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以“携手奔向海陆丰 齐心聚力‘百千万’”为主题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2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举行。2周年不只是一个数字,更是一种医疗服务的沉淀,一种人文关怀的温暖。
无论是“健康朝阳”行动计划的启动,“汕医智库”“名医工作室”与“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肿瘤专科联盟”的成立、“产前诊断中心”与“急性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救治基地”的打造,还是医疗资源的“下沉行动”,深汕中心医院从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医疗资源优化、医疗区域带动等各个方面助力“百千万工程”,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辐射能力,打造成为粤东地区乃至全省全国医疗高地,为汕尾本地及周边地区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医疗服务,造福老区人民群众。
奋进“百千万”
老区筑起“医疗服务”新高地
上午9时30分许,以“奋进‘百千万’”为主题的深汕中心医院2周年专题宣传片拉开活动帷幕。从无到有,从零到一。深汕中心医院的建设离不开各位医学“开荒牛”的努力,这群白衣天使披上战衣,践行着医者仁德的初心使命。
汕尾市政府副市长庄红琴主持本次活动并致辞,两年来,深汕中心医院以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东省高水平医院为牵引,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升,极大满足了当地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的迫切需求,并带动区域医疗技术整体提升,在奋进新征程中有力勃发卫生事业新气象、满足群众需求新期待、展现社会发展新作为。
“在这两年里,我们见证了从‘医疗洼地’向‘医疗高地’的巨大转变。”汕尾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海涛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深汕中心医院的医疗服务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医院累计门急诊量90.2万人次、住院量5.5万人次、手术量2.7万台,汕尾市域内住院率增加4.1%,本地重症患者外转数减少超过12%,越来越多的病人选择留在当地就医,越来越多外市群众前来就诊,解决了汕尾乃至粤东人民“看病难”“看病远”问题。他希望深汕中心医院立足汕尾、服务全省,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高水平医院建设步伐,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普惠的医疗服务,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许可慰表示,深汕中心医院作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一体两翼”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7年开始筹建,2021年一期项目顺利运行,先后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今年5月,医院的二期项目也正式开工。深汕中心医院取得的成绩,都展现出深汕中心医院巨大的发展潜力。
人才技术“双管齐下”
助力开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行动”
名医智士是汕尾医疗事业发展的人才瑰宝。为充分发挥专家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作用,汕尾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专家库基础上成立“汕医智库”。活动现场,林晓源、陈竹君、张帝开、李坤寅、张顺聪、何晓生、蔡木炎、郑江华等汕尾籍名医专家代表荣获“汕医智库”聘书,为汕尾打造高水平区域医疗高地汇智添力。
随后,深汕中心医院与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红海湾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助力开展汕尾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行动”。
近年来,深汕中心医院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充分利用智慧医院的优势,通过牵头建立医疗联合体、实施对口支援、开展远程医疗、组建专科联盟多种形式,积极推广学科前沿技术,培养基层医院技术骨干,协助扶持、支援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补短板,加强学科建设,发挥人才引领、学科辐射和技术带动作用。
此外,深汕中心医院发挥高水平医院优势,依据乳腺癌、耳鼻喉肿瘤、肺癌、胃肠道肿瘤等传统优势学科,统筹市级肿瘤专科优质医疗资源,多举措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市、县两级肿瘤规范化治疗水平。“肿瘤专科联盟”的成立,为全市广大肿瘤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更为便利、更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随后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名医工作室”“产前诊断中心”“急性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救治基地”等揭牌仪式陆续进行,深汕中心医院人才技术“双丰收”成果可观。
经过短短两年的发展,深汕中心医院从院本部平移1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4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配备国内首批、广东省首台4K3D荧光系统,粤东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CT)等高端设备及粤东首个一站式CT-DSA杂交手术室等先进设施。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式开机以后,以院本部泌尿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副会长黄健教授为首的机器人专家团队已为汕尾乃至粤东地区患者完成了数十例机器人手术,给患者带来更精准、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接地气”
名医义诊“送健康”
深汕中心医院以院庆活动为契机,为汕尾市劳动模范以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代表赠送“健康卡”,礼遇先进,助力建设善美之城。
加强对口帮扶工作,是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重要举措。深汕中心医院积极响应市卫生健康局的工作要求,抽调14名各专科骨干到海丰县、陆丰市等地支援临床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活动现场,医院领导给予深汕中心医院下乡对口帮扶医疗队充分肯定,为队伍授予锦旗。
此外,深汕中心医院当日开展“乡贤名医送健康,情系善美暖人心”大型义诊活动。活动持续一个上午的时间,汇集来自各大医院的汕尾籍乡贤专家及深汕院区专家团队数十人,涵盖多个专科,共为400多名群众带来全面、专业的义诊服务。义诊现场人山人海,群众响应热烈。
让群众更有“医”靠
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深汕中心医院是一所由省委、省政府主导,深圳市政府出资16亿元援建的三级大型综合性医院,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营管理,实行人才、学科、医疗技术等全方位平移模式,并作为分院区与院本部同质化管理。
走进全新建设的院区,医院门诊整洁明亮,流程指引清晰,导医专业热情……患者可以在手机端“窗口”进行线上挂号、缴费、报告查询等操作,减少就诊等待时间。门诊发药窗口配备了自动发药机,医生开具处方后同步传到药房,设备自动完成拣药、在电子屏通知患者,不仅大幅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也有效减轻了临床药师的负担。
目前,医院已建成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五大中心,并针对汕尾地区消化道出血疾病高发的特点,创建了国家级急性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救治基地。
“家门口”有了一所高水平医院,许多就医群众的直观感受是“方便”。深汕中心医院通过信息化智慧化管理的加持,让老区群众切实感受到现代医疗发展的日新月异,为汕尾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增添医疗力量。
【采写/摄影】南方+见习记者 陈保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