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供电局助力广东电网目标网架主体工程顺利投产

南方+ 记者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西段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包括该工程在内的11项广东目标网架主体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南方电网广东汕尾供电局承担粤港澳大湾区外环东段工程、500千伏陆丰输变电工程、粤东中南通道改造工程(汕尾段)三个项目的工程建设,累计新建500千伏变电站两座,新建、改接500千伏输电线路11回,新建塔基643基,长度492公里,为该局历史以来投资额最大、工程量最大的项目。

面对新的挑战,汕尾供电局党委高度重视,举全局之力、攻坚克难,将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列入党委议事范围,发挥“党建+基建”作用,深化“政企合作”,及时解决停电难、保底通信网、滩涂地施工等技术难题,为全线工程的及时竣工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广东电网目标网架主体工程建成总结表彰大会上,汕尾供电局获得突出贡献集体,10名员工获评突出贡献个人。

建设中的粤东中南通道改造工程(汕尾段)。

项目建设加速度 保障居民用电需求

在广东目标网架工程建设现场,电网建设者坚持基建、党建两手抓,强化基建职能监督,构建服务效能型党支部。

外环东段工程(汕尾段)线路总长122公里,按照计划要求,必须要在9个月内完成建设。由于线路地处高山位置,里程较长,跨越的线路较多,且天气状况变幻莫测,导线的架线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为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汕尾供电局组建重点项目建设临时党支部、工程项目部党员突击队、重点项目安全管理党员突击队等团队,举全局之力打赢这场攻坚战。

在建设过程中,架线段需要跨越110千伏南公线。这意味着工程架线期间,南公线需要停电施工。南公线既是海丰电网与陆河电网的联络线,又是陆河电网仅有的两路供电电源之一,若施工进度过慢,势必会降低居民的用电满意度,甚至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为确保本次施工安全有序高效进行,该项目负责人多次协同施工项目部人员进行现场勘查,针对危险点进行分析,并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精密配合,尽量保证操作中各个环节顺利进行。

外环东段工程(汕尾段)项目团队里有一半是党员,他们在支部会议上讨论了一切可以保证居民用电的办法,想尽办法保证居民用电。经过缜密计算,团队对施工受停电影响的线路采取转供电,使当地居民全程“零感停电”。该工程历时9个月,按时优质建设投产。

“党建+基建”同频共振 保障工程建设

作为500千伏陆丰变电站项目工程的亲历者,汕尾供电局基建部的陈志忠深有感触,“汕尾供电局一年内投产两个500千伏变电站是汕尾电力事业发展中的一大喜事,由于缺乏建设500千伏变电站的经验,我们一度担心能否建好项目。”该局充分发挥“党建+基建”模式同频共振,聚焦党建工作高标准要求,加强内外部沟通协调,逐一克服工期紧、施工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形成全方位目标管控,确保工程有序推进,历经364天,500千伏陆丰输变电工程圆满完成各阶段任务。

500千伏陆丰变电站全景。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为保障物资及时供应,汕尾供电局供应链部门伙同业主项目部组织咨询、设计、施工等参建单位开展了物质计划申报,按照时间节点分阶段、分急缓程度与供应商多次交流,同时安排人员辗转于各厂家催货督货,协调重要设备、材料的供货时间,大大缩短供货周期,助推工程建设进度。

与此同时,汕尾供电局充分发挥大型机械与小型农用车等“人扛马驮、小米加步枪”多元化运输方式,确保项目稳步推进。“500千伏主变生产周期仅用125天,比常规生产周期提前约55天供货。”汕尾供电局供应链服务中心副总经理黄春泉介绍。

汕尾供电局输电所运维人员在粤港澳大湾区外环东段走线验收。

注重科技创新 展现工匠精神

建设过程中,汕尾供电局注重科技创新,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到工程中。国内首台500千伏室内8000安GIS设备,分别在500千伏吉康站、500千伏陆丰变电站应用。南网首次使用八分裂导线,创新应用共同展放技术。采用三维设计、三维施工、三维移交,构建三维GIS输变电网,推动数字孪生电网进一步提升。

广东目标网架主体工程旨在提升“十四五”及远期粤港澳大湾区电力供应保障能力,是对全国最大省级电网的一次优化和结构重构。历经十年规划、四年建设,工程全部建成后,广东省电力供应能力可升至3亿千瓦,是原来的两倍以上。

下一步,汕尾供电局将继续打造高质量、高要求优质工程,为海陆丰革命老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电力支撑。

南方+记者 陈欣欣

通讯员 李果 刘吉沼 刘思雨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