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魅力的关键所在。如何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日前,由清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的《清远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规划(草案)》《清远市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规划(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3年12月8日。
其中,《清远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项规划(草案)》(下简称《草案》)按照坚持系统保护,整体布局;价值导向,应保尽保;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统筹,注重协调;多方参与,形成合力五大原则,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清远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草案》从规划基础、总体格局、完善保护名录体系、保护利用要求、推动县(市、区)落实、分期规划与规划实施措施、完善保障机制等八大方面进行划分。
目标:2035年全面建成全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该项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规划范围为清远市域范围,土地总面积1.90万平方千米。从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和地域文化特色对清远进行历史文化梳理,其中,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共13件,具有全省影响力的重大历史事件共11件。地域文化包括湟川文化、壮瑶少数民族文化和凤台文化。历史文化价值包括岭南远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的前沿地、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对接地、壮瑶汉多民族交往交融汇聚地、近代华南战局的重要见证地、“清远经验”发生地及各县(市、区)历史文化价值。
该《草案》提出,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构建具有清远地域文化特色的分级分类保护传承体系,形成一批以用促保、保用结合的清远活化利用示范案例和经验,建设性破坏行为得到明显遏制,基本形成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融入现代化美好清远建设的总体格局和全社会参与保护的良好态势。
到2035年,充分贯彻落实城乡空间全覆盖、资源要素全囊括、古今时间全贯通、保护展示全方位、社会公众全参与的“五全”保护要求,全面建成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全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各时期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保护、充分利用、活态传承,全面建成不敢破坏、不能破坏、不想破坏的体制机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清远历史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格局:构筑“两带两轴,两核六区多点”总体格局
《草案》提出,整体保护清远市的城市格局和山体水系等自然人文环境,有效保护、科学利用市域历史文化遗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恢复传统文化的活力,传承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和风俗习惯。加强历史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与外围文化线路、风景名胜区、特色村镇在保护与利用上的优势互补。
构筑“两带两轴,两核六区多点”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总体格局。
两带:北江历史文化带和连江—滃江历史文化发展带。通过文化带的建设,加强跨区域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分层分类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展示特色地域文化,形成清远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总体框架。
两轴:连州茶盐古道文化轴和壮瑶民族文化轴。茶盐古道文化轴以秦汉古驿道为主体,重点保护和挖掘沿线的古驿道遗存和古村落。壮瑶民族文化轴结合岭南特色文旅廊道规划项目,串联相关特色村寨,推动沿线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出新出彩。
两核:连州历史文化核和英德历史文化核。打造连州历史文化示范区和英德历史文化示范区,在保护的基础上形成多个特色鲜明、错位互补的地域文化展示空间,并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为支点,推动区域文化品牌的创立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六区:浛洸镇历史文化片区、壮瑶文化片区、中心城区历史文化片区、阳山历史文化片区、佛冈广客混合历史文化片区和洞穴遗址文化片区。以各类特色历史聚落为主要载体,依托历史建筑、文物遗存等历史文化资源,全面展示清远多元包容的历史文化体系。
多点: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点,包括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等多种类型。将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点“串珠成链”,加强与邻近区域在历史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丰富区域人文精神内涵。
保护:保护对象“一图一表”,建立全域传承利用体系
本次规划针对清远市实际,以支撑清远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格局,清远市价值体系为目标,对清远市进行2大类28小类保护对象普查,完善清远市保护对象名录体系,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
挖掘名录总体要求推动名城提档升级;加强对全市8个县级行政区中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的挖掘与保护传承;合理推进市级保护对象“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拓展保护传承空间范围和完善保护传承对象类型,以体现文化载体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挖掘“潜在”保护对象。
同时,明确保护对象“一图一表”。整合既有数据成果,优化完善各类保护对象数字化技术标准,录入新增的各类保护对象信息,推动保护名录的常态化管理工作,形成统一的保护对象“一张图”,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矢量数据库和数字化信息平台,加强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衔接,并完善数据共享与动态维护机制。建立清远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对象名录汇总表和分布总图,明确保护范围和管控要求,与相关规划做好衔接。
《草案》还要求,加强历史文化资源本体的原真保护、加强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系统保护、加强不同时期历史文化资源的完整保护、加强遗存本体与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保护,留住地域环境特色风貌;并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与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等发布分类保护利用指引。
此外,《草案》还提出,全域传承利用体系,主要包括推荐价值保护传承项目和构建多元价值展示体系。而重点传承项目主要围绕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彰显城乡风貌文化魅力、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激发历史文化资源活力四个方面。
南方+记者 黄剑琴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