟类达150多种,占全市总数约一半,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二级保护动物黑翅鸢、褐翅鸦鹃等。
鸟有没有牙齿?它们的胸骨为什么特别突出?……在实地观察过后,孩子们分两组进行比拼,通过回答随机抽取的题卡得分,在寓教于乐中进一步巩固鸟类科普知识。
“今天才知道松山湖有这么多不同品种的鸟儿,孩子们也觉得观鸟体验很新奇。”一位家长表示,一家人在活动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知识,也加深了孩子对鸟类及生态自然的爱护心理,很有意义。
【撰文】黄政正 张莎 陈启亮
【摄影/视频】黄政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