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发布,释放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彰显了企业家精神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8月2日,广州市正式发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支持民营经济最大限度释放活力潜力。
在从化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他们勇于拼搏、敢闯敢试,追求卓越、永不停步。为展示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区工商联近日联合区融媒体中心组织开展了企业家专访活动,并开设《弘扬企业家精神》专栏,聚焦企业家迎难而上、争创一流的生动实践。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威的故事~
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莱恩医药”)是民营机构第一家、华南首家(目前唯一一家)拥有NMPA药物十项全项GLP认证资质的研究机构,并具备CNAS 医疗器械评测、高端化妆品新原料、化学品安全检测GLP认证资质(符合OECD GLP要求),还在多种属动物、多业务范围获国际AAALAC完全认可,是中国GLP领域首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也是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国赛“优秀企业”奖的药物GLP认证机构……
杨威
这一切离不开董事长杨威及其团队稳扎稳打、百折不挠、逆风而上的工作作风,也离不开始终坚守的创业初心和攻坚克难的信心,以及勇立潮头的决心。
锚定目标迎难而上
为什么会选择打造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平台这一赛道?
杨威在工作中发现,只有通过严格研究评价,才能挖掘和发现优质药物。发现具有价值的重磅创新药,是生物医药产业的根本动力。而做一个优质的创新药需要专业化分工、高端技术等,是一项极具专精特新特点的技术。与国外相比,我国自主创新药物较少,源头创新不足,早期以传统仿制药企业为主,缺少科技创新,导致产业发展缓慢。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念头——打造一个国际一流的药物非临床评价平台,创新土壤滋养生物医药产业,支持广州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药物研发。
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4年,杨威带领着十几个人的团队来到从化,莱恩医药正式落户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创业之初,总是艰难。如何把专业人才聚集?如何用高合规的标准来要求科研工作者进行科研?……一系列的难题困扰着杨威。为此,他充分发挥广州高校资源丰富的优势,与本地高校建立了多个高端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由此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资质、平台、技术和人才优势,不断钻研非临床评价新技术新方法并进行转化应用,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借此助力广州本土创新药物研发以及生物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公告要求1622个临床试验项目进行自查,强调要严谨的标准、严格的监管、严厉的处罚、严肃的问责。公告的发布与莱恩医药的创业初心不谋而合,自然而然,企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春天。
专心钻研收获硕果
短短不到10年,在杨威的带领下,莱恩医药在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领域中已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在眼科药物、新冠疫苗与抗感染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儿科药物等药物非临床药理毒理药代评价研究技术体系尤为突出,已申请十多项模型和关键评价技术专利,已多项授权,先后支撑一批重磅药物获临床批件。
在抗击疫情方面,莱恩医药没有止步于建立新冠疫苗检测体系。为支持国家疫苗研发,莱恩医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领团队应急开展新冠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纳米抗体疫苗等新型疫苗和新冠治疗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助力广州获批首个mRNA疫苗临床批件和首个获批新冠适应证的中药1类新药研发。在业界观点看来,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或能凭借自身优势为市场进行查漏补缺。
此外,莱恩医药还利用自己的优势,系统完成国际首创DRIP靶标抑制剂一类抗肿瘤新药EN002药物非临床研究,支撑广州企业获得临床批件,建立防治白内障药物、近视眼药物等药物非临床评价关键技术体系,支撑获得了全球首个防治近视眼的临床批件和全球首个逆转白内障的创新药物临床批件。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的公示》,莱恩医药榜上有名。作为“专精特新”企业的领头人需要具备什么特质?杨威认为,要以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守住初心。他告诉笔者,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平台是一个高技术门槛、高资质要求的平台,从事这个行业的科研人员要沉得住气,不能浮躁,这也是他选择落户从化的原因。因为从化气候适宜、山清水秀、远离喧嚣,更能让科研工作者沉下心来,专心钻研。
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平台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平台,是高资质、高技术平台,不可或缺,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平台发展需要集齐认证资质、关键技术体系,才能支撑创新药物的研发、促进生物产业发展,其中关键技术体系尤其需要攻关研究。接下来,莱恩医药将会依托全华南唯一GLP全项认证检测平台、国家专精特新重点企业科技平台等多平台优势,以科学技术为突破点,未来三年将建成10万平方米的研究平台,吸附集聚一批优质医药(包括新药、器械)项目成果转化及落地,打造百亿元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从化高质量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注入强劲动能,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字:陈宝怡
图片:邝健华 刘骏杰
编辑:莫静贤
初审:刘芳
审核:王瑞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